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充电手机支架,包括壳体、无线充电线圈、第一夹持臂、第二夹持臂、第三夹持臂及传动机构,无线充电线圈位于壳体的中心,传动机构用于带动第一夹持臂、第二夹持臂及第三夹持臂同时张开或缩回,传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主动齿轮、传动件、安装板及T型转盘,主动齿轮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传动件设置有从动齿条,主动齿轮与从动齿条啮合连接,传动件与第一夹持臂连接,T型转盘与安装板转动连接,T型转盘包括第一端、第二端及第三端,第一端连接传动件,第二端连接第二夹持臂,第三端连接第三夹持臂。如此,可充电手机支架夹持手机时,手机的线圈与可充电手机支架的无线充电线圈对准度高,保证了无线充电的效率。
Rechargeable mobile phone brack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充电手机支架
本技术涉及手机支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充电手机支架。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大部分手机已具备无线充电功能,当手机进行无线充电时,手机的线圈要与无线充电设备的线圈对准,否则会影响无线充电的效率。现有的可充电手机支架夹持手机时,不能保证手机的线圈与可充电手机支架的线圈的对准度,充电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需要提供一种可充电手机支架。本技术提供一种可充电手机支架,包括壳体、无线充电线圈、第一夹持臂、第二夹持臂、第三夹持臂及传动机构,所述无线充电线圈用于对手机进行无线充电,所述无线充电线圈收容于所述壳体内且位于所述壳体的中心,所述第一夹持臂、所述第二夹持臂及所述第三夹持臂用于夹持手机,所述传动机构用于带动所述第一夹持臂、所述第二夹持臂及所述第三夹持臂同时张开或缩回,所述传动机构收容于所述壳体内,所述传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主动齿轮、传动件、安装板及T型转盘,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传动件设置有沿纵向延伸的从动齿条,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条啮合连接,所述传动件与所述第一夹持臂连接,所述安装板固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T型转盘与所述安装板转动连接,所述T型转盘包括第一端、第二端及与所述第二端相对的第三端,所述第一端连接所述传动件,所述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夹持臂,所述第三端连接所述第三夹持臂,所述第一夹持臂在所述传动机构的带动下可相对所述壳体沿纵向移动,所述第二夹持臂和所述第三夹持臂在所述传动机构的带动下可相对所述壳体沿横向移动。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例,所述第一夹持臂包括第一夹持本体及与所述第一夹持本体连接的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传动件连接,所述第二夹持臂包括第二夹持本体及与所述第二夹持本体连接的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夹持臂包括第三夹持本体及与所述第三夹持本体连接的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三连接板与所述第三端连接,所述第三夹持本体与所述第二夹持本体相对。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例,所述第一夹持本体包括第一夹持面,所述第二夹持本体包括第二夹持面,所述第三夹持本体包括第三夹持面,所述第一夹持面位于所述壳体的下方,所述第二夹持面与所述第三夹持面分别位于所述壳体的左右两侧。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例,所述第一夹持面、所述第二夹持面及所述第三夹持面与所述壳体的中心的距离比为2.0:1:1~2.15:1:1。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例,所述第一夹持面、所述第二夹持面及所述第三夹持面与所述壳体的中心的距离比为2.085:1:1。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例,所述第二端设置有第一连接柱,所述第二连接板开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连接柱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所述第三端设置有第二连接柱,所述第三连接板开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连接柱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槽内。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例,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固设于所述安装板上的导向板,所述导向板开设有弧形槽,所述传动件开设有滑槽,所述第一端设置有导柱,所述导柱穿过所述滑槽并滑动设置于所述弧形槽内。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例,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固定轴,所述T型转盘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导向板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固定轴穿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及所述第二安装孔内。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例,所述安装板形成有安装位,所述驱动电机安装于所述安装位上。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例,所述传动件与所述第一夹持臂为一体成型结构。本技术的可充电手机支架,由于传动机构可带动第一夹持臂、第二夹持臂及第三夹持臂同时张开或缩回,这样可充电手机支架夹持手机时,被夹持的手机处于可充电手机支架的中间位置,位于手机中心的线圈与可充电手机支架的无线充电线圈对准度高,保证了无线充电的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手机支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手机支架的爆炸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手机支架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T形转盘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充电线圈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另一视角下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手机支架线圈对中误差统计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不同实施方式中类似元件采用了相关联的类似的元件标号。