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充电手机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4365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1 04: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充电手机支架,包括壳体、无线充电线圈、第一夹持臂、第二夹持臂、第三夹持臂及传动机构,无线充电线圈位于壳体的中心,第一夹持臂、第二夹持臂及第三夹持臂用于夹持手机,第一夹持臂包括第一夹持面,第二夹持臂包括第二夹持面,第三夹持臂包括第三夹持面,第一夹持面位于壳体的下方,第二夹持面及第三夹持面分别位于壳体的左右两侧,传动机构收容于壳体内,传动机构用于带动第一夹持臂、第二夹持臂及第三夹持臂同时张开或缩回,该距离比为2.0:1:1~2.15:1:1。如此,可充电手机支架夹持手机时,位于手机中心的线圈与可充电手机支架的无线充电线圈对准度高,保证了无线充电的效率。

Rechargeable mobile phone brack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充电手机支架
本技术涉及手机支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充电手机支架。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大部分手机已具备无线充电功能,当手机进行无线充电时,手机的线圈要与无线充电设备的线圈对准,否则会影响无线充电的效率。现有的可充电手机支架夹持手机时,不能保证手机的线圈与可充电手机支架的线圈的对准度,充电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需要提供一种可充电手机支架。本技术提供一种可充电手机支架,包括壳体、无线充电线圈、第一夹持臂、第二夹持臂、第三夹持臂及传动机构,所述无线充电线圈用于对手机进行无线充电,所述无线充电线圈收容于所述壳体内且位于所述壳体的中心,所述第一夹持臂、所述第二夹持臂及所述第三夹持臂用于夹持手机,所述第一夹持臂包括第一夹持面,所述第二夹持臂包括第二夹持面,所述第三夹持臂包括第三夹持面,所述第一夹持面位于所述壳体的下方,所述第二夹持面及所述第三夹持面分别位于所述壳体的左右两侧,所述传动机构收容于所述壳体内,所述传动机构用于带动所述第一夹持臂、所述第二夹持臂及所述第三夹持臂同时张开或缩回,所述第一夹持臂在所述传动机构的带动下可相对所述壳体沿纵向移动,所述第二夹持臂和所述第三夹持臂在所述传动机构的带动下可相对所述壳体沿横向移动,所述第一夹持面、所述第二夹持面及所述第三夹持面与所述壳体的中心的距离比为2.0:1:1~2.15:1:1。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例,所述第一夹持面、所述第二夹持面及所述第三夹持面与所述壳体的中心的距离比为2.085:1:1。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例,所述传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主动齿轮及传动件,主动齿轮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传动件设置有从动齿条,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条啮合连接,所述传动件与所述第一夹持臂连接。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例,所述第一夹持臂包括第一夹持本体及与所述第一夹持本体连接的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夹持本体具有所述第一夹持面,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传动件连接,所述第二夹持臂包括第二夹持本体及与所述第二夹持本体连接的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夹持本体具有所述第二夹持面,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传动机构连接,所述第三夹持臂包括第三夹持本体及与所述第三夹持本体连接的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三夹持本体具有所述第三夹持面,所述第三连接板与所述传动机构连接,所述第三夹持本体与所述第二夹持本体相对。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例,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安装板、T型转盘及导向板,所述安装板固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T型转盘与所述安装板转动连接,所述T型转盘包括第一板体及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板体连接,所述第一板体的另一端设置有导柱,所述第二板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柱及第二连接柱,所述导向板开设有弧形槽,所述传动件开设有滑槽,所述导柱穿过所述滑槽并滑动设置于所述弧形槽内,所述第二连接板开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连接柱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所述第三连接板开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连接柱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槽内。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例,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固定轴,所述第二板体上的中心处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导向板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固定轴穿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及所述第二安装孔内。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例,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安装板、大齿轮及小齿轮,所述安装板固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连接轴,所述小齿轮及所述大齿轮安装于所述连接轴上,所以小齿轮形成有固定轴,所述大齿轮安装于所述固定轴上,所述传动件设置有传动齿条,所述传动齿条与所述大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形成有用于与所述小齿轮啮合连接的第一齿条,所述第三连接板形成有用于与所述小齿轮啮合连接的第二齿条,所述小齿轮夹设于所述第一齿条与所述第二齿条之间。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例,所述安装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导向柱及第二导向柱,所述第二连接板开设有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三连接板开设有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一导向柱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向槽内,所述第二导向柱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二导向槽内。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例,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安装板及传动齿轮,所述安装板固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固定轴,所述传动齿轮安装于所述固定轴上,所述安装板开设有横向导槽,所述传动件开设有倾斜槽,所述第三连接板设置有导柱,所述导柱穿过所述横向导槽并滑动设置于所述倾斜槽内,所述第二连接板形成有用于与所述传动齿轮啮合连接的第一齿条,所述第三连接板形成有用于与所述传动齿轮啮合连接的第二齿条,所述传动齿轮夹设于所述第一齿条与所述第二齿条之间,所述安装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导向柱及第二导向柱,所述第二连接板开设有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三连接板开设有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一导向柱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向槽内,所述第二导向柱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二导向槽内。