一种反光透气的鞋面基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32908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5 02:06
一种反光透气的鞋面基材,其特征在于,该基材包括第一布质层、透气层、反光层和第二布质层,所述透气层和反光层设置于第一布质层与第二布质层之间,所述透气层为由聚四氟乙烯与涤纶材料复合而成带有多个透气通孔的材料层,多个所述透气通孔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反光层设置于所述间隙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第一布质层与第二布质层之间设置具有透气功能的透气通孔以及具有反光作用的金属箔,使得鞋面基材具有反光与透气的双重性能。通过将透气通孔与第一布质层和第二布质层之间设置成带有倾角的配置关系,使得倾斜设置于透气通孔之间的金属箔能够实现更好的反光效果。

A reflective and breathable vamp substr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反光透气的鞋面基材
本技术属于鞋面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反光透气的鞋面基材。
技术介绍
如今,休闲运动鞋倍受消费者的青睐,休闲运动鞋一般包括鞋底及鞋面,鞋面连接于鞋底上,生产厂家都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对鞋底的改进,忽略了对鞋面的改进。传统的鞋子,其鞋面通常不具有发光功能,或者部分采用荧光贴实现夜间发光功能,由于荧光贴通常是通过粘合剂粘合,所以鞋子在使用过程中,荧光贴容易脱落,而荧光贴复合在鞋子里,又会使得鞋子透气性能太差。因此,一种具有反光功能且透气性能良好的鞋面基材成为一种实际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光透气的鞋面基材,旨在解决如何提供具有反光功能且透气性能良好的鞋面基材的技术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反光透气的鞋面基材,该基材包括第一布质层、透气层、反光层和第二布质层,所述透气层和反光层设置于第一布质层与第二布质层之间,所述透气层为由聚四氟乙烯与涤纶材料复合而成带有多个透气通孔的材料层,多个所述透气通孔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反光层设置于所述间隙之间,所述间隙大于0.5mm,所述第一布质层与第二布质层的表面相互平行,所述透气通孔的中轴线与第一布质层和第二布质层所在平面形成的线面夹角为30°~45°,所述反光层为金属箔,所述金属箔穿插设置于多个透气通孔的间隙之间。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透气通孔的中轴线与第一布质层和第二布质层之间的夹角为30°。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透气通孔的中轴线与第一布质层和第二布质层之间的夹角为40°。r>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透气通孔的中轴线与第一布质层和第二布质层之间的夹角为45°。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布质层为涤纶网布层、锦纶网布层、氨纶网布层中的其中一种。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布质层为涤纶网布层、锦纶网布层、氨纶网布层中的其中一种。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金属箔为银白色的铝箔。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铝箔的厚度介于0.1~0.3mm之间。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金属箔的厚度为0.1mm。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金属箔的厚度为0.3mm。本技术通过在第一布质层与第二布质层之间设置具有透气功能的透气通孔以及具有反光作用的金属箔,使得鞋面基材具有反光与透气的双重性能。通过将透气通孔与第一布质层和第二布质层之间设置成带有倾角的配置关系,使得倾斜设置于透气通孔之间的金属箔能够实现更好的反光效果。同时,本技术还具有结构简单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基材~1,第一布质层~2,透气层~3,反光层~4,第二布质层~5,透气通孔~6,间隙~7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另外,在本技术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一参见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反光透气的鞋面基材,该基材1包括第一布质层2、透气层3、反光层4和第二布质层5,所述基材1用于制成鞋面,该鞋面主要为休闲跑鞋的鞋面,也可以用于室内拖鞋、场地运动鞋等其他类型的鞋面,根据不同类型的鞋面,本实施例的基材1结构中还可以加入其他现有的材料与结构。