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机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60822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8 08: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动机系统,电动机系统(101)具备:第一电动机(10),具有第一转子(11)、第一定子(12)及设于所述第一定子(12)的第一线圈(13);第二电动机(20),具有第二转子(21)、第二定子(22)及设于所述第二定子(22)的第二线圈(23),并与所述第一电动机(10)分离配置;及导热部件(31),架设于所述第一电动机(10)的所述第一线圈(13)与所述第二电动机(20)的第二线圈(23)之间。

Motor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机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机系统。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有具备多个电动机的电动机系统,例如搭载于混合动力车辆。日本特开2011-225134公开了在搭载有作为电动机的2个电动发电机的混合动力车辆中用于对2个电动发电机高效地冷却的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在具备多个电动机的电动机系统中,由于各个电动机的负载的差异、使用频度等而发热量有时会产生差异。当这样的发热量的差异产生时,在电动机间有时会产生温度差。然而,电动机间的温度差大通常是不理想的。例如,关于对多个电动机进行冷却的冷却系统,需要与温度更高的电动机匹配来设计冷却系统。因此,当温度差大时,相应地对冷却系统的设计将带来制约、负荷。例如,在冷却系统具备水泵、设有风扇的散热器的情况下,这些水泵、风扇必须与容易成为高温的一方的电动机匹配来设计。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减小电动机间的温度差的电动机系统。本专利技术的一形态的电源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第一电动机,具有第一转子、第一定子及设于所述第一定子的第一线圈;第二电动机,具有第二转子、第二定子及设于所述第二定子的第二线圈,并与所述第一电动机分离配置;及导热部件,架设于所述第一电动机的所述第一线圈与所述第二电动机的第二线圈之间。根据上述形态,通过在相互分离配置的第一电动机的第一线圈与第二电动机的第二线圈之间架设的导热部件,能够在第一电动机与第二电动机之间进行换热。其结果是,起到能够减小电动机间的温度差这样的效果。在上述形态中,所述导热部件可以与所述第一线圈的线圈端和所述第二线圈的线圈端接触。由此,能够使导热部件为简易的结构而架设于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之间。在上述形态中,可以是,所述第一电动机与所述第二电动机并列配置,所述导热部件与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中的至少一方的所述线圈端的径向的侧面接触。由此,能够抑制作为电动机系统整体的轴向的尺寸的增加。在上述形态中,可以是,所述第一电动机与所述第二电动机并列配置,所述导热部件与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中的至少一方的所述线圈端的轴向的端面接触。由此,能够在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之间进行换热。在上述形态中,可以是,所述第一电动机与所述第二电动机直列配置,所述导热部件与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中的至少一方的所述线圈端的径向的侧面接触。由此,能够抑制作为电动机系统整体的轴向的尺寸的增加。在上述形态中,可以是,所述第一电动机与所述第二电动机直列配置,所述导热部件与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中的至少一方的所述线圈端的轴向的端面接触。由此,能够抑制导热部件的轴向的尺寸的增加。在上述形态中,所述导热部件可以具有至少一部分沿着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中的一方的所述线圈端的周向而延伸的延伸部。由此,能够在第一电动机与第二电动机之间有效地使热量移动。在上述形态中,可以是,所述电动机系统还具备保持冷却介质的保持部,所述延伸部的至少一部分浸渍于所述冷却介质中。由此,能够使第一电动机及第二电动机的温度整体性地下降。在上述形态中,所述导热部件可以具有与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分别对应的两个延伸部。所述两个延伸部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分别沿着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的所述线圈端的周向延伸。所述导热部件可以还具有将所述两个延伸部连接的连接部。由此,能够经由连接部在第一电动机与第二电动机之间有效地使热量移动。在上述形态中,可以是,所述电动机系统还具备保持冷却介质的保持部,所述两个延伸部的至少一部分浸渍于所述冷却介质中。由此,能够使第一电动机及第二电动机的温度整体性地下降。