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助力路径可重构的柔性助行外骨骼系统
本技术涉及可穿戴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助力路径可重构的柔性助行外骨骼系统。
技术介绍
外骨骼机器人是一种可以让人穿戴的人机一体化的机械装置,用来增强或协助穿戴者的基体能力,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军事和医疗领域。以往对人机交互和生物力学的研究大多采用刚性外骨骼,多数刚性助行外骨骼会给下肢带来了额外的惯性矩,并且会约束穿戴者在自然状态下的运动和非驱动自由度。柔性驱动外骨骼能够将这些影响最小化,在不影响人体自然状态运动学的情况下对身体施加助力,辅助行走,提升行走效率。目前,采用柔性驱动的外骨骼机器人通过驱动系统驱动柔性输出缆线,对穿戴者的踝关节、髋关节或膝关节进行单关节或多关节组合助力,但单一的柔性驱动路径布置只能对穿戴者在特定环境进行助力,比如平地行走,在面对多地形环境,比如上下坡、上下台阶时难以对穿戴者进行有效地助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助力路径可重构的柔性助行外骨骼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只能对穿戴者在单一地形行走时的步态进行助力,无法适应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助力路径可重构的柔性助行外骨骼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驱动装置(1);/n助力装置,包括大腿绑带(31)、踝关节固定件(33)及鲍登线,所述大腿绑带(31)上在位于穿戴者的前方和后方的位置均设置有固定卡扣(312),所述鲍登线包括第一鲍登线(301)和第二鲍登线(302),所述第一鲍登线(301)一端连接于所述驱动装置(1),另一端能够选择性连接于所述大腿绑带(31)上位于所述穿戴者前方或后方的所述固定卡扣(312),所述第二鲍登线(302)一端连接于所述驱动装置(1),另一端能够连接于所述踝关节固定件(33);/n检测装置,被配置为检测所述穿戴者的运动状态信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助力路径可重构的柔性助行外骨骼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驱动装置(1);
助力装置,包括大腿绑带(31)、踝关节固定件(33)及鲍登线,所述大腿绑带(31)上在位于穿戴者的前方和后方的位置均设置有固定卡扣(312),所述鲍登线包括第一鲍登线(301)和第二鲍登线(302),所述第一鲍登线(301)一端连接于所述驱动装置(1),另一端能够选择性连接于所述大腿绑带(31)上位于所述穿戴者前方或后方的所述固定卡扣(312),所述第二鲍登线(302)一端连接于所述驱动装置(1),另一端能够连接于所述踝关节固定件(33);
检测装置,被配置为检测所述穿戴者的运动状态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力路径可重构的柔性助行外骨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助行外骨骼系统还包括小腿绑带(32),所述小腿绑带(32)上在位于所述穿戴者后方的位置设置有所述固定卡扣(312),所述第二鲍登线(302)远离所述驱动装置(1)的一端能够选择性的连接于所述小腿绑带(32)上的所述固定卡扣(312)或所述踝关节固定件(3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力路径可重构的柔性助行外骨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助行外骨骼系统还包括小腿绑带(32),所述小腿绑带(32)上在位于所述穿戴者后方的位置设置有所述固定卡扣(312);所述鲍登线还包括第三鲍登线,所述第三鲍登线一端连接于所述驱动装置(1),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小腿绑带(32)上的所述固定卡扣(312)。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助力路径可重构的柔性助行外骨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大腿绑带(31)和所述小腿绑带(32)上均设置有供所述第二鲍登线(302)穿过的第一走线座(30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明明,钟斌,郭恺琦,
申请(专利权)人:南方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