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挠性连接的可轴向移动梅花联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5788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4 12: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挠性连接的可轴向移动梅花联轴器,涉及联轴器领域,为解决梅花联轴器不能处理较大的轴向移动偏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两组互相传动连接的联轴部和位于两组联轴部之间的弹性元件,两组联轴部通过弹性元件传动连接,联轴部包括轴套、连接件、传动部和固定限位环,连接件、传动部与固定限位环固定连接,连接件与轴套滑动连接,两组联轴部的传动部通过弹性元件传动连接,两组联轴部的固定限位环限位活动连接。现有的梅花联轴器的轴向移动距离约2‑5mm,最大不超过10m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梅花联轴器的轴向移动距离较现有技术显著提高,具体移动距离依据轴套的长度而定,一般的可以实现30‑50mm。

An axially movable coupling with flexible conne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挠性连接的可轴向移动梅花联轴器
本技术涉及联轴器领域,具体为一种挠性连接的可轴向移动梅花联轴器。
技术介绍
联轴器是指联接两轴或轴与回转件,在传递运动和动力过程中一同回转,在正常情况下保持不脱开的一种装置。梅花联轴器是一种应用很普遍的联轴器,也叫爪式联轴器,一般是由两个金属爪盘和一个弹性元件组成。梅花联轴器的弹性元件近似梅花状,该联轴器具有补偿两轴相对偏移、减振和缓冲的性能,梅花联轴器径尺寸小、结构简单、不用润滑、承载能力高、维护方便,适用于联接同轴线、启动频繁、正反转变化、中速、中等转矩等传动轴系和要求工作可靠性高的工作部件。目前,梅花联轴器不能处理较大的轴向移动偏差,这主要是由于当两轴或轴与回转件在转动过程中发生较大的轴向移动时,梅花联轴器的爪盘与弹性元件的接触面减小,单位面积压力增大,容易使弹性元件损坏,梅花联轴器就基本失效了,或是会对两轴或轴与回转件造成不可逆损害,因此市场上急需一种挠性连接的可轴向移动梅花联轴器来解决这些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挠性连接的可轴向移动梅花联轴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梅花联轴器不能处理较大的轴向移动偏差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挠性连接的可轴向移动梅花联轴器,包括两组互相传动连接的联轴部和位于两组联轴部之间的弹性元件,两组联轴部通过弹性元件传动连接,联轴部包括轴套、连接件、传动部和固定限位环,连接件、传动部与固定限位环固定连接,连接件与轴套滑动连接,两组联轴部的传动部通过弹性元件传动连接,两组联轴部的固定限位环限位活动连接。优选的,轴套的内壁的一端设置有一圈环形阵列分布的花键槽,花键槽用于与轴或回转件的花键滑动连接,轴套的内壁的另一端设置有四个环形阵列分布的限位滑块。优选的,连接件的直径等于轴套的内径,连接件的外壁的一端设置有四个环形阵列分布的限位滑轨,连接件的外壁上设置有限位滑轨的一端处还设置有四个环形阵列分布的螺纹孔,螺纹孔位于两个相邻的限位滑轨之间,限位滑块与限位滑轨滑动连接。优选的,传动部的一端的中部设置有连接槽,连接槽的直径等于连接件的直径,传动部的另一端的端面上设置有三个环形阵列分布的传动爪头,传动部的外壁接近连接槽的一端处设置有四个环形阵列分布的传动部通孔。优选的,固定限位环的内径等于传动部的直径,固定限位环的外壁的中部设置有四个环形阵列分布的限位环通孔,固定限位环的端面上设置有四个环形阵列分布的限位弧形孔,限位环通孔和限位弧形孔间隔分布。优选的,连接件、传动部与固定限位环通过四根固定螺栓分别穿入四组限位环通孔、传动部通孔和螺纹孔固定连接;两组联轴部的固定限位环之间设置有四根限位螺栓,四根限位螺栓分别穿过四组一一对应的限位弧形孔,限位螺栓的螺栓头位于第一组联轴部的固定限位环远离第二组联轴部的固定限位环的一侧,限位螺栓的螺杆尾端位于第二组联轴部的固定限位环远离第一组联轴部的固定限位环的一侧,限位螺栓的螺杆尾端安装有由两个限位螺母和一个弹簧垫圈组成的限位头,弹簧垫圈位于两个限位螺母之间,限位螺栓的螺栓头到限位头之间的距离大于两个固定限位环之间的距离加两个固定限位环的厚度之和;限位螺栓与限位弧形孔活动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挠性连接的可轴向移动梅花联轴器的轴向移动距离较现有技术显著提高,解决了梅花联轴器不能处理较大的轴向移动偏差的问题,能够适用于较广泛的生产生活领域,还延长了梅花联轴器的使用寿命。2.该挠性连接的可轴向移动梅花联轴器,虽然为了轴向移动做出大量限位,但是并没有因此而破坏梅花联轴器原本应有的补偿两轴相对偏移、减振和缓冲的性能,不仅如此,该挠性连接的可轴向移动梅花联轴器还比现有技术具备了更好的防脱离性能,在某种意义上讲,还因连接部位的增多,具备了更大角度的偏轴联轴功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轴套的侧视图;图3为沿图2中A-A方向的剖视图;图4为连接件的侧视图;图5为连接件的主视图;图6为传动部的侧视图;图7为沿图6中B-B方向的剖视图;图8固定限位环的侧视图;图9固定限位环的主视图;图10为弹性元件的侧视图;图11为沿图1中C-C方向的剖视图。