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耐久性的叠合管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5441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4 12: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提高耐久性的叠合管廊,属于地下管廊结构的技术领域。其技术要点包括预制顶板、现浇底板和沿横向间隔排列设置的侧墙,所述侧墙包括间隔且平行设置的内页预制板和外页预制板,所述外页预制板分别向上和向下延伸至其内侧壁与所述现浇底板的侧壁和预制顶板的侧壁相抵接,所述外页预制板与所述现浇底板和预制顶板相抵接的一面设置有若干凸条,所述现浇底板和预制顶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凸条相嵌合的凹槽,所述凸条的远离所述外页预制板的一侧设置有与其高度相垂直的止水钢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防止施工缝渗水,避免外页预制板伸出的钢筋容易受到腐蚀的优点。

A composite pipe gallery for improving dura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耐久性的叠合管廊
本技术属于地下管廊结构的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提高耐久性的叠合管廊。
技术介绍
综合管廊在城市地下形成一个隧道空间,电力、通信、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中安装在其中,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便于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目前综合管廊主要包括一体式和叠合拼装式。一体式的综合管廊通过整体浇筑的方式进行制造,这种制造方式较为简单,防水性能较佳;叠合拼装式的综合管廊通过拆分的方式,先制造出分体部件,然后再上下拼装,减小了尺寸和重量,便于运输和安装。但是,叠合拼装式的综合管廊在拼接过程中存在不可避免的施工缝,施工缝易渗水,导致外页预制板伸出的钢筋容易受到腐蚀,因此还有待改进的地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耐久性的叠合管廊,其具有防止施工缝渗水,避免外页预制板伸出的钢筋容易受到腐蚀的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提高耐久性的叠合管廊,包括预制顶板、现浇底板和沿横向间隔排列设置的侧墙,所述侧墙包括间隔且平行设置的内页预制板和外页预制板,所述外页预制板分别向上和向下延伸至其内侧壁与所述现浇底板的侧壁和预制顶板的侧壁相抵接,所述外页预制板与所述现浇底板和预制顶板相抵接的一面设置有若干凸条,所述现浇底板和预制顶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凸条相嵌合的凹槽,所述凸条的远离所述外页预制板的一侧设置有与其高度相垂直的止水钢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条及凹槽的设置,使得外页预制板与现浇底板的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从而加强了水从外页预制板与现浇底板的之间通过的难度;止水钢板的设置,起到阻挡水从外页预制板与现浇底板之间通过,有效防止水从施工缝渗入,避免外页预制板伸出的钢筋容易受到腐蚀。进一步的,所述预制顶板的上表面且靠近所述外页预制板的两端设置有第一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内设置有第一止水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止水条的设置,当水与第一止水条相接触时,第一止水条遇水膨胀,充满第一放置槽与施工缝之间的不规则表面、空隙及间缝,同时产生较大的接触压力,从而起到了止水的作用。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放置槽的横截面为上窄下宽的直角梯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止水条遇水膨胀并产生较大的接触压力时,将第一放置槽的横截面设置为上窄下宽的直角梯形,能够将第一止水条卡接在第一放置槽内,从而使第一止水条的安装更加稳定。进一步的,所述现浇底板的两侧且靠近底部的位置设置有呈L形的现浇板,所述现浇板的侧面与所述外页预制板的外表面相抵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现浇板的设置,能够改变了水的渗透路径,从而延长水的渗透路线,提高了管廊底部的防水效果。进一步的,所述现浇板的上表面且靠近所述外页预制板的两侧设置有第二放置槽,所述第二放置槽内设置有第二止水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止水条的设置,第二止水条遇水膨胀,充满第二放置槽与施工缝之间的不规则表面、空隙及间缝,同时产生较大的接触压力,从而起到了止水的作用。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放置槽的横截面为上窄下宽的直角梯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二止水条遇水膨胀并产生较大的接触压力时,将第二放置槽的横截面设置为上窄下宽的直角梯形,能够将第二止水条卡接在第二放置槽内,从而使第二止水条的安装更加稳定。进一步的,所述止水钢板贯穿所述外页预制板且远离所述外页预制板的一端预埋于所述现浇板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止水钢板贯穿外页预制板使得其预埋于现浇板内,使得渗水不易从现浇板与外页预制板之间通过。