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很多细节描述是为了使得本申请能被更好的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毫不费力的认识到,其中部分特征在不同情况下是可以省略的,或者可以由其他元件、材料、方法所替代。在某些情况下,本申请相关的一些操作并没有在说明书中显示或者描述,这是为了避免本申请的核心部分被过多的描述所淹没,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详细描述这些相关操作并不是必要的,他们根据说明书中的描述以及本领域的一般技术知识即可完整了解相关操作。另外,说明书中所描述的特点、操作或者特征可以以任意适当的方式结合形成各种实施方式。同时,方法描述中的各步骤或者动作也可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显而易见的方式进行顺序调换或调整。因此,说明书和附图中的各种顺序只是为了清楚描述某一个实施例,并不意味着是必须的顺序,除非另有说明其中某个顺序是必须遵循的。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所公开的可充电手机支架10,包括壳体11、无线充电线圈12、第一夹持臂13、第二夹持臂14、第三夹持臂15及传动机构16,无线充电线圈12用于对手机进行无线充电,无线充电线圈12收容于壳体11内且位于壳体11的中心,第一夹持臂13、第二夹持臂14及第三夹持臂15用于夹持手机,传动机构16用于带动第一夹持臂13、第二夹持臂14及第三夹持臂15同时张开或缩回,传动机构16收容于壳体11内,传动机构16包括驱动电机161、主动齿轮162、传动件163、安装板164及T型转盘165,主动齿轮162与驱动电机161的输出轴连接,传动件163设置有沿纵向延伸的从动齿条163a,主动齿轮162与从动齿条163a啮合连接,传动件163与第一夹持臂13连接,安装板164固设于壳体11内,T型转盘165与安装板164转动连接,T型转盘165包括第一端16a、第二端16b及与第二端16b相对的第三端16c,第一端16a连接传动件163,第二端16b连接第二夹持臂14,第三端16c连接第三夹持臂15,第一夹持臂13在传动机构16的带动下可相对壳体11沿纵向移动,第二夹持臂14和第三夹持臂15在传动机构16的带动下可相对壳体11沿横向移动。本技术的可充电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充电手机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n用于对手机进行无线充电的无线充电线圈,所述无线充电线圈收容于所述壳体内且位于所述壳体的中心;/n用于夹持手机的第一夹持臂、第二夹持臂和第三夹持臂;及/n用于带动所述第一夹持臂、所述第二夹持臂和所述第三夹持臂同时张开或缩回的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收容于所述壳体内,所述传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主动齿轮、传动件、安装板及T型转盘,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传动件设置有沿纵向延伸的从动齿条,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条啮合连接,所述传动件与所述第一夹持臂连接,所述安装板固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T型转盘与所述安装板转动连接,所述T型转盘包括第一端、第二端及与所述第二端相对的第三端,所述第一端连接所述传动件,所述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夹持臂,所述第三端连接所述第三夹持臂,所述第一夹持臂在所述传动机构的带动下可相对所述壳体沿纵向移动,所述第二夹持臂和所述第三夹持臂在所述传动机构的带动下可相对所述壳体沿横向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充电手机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用于对手机进行无线充电的无线充电线圈,所述无线充电线圈收容于所述壳体内且位于所述壳体的中心;
用于夹持手机的第一夹持臂、第二夹持臂和第三夹持臂;及
用于带动所述第一夹持臂、所述第二夹持臂和所述第三夹持臂同时张开或缩回的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收容于所述壳体内,所述传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主动齿轮、传动件、安装板及T型转盘,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传动件设置有沿纵向延伸的从动齿条,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条啮合连接,所述传动件与所述第一夹持臂连接,所述安装板固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T型转盘与所述安装板转动连接,所述T型转盘包括第一端、第二端及与所述第二端相对的第三端,所述第一端连接所述传动件,所述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夹持臂,所述第三端连接所述第三夹持臂,所述第一夹持臂在所述传动机构的带动下可相对所述壳体沿纵向移动,所述第二夹持臂和所述第三夹持臂在所述传动机构的带动下可相对所述壳体沿横向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充电手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臂包括第一夹持本体及与所述第一夹持本体连接的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传动件连接,所述第二夹持臂包括第二夹持本体及与所述第二夹持本体连接的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夹持臂包括第三夹持本体及与所述第三夹持本体连接的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三连接板与所述第三端连接,所述第三夹持本体与所述第二夹持本体相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充电手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本体包括第一夹持面,所述第二夹持本体包括第二夹持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以彬,张继元,蒋飞,羊宗鑫,陆燕金,黄琴,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烁讯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