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特征、优点及技术和工业意义将通过下面的附图来描述,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图1(A)及(B)是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系统的概略构成图。图2A及图2B是实施方式2的电动机系统的概略构成图。图3A及图3B是实施方式3的电动机系统的概略构成图。图4A及图4B是实施方式4的电动机系统的概略构成图。图5A及图5B是实施方式5的电动机系统的概略构成图。图6A及图6B是实施方式6的电动机系统的概略构成图。图7是实施方式7的电动机系统的概略构成图。图8A及图8B是实施方式8的电动机系统的概略构成图。图9是实施方式9的电动机系统的概略构成图。图10是实施方式10的电动机系统的概略构成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具体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而且,在附图中,对于同一或对应的构成要素适当标注同一附图标记,省略重复说明。(实施方式1)图1(A)及(B)是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系统的概略构成图。图1(A)是电动机系统101的从其轴向观察的图。图1(B)是电动机系统101的沿轴向的剖视图。电动机系统101具备第一电动机10、第二电动机20、两个导热部件3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电动机10与第二电动机20为相同种类的结构,但也可以为互不相同的种类的结构。第一电动机10具备第一转子11和第一定子12。第一转子11为圆筒状的结构,具有转子芯、磁铁、励磁芯等的公知的结构。在第一转子11的中央的孔固定设有轴。第一定子12是在第一转子11的径向外方空出预定间隔而配置的圆筒状的结构。第一定子12是设置于第一定子12的定子芯且具有第一线圈13等的公知的结构的定子。第一线圈13由在铜、铜合金等电阻低的金属材料形成有绝缘包覆的导线构成。沿第一定子12的周向的环状的形状的线圈端13a分别向第一定子12的轴向两侧突出。第二电动机20具备第二转子21和第二定子22。第二转子21是圆筒状的结构,与第一转子11同样是公知的结构的转子。在第二转子21的中央的孔固定设有轴。第二定子22是在第二转子21的径向外方空出预定间隔而配置的圆筒状的结构,与第一定子12同样是具有第二线圈23等的公知的结构的定子。第二线圈23由在电阻低的金属材料上形成有绝缘包覆的导线构成。沿第二定子22的周向的环状的形状的线圈端23a分别向第二定子22的轴向两侧突出。第一电动机10、第二电动机20分别具备励磁磁轭、励磁线圈等用于作为电动机发挥功能的未图示的要素。而且,第一电动机10、第二电动机20可以构成为分别也作为发电机发挥功能。第一电动机10与第二电动机20相互分离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以第一转子11的旋转轴与第二转子21的旋转轴相互大致平行的方式并列配置。2个导热部件31为板状的部件,以沿第一电动机10及第二电动机20的径向延伸的方式配置。一方的导热部件31在图1(B)的附图左侧,通过与线圈端13a和线圈端23a分别接触而架设于第一线圈13与第二线圈23之间。另一方的导热部件31在图1(B)的附图右侧,通过与线圈端13a和线圈端23a分别接触而架设于第一线圈13与第二线圈23之间。而且,各导热部件31与线圈端13a、23a的径向的外侧面接触。需要说明的是,在各导热部件31中,与线圈端13a或线圈端23a接触的侧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电动机,具有第一转子、第一定子及设于所述第一定子的第一线圈;/n第二电动机,具有第二转子、第二定子及设于所述第二定子的第二线圈,并与所述第一电动机分离配置;及/n导热部件,架设于所述第一电动机的所述第一线圈与所述第二电动机的第二线圈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919 JP 2018-1750541.一种电动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电动机,具有第一转子、第一定子及设于所述第一定子的第一线圈;
第二电动机,具有第二转子、第二定子及设于所述第二定子的第二线圈,并与所述第一电动机分离配置;及
导热部件,架设于所述第一电动机的所述第一线圈与所述第二电动机的第二线圈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系统,其中,
所述导热部件与所述第一线圈的线圈端和所述第二线圈的线圈端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机系统,其中,
所述第一电动机与所述第二电动机并列配置,所述导热部件与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中的至少一方的所述线圈端的径向的侧面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动机系统,其中,
所述第一电动机与所述第二电动机并列配置,所述导热部件与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中的至少一方的所述线圈端的轴向的端面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机系统,其中,
所述第一电动机与所述第二电动机直列配置,所述导热部件与所述第一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服部宏之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