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冷功放,包括密闭壳体和设有功率器件的电路板,所述密闭壳体的顶面是中空腔,在密闭壳体中且位于中空腔的下方是安装有电路板的容纳腔,在所述中空腔的底面上设有连通中空腔和容纳腔的回液口和进液口,在所述容纳腔中设有循环泵,所述循环泵的进口与容纳腔相通,所述循环泵的出口与进液口相连,所述中空腔的顶面上设有散热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绝缘冷却液直接接触冷却功率器件,提高散热效率,可有效降低功率器件的工作温度,避免高温损坏,提高整机稳定性及寿命;而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液冷方式,替代了传统高效风扇散热,节能降噪;另外,绝缘冷却液覆盖整个电路板,隔绝空气湿度,可避免功放受潮漏电而损坏。
A liquid cooled power amplifi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冷功放
本技术涉及一种液冷功放。
技术介绍
功率放大器简称功放,是音响系统中最基本的组成设备,其主要作用是将来自信号源的微弱电信号进行放大以驱动扬声器发出声音。功率放大器在整个音响系统中起到了“组织、协调”的枢纽作用,在某种程度上主宰着整个系统能否提供良好的音质输出。应用于会议、演出、大范围场所的专业功放,其输出功率大,保护电路完善,为了达到良好的使用效果,延长功放的使用寿命,大功率专业功放需要具有较高的散热效率。现有的大功率专业功放主要通过在功放内部功率器件表面设置散热片,使用高效风扇通过强制风冷来散热。然而,随着电子业的高速发展,功放的使用功率逐渐增加,为了提高散热效率,传统的风扇散热效率已达到极限,高效风扇采用高转速,导致大功率功放的噪音严重,用户体验度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提高散热效率、节能降噪、延长使用寿命的液冷功放。本技术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措施来实现:一种液冷功放,包括密闭壳体和设有功率器件的电路板,所述密闭壳体的顶面是中空腔,在密闭壳体中且位于中空腔的下方是安装有电路板的容纳腔,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空腔的底面上设有连通中空腔和容纳腔的回液口和进液口,在所述容纳腔中设有循环泵,所述循环泵的进口与容纳腔相通,所述循环泵的出口与进液口相连,所述中空腔的顶面上设有散热器,中空腔内的绝缘冷却液从回液口流入容纳腔直接接触功率器件,吸热后的绝缘冷却液由循环泵从进液口泵入中空腔,并与散热器进行热交换,冷却后再次流入容纳腔,如此循环。<br>本技术采用绝缘冷却液直接接触冷却功率器件,提高散热效率,可有效降低功率器件的工作温度,避免高温损坏,提高整机稳定性及寿命;而且,本技术采用液冷方式,替代了传统高效风扇散热,节能降噪;另外,绝缘冷却液覆盖整个电路板,隔绝空气湿度,可避免功放受潮漏电而损坏。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回液口是分布在中空腔底面上的若干喷淋孔,喷淋孔与各功率器件相对应,使得绝缘冷却液直接喷淋在与之对应的功率器件上,散热更为精确高效。当换热功率较高时,需要风扇辅助散热,但风扇转速要求不高,因此,本技术在散热器的旁侧设有转速为2000转/分钟以下的风扇。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中空腔是一独立于容纳腔的盖板,所述盖板连接在所述容纳腔的顶面开口上。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在所述盖板的顶面上设有一为盖体状的外壳,所述外壳罩括住散热器,所述外壳的下端边沿连接在盖板的周缘上。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密闭壳体为矩形体,所述密闭壳体的后端面上设有与电路板相连的外接接口,所述外接接口与密闭壳体之间密封处理,所述密闭壳体的前端面上设有与电路板相连的指示灯和电源开关。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显著的效果:⑴本技术采用绝缘冷却液直接接触冷却功率器件,提高散热效率,可有效降低功率器件的工作温度,避免高温损坏,提高整机稳定性及寿命。⑵本技术采用液冷方式,替代了传统高效风扇散热,节能降噪。⑶本技术绝缘冷却液覆盖电路板,隔绝空气湿度,可避免功放受潮漏电而损坏。