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例,所述倾斜槽的倾斜角度为65°。本技术的可充电手机支架,由于传动机构可带动第一夹持臂、第二夹持臂及第三夹持臂同时张开或缩回,第一夹持面、第二夹持面及第三夹持面与壳体的中心的距离比为2.0:1:1~2.15:1:1,这样可充电手机支架夹持手机时,位于手机中心的线圈与可充电手机支架的无线充电线圈对准度高,保证了无线充电的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手机支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手机支架的爆炸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手机支架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T形转盘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充电线圈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另一视角下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二中,手机支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二中,充电线圈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二中,手机支架的爆炸图;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二中,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二中,传动机构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二中,传动机构的又一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技术实施例二中,传动机构的再一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技术实施例三中,手机支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16为本技术实施例三中,充电线圈的结构示意图;图17为本技术实施例三中,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18为本技术实施例三中,传动机构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19为本技术实施例三中,第二夹持臂与第三夹持臂的结构示意图;图20为本技术实施例三中,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1为本技术实施例三中,手机支架线圈对中误差统计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不同实施方式中类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充电手机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n用于对手机进行无线充电的无线充电线圈,所述无线充电线圈收容于所述壳体内且位于所述壳体的中心;/n用于夹持手机的第一夹持臂、第二夹持臂和第三夹持臂,所述第一夹持臂包括第一夹持面,所述第二夹持臂包括第二夹持面,所述第三夹持臂包括第三夹持面,所述第一夹持面位于所述壳体的下方,所述第二夹持面及所述第三夹持面分别位于所述壳体的左右两侧;及/n收容于所述壳体内的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用于带动所述第一夹持臂、所述第二夹持臂及所述第三夹持臂同时张开或缩回,所述第一夹持臂在所述传动机构的带动下可相对所述壳体沿纵向移动,所述第二夹持臂和所述第三夹持臂在所述传动机构的带动下可相对所述壳体沿横向移动,所述第一夹持面、所述第二夹持面及所述第三夹持面与所述壳体的中心的距离比为2.0:1:1~2.15: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充电手机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用于对手机进行无线充电的无线充电线圈,所述无线充电线圈收容于所述壳体内且位于所述壳体的中心;
用于夹持手机的第一夹持臂、第二夹持臂和第三夹持臂,所述第一夹持臂包括第一夹持面,所述第二夹持臂包括第二夹持面,所述第三夹持臂包括第三夹持面,所述第一夹持面位于所述壳体的下方,所述第二夹持面及所述第三夹持面分别位于所述壳体的左右两侧;及
收容于所述壳体内的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用于带动所述第一夹持臂、所述第二夹持臂及所述第三夹持臂同时张开或缩回,所述第一夹持臂在所述传动机构的带动下可相对所述壳体沿纵向移动,所述第二夹持臂和所述第三夹持臂在所述传动机构的带动下可相对所述壳体沿横向移动,所述第一夹持面、所述第二夹持面及所述第三夹持面与所述壳体的中心的距离比为2.0:1:1~2.15:1: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充电手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面、所述第二夹持面及所述第三夹持面与所述壳体的中心的距离比为2.085:1:1。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充电手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主动齿轮及传动件,主动齿轮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传动件设置有从动齿条,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条啮合连接,所述传动件与所述第一夹持臂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充电手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臂包括第一夹持本体及与所述第一夹持本体连接的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夹持本体具有所述第一夹持面,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传动件连接,所述第二夹持臂包括第二夹持本体及与所述第二夹持本体连接的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夹持本体具有所述第二夹持面,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传动机构连接,所述第三夹持臂包括第三夹持本体及与所述第三夹持本体连接的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三夹持本体具有所述第三夹持面,所述第三连接板与所述传动机构连接,所述第三夹持本体与所述第二夹持本体相对。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充电手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安装板、T型转盘及导向板,所述安装板固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T型转盘与所述安装板转动连接,所述T型转盘包括第一板体及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板体连接,所述第一板体的另一端设置有导柱,所述第二板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以彬张继元蒋飞羊宗鑫陆燕金黄琴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烁讯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