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冷却器进风口强效消音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43066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1 03: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机冷却器进风口强效消音罩,包括壳体,壳体的侧壁上均匀开设有若干进风口,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引风罩,引风罩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消音筒,第一消音筒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消音筒,第二消音筒和第一消音筒上均匀开设有若干通孔,第一消音筒和第二消音筒之间设置有若干第三消音筒,且第三消音筒与第一消音筒和第二消音筒之间构成蛇形风道,第二消音筒的内侧设置有导风罩,且导风罩的外侧、引风罩的外侧和壳体的内部侧壁均设置有消音材料。有益效果:可以对冷却器产生的进风噪音进行强效削弱,从而达到降低电机运行噪音的要求。

A strong muffler for air inlet of motor cool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机冷却器进风口强效消音罩
本技术涉及机械领域,尤其涉及电机冷却器,具体来说是一种电机冷却器进风口强效消音罩。
技术介绍
空空冷却器作为电机的主要换热部件,是维持电机运行的重要产品,直接影响电机的温升、动力和寿命。空空冷却器利用动力带动叶轮转动,产生的涡流不断将空气吸入,冷空气与热管道接触后传递热量,将管道内的热物质冷却。冷却介质为外部周边空气,故空气与叶轮的接触为敞开式,速度相对较高的空气流动致使空空冷却器外风路风扇进风处出现噪声,尤其是较大换热功率的情况下,叶轮尺寸的增大使噪声往往更大,达不到环境噪音的要求。因此给现场环境带来了噪音影响,也损害了现场工作人员的听力健康。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电机冷却器进风口强效消音罩,该消音罩因内部装有锥筒形引风罩,故而相比简单的消音措施,更能有效消除冷却器进风口的噪音,降低电机的运行噪音,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为此,本技术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机冷却器进风口强效消音罩,包括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筒形壳体,所述壳体的侧壁上均匀开设有若干进风口,且所述进风口的外侧均设置有进风网板;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引风罩,所述壳体的内壁且位于所述引风罩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与所述进风口相配合的方格网板,所述引风罩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消音筒,且所述第一消音筒的另一端与所述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消音筒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消音筒,且所述第二消音筒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引风罩和所述壳体连接,所述第二消音筒和所述第一消音筒上均匀开设有若干通孔;所述第一消音筒和所述第二消音筒之间设置有若干第三消音筒,且所述第三消音筒与所述第一消音筒和所述第二消音筒之间构成蛇形风道,所述第二消音筒的内侧设置有导风罩,且所述导风罩的外侧、所述引风罩的外侧和所述壳体的内部侧壁均设置有消音材料,且所述消音材料均通过多孔网板分别于所述导风罩、所述引风罩和所述壳体贴装。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包括外壳侧板与之相配合的端板,且所述第一消音筒、所述第二消音筒、所述第三消音筒和所述导风罩远离所述引风罩的一端均与所述端板连接。进一步的,为了便于实现消音罩的安装,所述外壳侧板远离所述端板的一端设置有法兰框。进一步的,为了增加空气与第一消音筒的接触时间,提高其消音效果,所述通孔的内部侧壁上均设置有若干针状凸起,所述针状凸起的之间均设置有扰流子。进一步的,为了有效地提升第三消音筒对噪音的消除效果,两两所述第三消音筒之间均设置有若干弧形凸起部,且所述弧形凸起部上均贯穿开设有若干开口,所述弧形凸起部的内部均设置有所述消音材料。进一步的,为了提高吸音材料的降噪效果,所述消音材料均为玻璃纤维棉。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第一消音筒、第二消音筒、第三消音筒、扰流子、针状凸起、弧形凸起部、锥筒形引风罩、导风罩和玻璃纤维棉的配合使用,使得其可以对冷却器产生的进风噪音进行强效削弱,从而达到降低电机运行噪音的要求;本技术安装便捷,使用灵活,且加工方便,制造成本低。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电机冷却器进风口强效消音罩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图1中A处的结构放大图;图3是根据图1中B处的结构放大图。图中:1、壳体;101、外壳侧板;102、端板;2、进风口;3、进风网板;4、引风罩;5、方格网板;6、第一消音筒;7、第二消音筒;8、通孔;9、第三消音筒;10、导风罩;11、多孔网板;12、法兰框;13、针状凸起;14、扰流子;15、弧形凸起部;16、玻璃纤维棉。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技术提供附图,这些附图为本技术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技术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机冷却器进风口强效消音罩。