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60052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8 03: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机冷却装置,涉及工业电机技术领域,该冷却装置包括安装在电机外部、适应电机外形的支撑板和导流装置,所述支撑板一端与电机风扇罩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导流装置固定连接;所述导流装置包括适应电机和支撑板外形的第一导流板和与所述第一导流板成一定角度折弯的第二导流板。上述冷却装置通过支撑板汇聚电机风扇的冷却风,导流装置将冷却风导向前轴承附近的电机前端盖,解决了电机在服役过程中因前轴承冷却能力不足、温度过高产生的轴承包内润滑脂流化,轴承润滑不良,甚至轴承烧毁停机的问题。该电机冷却装置结构简单,安装位置灵活可调,保障了工业电机的正常服役。

A kind of motor cool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机冷却装置
本技术涉及工业电机,尤其涉及工业电机冷却装置的

技术介绍
目前,厂矿企业电机是企业生产过程中重要的驱动环节,电机的稳定运行直接关系着企业的正常顺稳运行,夏季高温季节或电机所处环境为高温区域,电机轴承尤其是前轴承常因冷却能力不足,造成电机前轴承温度过高导致轴承包内润滑脂流化,轴承润滑不良,电机轴承烧毁,从而迫使企业生产停机。因此,电机前轴承的冷却问题亟需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机冷却装置,以解决或者部分解决现有的电机因前轴承冷却能力不足,造成电机前轴承温度过高导致轴承包内润滑脂流化,轴承润滑不良,电机轴承烧毁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机冷却装置,用于对电机进行冷却,所述电机包括电机外壳、散热片、前轴承、前端盖、后端盖、电机风扇和风扇罩;其中,所述散热片分布在电机外壳,所述电机前端盖与电机外壳固定连接,所述电机后端盖与电机外壳固定连接,所述风扇罩与电机后端盖固定连接;所述电机冷却装置安装在电机外部,包括:适应电机外形的支撑板和导流装置;所述支撑板一端与电机风扇罩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导流装置固定连接;所述导流装置包括:适应电机和支撑板外形的第一导流板和与所述第一导流板成一定角度折弯的第二导流板,所述第一导流板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电机冷却装置包括两套以上的导流装置。如上所述的电机冷却装置,还包括:第一支撑装置,所述第一支撑装置的一端与所述导流装置的第一导流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电机前端盖固定连接。如上所述的电机冷却装置,还包括:第二支撑装置,所述第二支撑装置与所述导流装置的第二导流板固定连接。如上述的技术方案,所述固定连接的方式包括螺纹连接,卡扣连接和销接。如上述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支撑装置包括第一支撑环、与所述第一支撑环连接的支撑脚,所述第一支撑环设有与导流装置的第一导流板所匹配的第一安装孔,所述支撑脚设有与电机前端盖上的前端盖螺栓所匹配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支撑环通过所述第一安装孔、第一螺栓与第一导流板螺接,所述支撑脚通过安装孔、前端盖螺栓与电机前端盖螺接。如上述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支撑装置包括:第二支撑环和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二支撑环通过所述第三安装孔、第二螺栓与第二导流板螺接。如上述的电机冷却装置,支撑板、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的材质是钢或铸铁。如上述的电机冷却装置,所述第一导流板与所述第二导流板之间的角度为[90°,120°]。通过本技术的一个或者多个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或者优点:通过在电机前端盖添加支撑板和导流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电机前轴承因冷却能力不足产生的温度过高的问题:通过在电机外侧增加包括支撑板和导流装置的冷却装置,利用支撑板对电机后风扇产生的水平方向的冷却风进行汇聚,在冷却风吹向导流装置时,第二导流板将原先水平方向的冷却风引导至朝向前轴承附近的电机前端盖的方向,提高了前轴承的冷却能力,避免了因为高温造成轴承损害。该冷却装置结构简单,可随时安装和拆卸,并可以通过调整导流装置的安装位置,以及第二导流板的折弯方向,分别应用到不同的冷却需求中。为了进一步增大冷却能力,在原先的支撑板和导流装置的基础上,在电机的前端盖再增加一套或多套位置可调的导流装置,加大导向电机前端盖的冷却风量,提高前轴承的冷却能力;同时,多套导流装置不会完全阻挡吹向电机负载端的冷却风,同时也能兼顾对电机负载设备的冷却。另一方面,针对电机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导流装置位置变化的情形,引入了固定第一导流板的第一支撑装置,针对电机和导流装置长时间工作导致导流板变形的情形,引入固定第二导流板的第二支撑装置,有效的解决了因为长时间服役、冷却装置发生移动或变形导致的冷却效率降低的问题。通过在电机上安装上述结构的电机冷却装置,能够长时间、稳定的为电机前轴承提供冷却能力,避免前轴承因温度过高发生损毁,迫使企业生产停机的情况;另一方面,位置、数量、角度可调的导流装置可根据不同的冷却需求提供多样化的冷却方案;同时,电机冷却装置还可以兼顾对电机负载端的设备进行冷却的需求,具备良好的应用价值。