具体地,所述透气层3和反光层4设置于第一布质层2与第二布质层5之间,所述第一布质层2与第二布质层5是表面相互平行的两布质层,需要注意的是,相互平行指的是在生产工艺中尽可能使得俩布质层趋于相互平行状态,但实际生产中,俩布质层必然难以达到理想状态下的相互平行的关系,不应当将理想状态下的相互平行作为对申请请求保护范围的限制。具体地,所述透气层3为由聚四氟乙烯与涤纶材料复合而成带有多个透气通孔6的材料层,所述聚四氟乙烯是一种使用了氟取代聚乙烯中所有氢原子的人工合成高分子材料,这种材料具有抗酸抗碱、抗各种有机溶剂的特点,几乎不溶于所有的溶剂,同时还具有摩擦系数极低、耐高温的特点。而涤纶织成的织物,具有强度好、滑爽挺括、易洗快干等优点,但也存在着手感硬、触感差、光泽不柔和、透气性、吸湿性差等缺点,将聚四氟乙烯与涤纶的复合物作为所述第一布质层2与第二布质层5之间的夹层物,既克服了涤纶手感硬、触感差、光泽不柔和、吸湿性差的缺点,又发挥其强度好、滑爽挺括的特点,更易于加工出多个透气通孔6,并且使得透气通孔6具有良好的变形抗力。由于透气通孔6的存在,使得涤纶本身的透气性差的缺点得以克服。同时,鞋面基材1不同于衣服基材1,鞋子距离地面更近,更容易沾染酸碱等腐蚀性液体,单纯的涤纶制品作为鞋面基材1夹层,在被酸碱腐蚀后难以保持原有的强度与变形抗力,因此,将具有良好抗酸抗碱能力的聚四氟乙烯作为复合物的成分之一,能够弥补涤纶抗酸碱能力差的缺点,使得透气层3的透气通孔6能够长久地保持通气形态,避免腐蚀变形堵塞气孔。具体地,多个所述透气通孔6之间设置有间隙7,所述多个指的是两个及两个以上,本实施中,透气通孔6的尺寸介于1~3mm之间,相应地,多个透气通孔6的实际数量会比较大,根据具体鞋面的结构设计,透气通孔6的数量也会随之增减,因此具体的通气通孔的数量不具有实际的限制意义。而间隙7指的是多个透气通孔6中的一个与其他相邻的任一透气通孔6之间的间隙7距离,该距离可以是实际指代两个透气通孔6的外壁之间的最近距离。该间隙7在本实施中主要用于穿插设置反光层4,由于透气通孔6实际上是对实体物的镂空,因此间隙7实则为实体填充物,而反光层4穿插设置于间隙7之间可以认为是在间隙7之间开缝,而反光层4镶嵌于间隙7之间,也可以认为是在间隙7之间挖孔,而反光层4填充于间隙7之间。其具体的选择可以根据实际的鞋面设计而采用不同的选型,不应视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具体地,所述间隙7大于0.5mm,实验证明,当间隙7小于0.5mm时,会明显地影响鞋面本身的强度,将间隙7限定为大于0.5mm,可以使得本实施例的基材1具有良好透气性的同时具有足够的强度包裹人的脚,以维持鞋子本身的形态。同时,间隙7大于0.5mm能够为反光层4留出充足的填充或镶嵌的空间。具体地,所述反光层4设置于所述间隙7之间,如上所述,反光层4可以是以填充或镶嵌的方式设置于间隙7之间。进一步地,反光层4可以是完整地填充或镶嵌于间隙7之间,也可以是部分地填充或镶嵌于间隙7之间;进一步地,反光层4可以是有规律排布地填充或镶嵌于间隙7之间,也可以是无规律地填充或镶嵌于间隙7之间;进一步地,反光层4可以是纵向地排布地填充或镶嵌于间隙7之间,也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反光透气的鞋面基材,其特征在于,该基材包括第一布质层、透气层、反光层和第二布质层,所述透气层和反光层设置于第一布质层与第二布质层之间,所述透气层为由聚四氟乙烯与涤纶材料复合而成带有多个透气通孔的材料层,多个所述透气通孔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反光层设置于所述间隙之间;所述间隙大于0.5mm,所述第一布质层与第二布质层的表面相互平行,所述透气通孔的中轴线与第一布质层和第二布质层所在平面形成的线面夹角为30°~45°,所述反光层为金属箔,所述金属箔穿插设置于多个透气通孔的间隙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光透气的鞋面基材,其特征在于,该基材包括第一布质层、透气层、反光层和第二布质层,所述透气层和反光层设置于第一布质层与第二布质层之间,所述透气层为由聚四氟乙烯与涤纶材料复合而成带有多个透气通孔的材料层,多个所述透气通孔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反光层设置于所述间隙之间;所述间隙大于0.5mm,所述第一布质层与第二布质层的表面相互平行,所述透气通孔的中轴线与第一布质层和第二布质层所在平面形成的线面夹角为30°~45°,所述反光层为金属箔,所述金属箔穿插设置于多个透气通孔的间隙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光透气的鞋面基材,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通孔的中轴线与第一布质层和第二布质层之间的夹角为3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光透气的鞋面基材,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通孔的中轴线与第一布质层和第二布质层之间的夹角为4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反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卫国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悦森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