进一步的,所述凸条的横截面为上宽下窄的等腰梯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条的横截面为上宽下窄的等腰梯形,能够提高水在水平方向上流动的难度,从而提高凸条与凹槽之间的防水能力。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凸条及凹槽的设置,使得外页预制板与现浇底板的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从而加强了水从外页预制板与现浇底板的之间通过的难度;(2)通过将第一放置槽的横截面设置为上窄下宽的直角梯形,当第一止水条遇水膨胀并产生较大的接触压力时,能够将第一止水条卡接在第一放置槽内,从而使第一止水条的安装更加稳定;(3)通过止水钢板贯穿外页预制板使得其预埋于现浇板内,使得渗水不易从现浇板与外页预制板之间通过。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预制顶板;2、现浇底板;3、侧墙;31、外页预制板;32、内页预制板;4、凸条;5、凹槽;6、止水钢板;7、第一放置槽;8、第一止水条;9、现浇板;10、第二放置槽;11、第二止水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一种提高耐久性的叠合管廊,参照图1及图2所示,包括预制顶板1、现浇底板2和沿横向间隔排列设置的侧墙3,侧墙3包括间隔且平行安装的内页预制板32和外页预制板31,外页预制板31分别向上和向下延伸至其内侧壁与现浇底板2的侧壁和预制顶板1的侧壁相抵接,外页预制板31与现浇底板2和预制顶板1相抵接的一面固定有若干凸条4,现浇底板2和预制顶板1上开设有与凸条4相嵌合的凹槽5,凸条4远离外页预制板31的一侧安装有与其高度相垂直的止水钢板6。进一步的,为了加强止水效果,在预制顶板1的上表面且靠近外页预制板31的两端开设有第一放置槽7,在第一放置槽7内放置有第一止水条8。第一止水条8遇水膨胀,并充满第一放置槽7与施工缝之间的不规则表面、空隙及间缝,从而防止水通过。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使第一止水条8的安装更加稳定,将第一放置槽7的横截面设置为上窄下宽的直角梯形,在第一止水条8遇水膨胀时,能够将第一止水条8卡接在第一放置槽7内。参照图2所示,现浇底板2的两侧且靠近底部的位置设置有呈L形的现浇板9,现浇板9的侧面与外页预制板31的外表面相抵接,现浇板9靠近外页预制板31的两侧开设有第二放置槽10,在第二放置槽10内放置有第二止水条11。通过第二止水条11能够防止水从现浇板9与外页预制板31之间渗入,防止水从施工缝处进入侧墙3内部。进一步的,为了提高第二止水条11安装的稳定性,将第二放置槽10的横截面设置为上窄下宽的直角梯形。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进一步防止水从现浇板9与外页预制板31之间渗入,止水钢板6贯穿外页预制板31使得其预埋于现浇板9内,从而使得止水钢板6达到阻水的效果。参照图2所示,将凸条4的横截面为上宽下窄的等腰梯形,能够提高水在水平方向上流动的难度,从而提高凸条4与凹槽5之间的防水能力。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和有益效果如下:预制顶板1与外页预制板31之间的施工缝在第一止水条8和凸条4与凹槽5的阻挡下,水无法通过施工缝进入侧墙3内壁之间;外页预制板31与现浇底板2之间通过凸条4与凹槽5、止水钢板6和第二止水条11的作用下,多重防水效果,防止水渗入侧墙3内壁,从而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提高耐久性的叠合管廊,包括预制顶板(1)、现浇底板(2)和沿横向间隔排列设置的侧墙(3),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墙(3)包括间隔且平行设置的内页预制板(32)和外页预制板(31),所述外页预制板(31)分别向上和向下延伸至其内侧壁与所述现浇底板(2)的侧壁和预制顶板(1)的侧壁相抵接,所述外页预制板(31)与所述现浇底板(2)和预制顶板(1)相抵接的一面设置有若干凸条(4),所述现浇底板(2)和预制顶板(1)上设置有与所述凸条(4)相嵌合的凹槽(5),所述凸条(4)的远离所述外页预制板(31)的一侧设置有与其高度相垂直的止水钢板(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耐久性的叠合管廊,包括预制顶板(1)、现浇底板(2)和沿横向间隔排列设置的侧墙(3),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墙(3)包括间隔且平行设置的内页预制板(32)和外页预制板(31),所述外页预制板(31)分别向上和向下延伸至其内侧壁与所述现浇底板(2)的侧壁和预制顶板(1)的侧壁相抵接,所述外页预制板(31)与所述现浇底板(2)和预制顶板(1)相抵接的一面设置有若干凸条(4),所述现浇底板(2)和预制顶板(1)上设置有与所述凸条(4)相嵌合的凹槽(5),所述凸条(4)的远离所述外页预制板(31)的一侧设置有与其高度相垂直的止水钢板(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耐久性的叠合管廊,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顶板(1)的上表面且靠近所述外页预制板(31)的两端设置有第一放置槽(7),所述放置槽内设置有第一止水条(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提高耐久性的叠合管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放置槽(7)的横截面为上窄下宽的直角梯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尤仲鹏朱清宏胡其星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智欣建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