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二;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3所示,是本技术一种液冷功放,它包括密闭壳体19和设有功率器件2的电路板3,密闭壳体为矩形体,功率器件2包括电阻、电容、电感、变压器、晶体管、芯片等,密闭壳体的顶面是中空腔,在密闭壳体1中且位于中空腔的下方是安装有电路板3的容纳腔4,中空腔是一独立于容纳腔4的盖板5,盖板5连接在容纳腔4的顶面开口上。盖板5主要由底板18和顶板组成,在顶板的上板面上设有散热器(图中未画出),散热器是翅片散热器,散热器与顶板紧密接触,为了美观,在顶板的上板面上设有一为盖体状的外壳16,外壳16罩括住散热器,外壳16的下端边沿连接在顶板的周缘上。在中空腔的底面上设有连通中空腔和容纳腔4的回液口11和进液口12,在容纳腔4中靠近后端设有循环泵1,循环泵1的进口20与容纳腔4相通,循环泵1的出口21通过管路与进液口12相连,中空腔内的绝缘冷却液从回液口11流入容纳腔4直接接触功率器件2,吸热后的绝缘冷却液由循环泵1从进液口12泵入中空腔,并与散热器进行热交换,冷却后再次流入容纳腔4,如此循环。在密闭壳体19的后端面上设有与电路板相连的外接接口13,外接接口13与密闭壳体之间密封处理,密闭壳体的前端面上设有与电路板相连的指示灯14和电源开关15。在其它实施例中,当换热功率较高时,需要风扇辅助散热,可以在散热器的旁侧(优选上方位置)设置转速为2000转/分钟以下的风扇,由于风扇转速不高,噪音小,不影响用户体验度。本技术的工作过程是:在容纳腔内部预存一定量的绝缘冷却液,当功放工作时,内部的功率器件发热,绝缘冷却液吸收功率器件发出的热量,然后通过循环泵泵入盖板的中空腔内,在腔内与散热器进行热交换而冷却,冷却后的冷却液通过回液口回流至容纳腔中,重新对功率器件进行冷却。实施例2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回液口是分布在中空腔底面上的若干喷淋孔17,若干喷淋孔17呈阵列排布,喷淋孔17与各功率器件相对应,使得绝缘冷却液直接喷淋在与之对应的功率器件上,散热更为精确高效。在盖板5的顶板22的上板面上设有翅片散热器6,翅片散热器6与顶板22紧密接触,各翅片在顶板22上并列排布。本技术的工作过程是:在容纳腔内部预存一定量的绝缘冷却液,当功放工作时,内部的功率器件发热,绝缘冷却液吸收功率器件散发的热量,然后通过循环泵泵入盖板的中空腔内,在腔内与散热器进行热交换而冷却,冷却后的冷却液通过喷淋孔喷淋到功率器件上,重新对功率器件进行冷却。与实施例1相比,喷淋孔直接面对各功率器件,散热更为精确高效。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根据本技术的上述内容,按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本技术还可以做出其它多种形式的修改、替换或变更,均落在本技术权利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冷功放,包括密闭壳体和设有功率器件的电路板,所述密闭壳体的顶面是中空腔,在密闭壳体中且位于中空腔的下方是安装有电路板的容纳腔,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空腔的底面上设有连通中空腔和容纳腔的回液口和进液口,在所述容纳腔中设有循环泵,所述循环泵的进口与容纳腔相通,所述循环泵的出口与进液口相连,所述中空腔的顶面上设有散热器,中空腔内的绝缘冷却液从回液口流入容纳腔直接接触功率器件,吸热后的绝缘冷却液由循环泵从进液口泵入中空腔,并与散热器进行热交换,冷却后再次流入容纳腔,如此循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冷功放,包括密闭壳体和设有功率器件的电路板,所述密闭壳体的顶面是中空腔,在密闭壳体中且位于中空腔的下方是安装有电路板的容纳腔,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空腔的底面上设有连通中空腔和容纳腔的回液口和进液口,在所述容纳腔中设有循环泵,所述循环泵的进口与容纳腔相通,所述循环泵的出口与进液口相连,所述中空腔的顶面上设有散热器,中空腔内的绝缘冷却液从回液口流入容纳腔直接接触功率器件,吸热后的绝缘冷却液由循环泵从进液口泵入中空腔,并与散热器进行热交换,冷却后再次流入容纳腔,如此循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功放,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液口是分布在中空腔底面上的若干喷淋孔,喷淋孔与各功率器件相对应。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礼滔,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合一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