图中:10、轴套;11、花键槽;12、限位滑块;20、连接件;21、螺纹孔;22、限位滑轨;30、传动部;31、传动部通孔;3101、固定螺栓;32、连接槽;33、传动爪头;40、弹性元件;50、固定限位环;51、限位环通孔;52、限位弧形孔;60、限位螺栓;61、限位螺母;62、弹簧垫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请参阅图1-1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挠性连接的可轴向移动梅花联轴器,包括两组互相传动连接的联轴部和位于两组联轴部之间的弹性元件40,两组联轴部通过弹性元件40传动连接,联轴部包括轴套10、连接件20、传动部30和固定限位环50,连接件20、传动部30与固定限位环50固定连接,连接件20与轴套10滑动连接,两组联轴部的传动部30通过弹性元件40传动连接,两组联轴部的固定限位环50限位活动连接。进一步,轴套10的内壁的一端设置有一圈环形阵列分布的花键槽11,花键槽11用于与轴或回转件的花键滑动连接,轴套10的内壁的另一端设置有四个环形阵列分布的限位滑块12,限位滑块12需承载传动力,故宜粗、长且厚。进一步,连接件20的直径等于轴套10的内径,连接件20由轴套10设置有花键槽11的一端穿入轴套10,连接件20的外壁的一端设置有四个环形阵列分布的限位滑轨22,限位滑轨22不贯穿连接件20的另一端,四组位置对应的限位滑块12与限位滑轨22滑动连接,连接件20的外壁上设置有限位滑轨22的一端处还设置有四个环形阵列分布的螺纹孔21,螺纹孔21位于两个相邻的限位滑轨22之间。进一步,传动部30的一端的中部设置有连接槽32,连接槽32的直径等于连接件20的直径,连接件20设置有螺纹孔21的一端插入连接槽32,传动部30的另一端的端面上设置有三个环形阵列分布的传动爪头33,弹性元件40放置在三个传动爪头33之间,传动部30的外壁接近连接槽32的一端处设置有四个环形阵列分布的传动部通孔31,传动部通孔31与螺纹孔21一一对齐。进一步,固定限位环50的内径等于传动部30的直径,固定限位环50由传动爪头33所在端套入传动部30,固定限位环50的外壁的中部设置有四个环形阵列分布的限位环通孔51,限位环通孔51与传动部通孔31一一对齐,固定限位环50的端面上设置有四个环形阵列分布的限位弧形孔52,限位环通孔51和限位弧形孔52间隔分布。进一步,连接件20、传动部30与固定限位环50通过四根固定螺栓3101分别穿入四组限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挠性连接的可轴向移动梅花联轴器,包括两组互相传动连接的联轴部和位于两组联轴部之间的弹性元件(40),两组联轴部通过弹性元件(40)传动连接,其特征在于:联轴部包括轴套(10)、连接件(20)、传动部(30)和固定限位环(50),连接件(20)、传动部(30)与固定限位环(50)固定连接,连接件(20)与轴套(10)滑动连接,两组联轴部的传动部(30)通过弹性元件(40)传动连接,两组联轴部的固定限位环(50)限位活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挠性连接的可轴向移动梅花联轴器,包括两组互相传动连接的联轴部和位于两组联轴部之间的弹性元件(40),两组联轴部通过弹性元件(40)传动连接,其特征在于:联轴部包括轴套(10)、连接件(20)、传动部(30)和固定限位环(50),连接件(20)、传动部(30)与固定限位环(50)固定连接,连接件(20)与轴套(10)滑动连接,两组联轴部的传动部(30)通过弹性元件(40)传动连接,两组联轴部的固定限位环(50)限位活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挠性连接的可轴向移动梅花联轴器,其特征在于:轴套(10)的内壁的一端设置有一圈环形阵列分布的花键槽(11),花键槽(11)用于与轴或回转件的花键滑动连接,轴套(10)的内壁的另一端设置有四个环形阵列分布的限位滑块(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挠性连接的可轴向移动梅花联轴器,其特征在于:连接件(20)的直径等于轴套(10)的内径,连接件(20)的外壁的一端设置有四个环形阵列分布的限位滑轨(22),连接件(20)的外壁上设置有限位滑轨(22)的一端处还设置有四个环形阵列分布的螺纹孔(21),螺纹孔(21)位于两个相邻的限位滑轨(22)之间,限位滑块(12)与限位滑轨(22)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挠性连接的可轴向移动梅花联轴器,其特征在于:传动部(30)的一端的中部设置有连接槽(32),连接槽(32)的直径等于连接件(20)的直径,传动部(30)的另一端的端面上设置有三个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春林
申请(专利权)人:太仓沃普特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