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乘用车锻造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57420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4 12: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乘用车锻造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乘用车在进行锻造处理时,需要经过以下的步骤,下料→第一次加热→第一次模锻→第二次加热→第二次模锻→第三次加热→热切边→第一次酸洗→热处理→第二次酸洗→锻件修伤→锻件检验。本发明专利技术根据产品的外型特点,以及产品批量化生产需求,针对锻造规模化生产,在模锻和热处理步骤中,由楔横轧机轧制成型的坯料表面精度高、直线度好,且用时较少,能够相应的提高锻造的初始锻造温度,再经过酸洗和热加工,可实现产品外表钝化,而且生产出来的毛坯内部气泡浮现,便于检测其整体的结构和刚性,针对性处理,降低能耗,提高产品表面精度。

Forging process of passenger ca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乘用车锻造生产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乘用车锻造
,尤其涉及一种乘用车锻造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锻造成形的实质,是通过工具或模具对毛坯施加外力的作用,毛坯吸收机械能,内部产生应力状态分布的变化,发生材料质点的位移和变形流动;对于热锻造,毛坯还由于被加热而吸收热能,内部产生相应的温度分布变化。在力能和热能驱动下,毛坯产生外观形状尺寸以及内部组织性能的改变。现有技术制得的钢材各方面的机械性能不高,使用寿命会比较偏短,而且这样的产品质量不稳定,加工完成的产品外表粗糙,而且生产出来的车架往往内部存在气孔,影响其刚性。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
技术介绍
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乘用车锻造生产工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乘用车锻造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乘用车在进行锻造处理时,需要经过以下的步骤:下料→第一次加热→第一次模锻→第二次加热→第二次模锻→第三次加热→热切边→第一次酸洗→热处理→第二次酸洗→锻件修伤→锻件检验。S2:每个步骤中的具体流程为:(1)下料:采用砂轮切割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乘用车锻造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乘用车在进行锻造处理时,需要经过以下的步骤:下料→第一次加热→第一次模锻→第二次加热→第二次模锻→第三次加热→热切边→第一次酸洗→热处理→第二次酸洗→锻件修伤→锻件检验。/nS2:每个步骤中的具体流程为:/n(1)下料:采用砂轮切割机下料,车端面,倒圆角R5。/n(2)第一次加热:采用电炉加热,炉温为450±10℃,加热保温时间135-140min。/n(3)第一次模锻:模锻设备为6300-6500kN楔横轧机,首先在锻模的镦粗台上将坯料压扁至H=24-30mm,再在型槽内平放料进行模锻,并欠压2-3mm。/n(4)第二次加热: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乘用车锻造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乘用车在进行锻造处理时,需要经过以下的步骤:下料→第一次加热→第一次模锻→第二次加热→第二次模锻→第三次加热→热切边→第一次酸洗→热处理→第二次酸洗→锻件修伤→锻件检验。
S2:每个步骤中的具体流程为:
(1)下料:采用砂轮切割机下料,车端面,倒圆角R5。
(2)第一次加热:采用电炉加热,炉温为450±10℃,加热保温时间135-140min。
(3)第一次模锻:模锻设备为6300-6500kN楔横轧机,首先在锻模的镦粗台上将坯料压扁至H=24-30mm,再在型槽内平放料进行模锻,并欠压2-3mm。
(4)第二次加热:炉温为420±10℃,加热保温时间为30min(第二火)。
(5)第二次模锻:压至图纸尺寸。
(6)第三次加热:炉温为460±10℃,加热保温时间为10-15min。
(7)热切边:熔体还是粘流态,通过切刀的挤压使熔料回流,对塑件外观影响极小、对切刀的磨损最小、还可以缩短保压时间。
(8)第一次酸洗:按酸洗通用工艺规程进行。
(9)热处理:按热处理工艺规程淬火、人工时效。
(10)第二次酸洗:按酸洗通用工艺规程进行。
(11)锻件修伤:修伤用的工具有风动砂轮机、风动小铣刀、电动小铣刀及扁铲等。修伤前先经腐蚀查清缺陷部位,修伤处要圆滑过渡,其宽度应为深度的5-10倍。
(12)锻件检验:100%检查材料牌号、外形及表面质量;100%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金华彭桂云王飞茆文夏程强张彤黄宁宁彭亚珍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珀然车轮智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