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电机冷却装置的剖面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电机冷却装置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电机冷却装置的主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第一支撑装置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第二支撑装置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电机外壳;2、散热片;3、前轴承;4、电机前端盖;5、前端盖螺栓;6、后端盖螺栓;7、导流装置;71、第一导流板;72、第二导流板;8、第一螺栓;9支撑板;10、风扇罩螺栓;11、电机后端盖;12、电机风扇;13、风扇罩;14、第一支撑装置;141、第一支撑环;142、支撑脚;143、第一安装孔;144、第二安装孔;15、第二支撑装置;151第二支撑环;152、第三安装孔;16、第二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属
中的技术人员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技术方案作详细描述。实施例一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机冷却装置,用于对电机进行冷却,如图1所示,所述电机包括电机外壳1、散热片2、前轴承3、前端盖4、后端盖11、电机风扇12和风扇罩13;其中,所述散热片2分布在电机外壳1,所述电机前端盖4通过前端盖螺栓5与电机外壳1固定连接,所述电机后端盖11通过后端盖螺栓6与电机外壳1固定连接,所述风扇罩13通过风扇罩螺栓10与电机后端盖11固定连接;电机冷却装置安装在电机外部,包括:适应电机外形的支撑板9和导流装置7;所述支撑板9一端与电机风扇罩13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导流装置7固定连接;所述导流装置7包括:适应电机和支撑板9外形的第一导流板71和与所述第一导流板71成一定角度折弯的第二导流板72,所述第一导流板71与所述支撑板9固定连接。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上述固定连接的方式还可以是螺纹连接、卡扣连接、销接等可拆卸式连接。在电机工作的时候,由电机后风扇12形成经过电机外壳1和外侧散热片2,吹向电机负载端的冷却风。在没有上述的冷却装置7时,冷却风以和电机轴伸端平行的水平方向吹出,并且由于电机内部无法形成能够冷却电机前轴承3的风路,因此电机前轴承3不能通过电机后风扇产生的冷却风进行散热,故而前轴承3处的冷却能力不足,温度容易过高。在安装了上述的冷却装置7以后,能够有效的解决前轴承3冷却能力不足的问题。图2示出了冷却装置的主视图,由电机风扇12产生的经过电机外壳1的水平方向冷却风,由于导流装置7中的第二导流板72的引导,冷却风的方向从水平方向转为朝向电机前端盖4的竖直方向,对电机前轴承3附近的电机前端盖4进行冷却,进而实现对前轴承3的冷却;其次,距电机主体适当距离,外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机冷却装置,用于对电机进行冷却,所述电机包括电机外壳(1)、散热片(2)、前轴承(3)、前端盖(4)、后端盖(11)、电机风扇(12)和风扇罩(13);其中,所述散热片(2)分布在电机外壳(1),所述电机前端盖(4)与电机外壳(1)固定连接,所述电机后端盖(11)与电机外壳(1)固定连接,所述风扇罩(13)与电机后端盖(11)固定连接;/n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冷却装置安装在电机外部,包括:适应电机外形的支撑板(9)和导流装置(7);/n所述支撑板(9)一端与电机风扇罩(13)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导流装置(7)固定连接;/n所述导流装置(7)包括:适应电机和支撑板(9)外形的第一导流板(71)和与所述第一导流板(71)成一定角度折弯的第二导流板(72),所述第一导流板(71)与所述支撑板(9)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冷却装置,用于对电机进行冷却,所述电机包括电机外壳(1)、散热片(2)、前轴承(3)、前端盖(4)、后端盖(11)、电机风扇(12)和风扇罩(13);其中,所述散热片(2)分布在电机外壳(1),所述电机前端盖(4)与电机外壳(1)固定连接,所述电机后端盖(11)与电机外壳(1)固定连接,所述风扇罩(13)与电机后端盖(11)固定连接;
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冷却装置安装在电机外部,包括:适应电机外形的支撑板(9)和导流装置(7);
所述支撑板(9)一端与电机风扇罩(13)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导流装置(7)固定连接;
所述导流装置(7)包括:适应电机和支撑板(9)外形的第一导流板(71)和与所述第一导流板(71)成一定角度折弯的第二导流板(72),所述第一导流板(71)与所述支撑板(9)固定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冷却装置包括两套以上的导流装置(7)。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支撑装置(14),所述第一支撑装置(14)的一端与所述导流装置(7)的第一导流板(7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电机前端盖(4)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支撑装置(15),所述第二支撑装置(15)与所述导流装置(7)的第二导流板(72)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柳杜建华邢迎春孙石磊石丽霞郭建刚马英惠
申请(专利权)人: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