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3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电机冷却器进风口强效消音罩,包括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筒形壳体1,所述壳体1的侧壁上均匀开设有若干进风口2,且所述进风口2的外侧均设置有进风网板3;所述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锥筒形引风罩4,所述壳体1的内壁且位于所述引风罩4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与所述进风口2相配合的方格网板5,所述引风罩4的一侧设置第一消音筒6的一端,且所述第一消音筒6的另一端与所述壳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消音筒6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消音筒7,且所述第二消音筒7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引风罩4和所述壳体1连接,所述第二消音筒7和所述第一消音筒6上均匀开设有若干通孔8;所述第一消音筒6和所述第二消音筒7之间设置有若干第三消音筒9,且所述第三消音筒9与所述第一消音筒6和所述第二消音筒7之间构成蛇形风道,所述第二消音筒7的内侧设置有导风罩10,且所述导风罩10的外侧、所述引风罩4的外侧和所述壳体1的内部侧壁均设置有消音材料,且所述消音材料均通过多孔网板11分别于所述导风罩10、所述引风罩4和所述壳体1贴装,使得消音材料更为紧凑的与板材接触。借助于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消音筒6、第二消音筒7、第三消音筒9、扰流子14、针状凸起13、弧形凸起部15、锥筒形引风罩4、导风罩10和玻璃纤维棉16的配合使用,使得其可以对冷却器产生的进风噪音进行强效削弱,从而达到降低电机运行噪音的要求。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包括外壳侧板101与之相配合的端板102,且所述第一消音筒6、所述第二消音筒7、所述第三消音筒9和所述导风罩10远离所述引风罩4的一端均与所述端板102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侧板101远离所述端板102的一端设置有法兰框12。通过法兰框12的使用,从而便于实现消音罩的安装。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孔8的内部侧壁上均设置有若干针状凸起13,所述针状凸起13的之间均设置有扰流子14。通过针状凸起13和扰流子14的配合使用,使得空气可以沿着扰流子14的旋转方向通过通孔8,从而有效地增加了空气与第一消音筒6的接触时间,进而提高其消音效果。在一个实施例中,两两所述第三消音筒9之间均设置有若干弧形凸起部15,且所述弧形凸起部15上均贯穿开设有若干开口,所述弧形凸起部15的内部均设置有所述消音材料。通过弧形凸起部15、开口和消音材料的配合使用,使得弧形凸起部15可以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与噪音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得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机冷却器进风口强效消音罩,包括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筒形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侧壁上均匀开设有若干进风口(2),且所述进风口(2)的外侧均设置有进风网板(3);/n所述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引风罩(4),所述壳体(1)的内壁且位于所述引风罩(4)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与所述进风口(2)相配合的方格网板(5),所述引风罩(4)的一侧设置第一消音筒(6)的一端,且所述第一消音筒(6)的另一端与所述壳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消音筒(6)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消音筒(7),且所述第二消音筒(7)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引风罩(4)和所述壳体(1)连接,所述第二消音筒(7)和所述第一消音筒(6)上均匀开设有若干通孔(8);/n所述第一消音筒(6)和所述第二消音筒(7)之间设置有若干第三消音筒(9),且所述第三消音筒(9)与所述第一消音筒(6)和所述第二消音筒(7)之间构成蛇形风道,所述第二消音筒(7)的内侧设置有导风罩(10),且所述导风罩(10)的外侧、所述引风罩(4)的外侧和所述壳体(1)的内部侧壁均设置有消音材料,且所述消音材料均通过多孔网板(11)分别于所述导风罩(10)、所述引风罩(4)和所述壳体(1)贴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冷却器进风口强效消音罩,包括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筒形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侧壁上均匀开设有若干进风口(2),且所述进风口(2)的外侧均设置有进风网板(3);
所述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引风罩(4),所述壳体(1)的内壁且位于所述引风罩(4)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与所述进风口(2)相配合的方格网板(5),所述引风罩(4)的一侧设置第一消音筒(6)的一端,且所述第一消音筒(6)的另一端与所述壳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消音筒(6)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消音筒(7),且所述第二消音筒(7)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引风罩(4)和所述壳体(1)连接,所述第二消音筒(7)和所述第一消音筒(6)上均匀开设有若干通孔(8);
所述第一消音筒(6)和所述第二消音筒(7)之间设置有若干第三消音筒(9),且所述第三消音筒(9)与所述第一消音筒(6)和所述第二消音筒(7)之间构成蛇形风道,所述第二消音筒(7)的内侧设置有导风罩(10),且所述导风罩(10)的外侧、所述引风罩(4)的外侧和所述壳体(1)的内部侧壁均设置有消音材料,且所述消音材料均通过多孔网板(11)分别于所述导风罩(10)、所述引风罩(4)和所述壳体(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浩郑启洋许冬晨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金石索泰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