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水分离器,包括壳体、分离腔、底座、支撑杆、进水管、排水口、框架、卡槽、滑块、滑槽、弹簧、把手、过滤架和螺纹杆,所述壳体中设有开口向下的分离腔,且分离腔中设有油水分离机构,所述分离腔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壳体的下端设有与其配合设置的底座,且底座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两组对称设置的支撑杆。该油水分离器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提高了油水分离的效果,利用过滤架对油水中的杂质进行过滤,可防止油水中存在的杂质对壳体的部件进行阻塞,保护了壳体内部部件的安全,本装置通过设置滑块和滑槽以及弹簧,减小油水冲击过滤板的过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水分离器
本技术涉及油水分离器
,尤其涉及一种油水分离器。
技术介绍
油水分离器是一种装置,分为餐饮油水分离器和工业油水分离器两种,餐饮油水分离器是餐饮行业用来处理污水用的,因为环保的要求,排到江河湖海里船舶机器处所所产生的污水是必须经过处理的,需要使用工业油水分离器。本技术专利的辅助技术结构,涉及到油水分离相关的技术原理,对此查阅了类似的含油污水过滤装置,该技术原理可以作为本技术专利相应技术部分的有效参考;参考的现有授权专利:专利号:CN208200545U,专利名称:一种围堰式含油污水过滤装置,其油水分离的原理与本技术相同,所以在技术上本技术没有对分离机构进行阐述;本技术主要在参考专利的基础上对其油污过滤装置进行技术性的更换,装置的油水从设备下方进入进行油水分离,在油水分离过程中,其中的油脂会堆积在设备内部的下方,影响油水分离效果,同时未设置过滤网等,油水中可能存在杂质堵在分离器内部,从而对其内部部件有所损坏,降低了设备的使用寿命;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油水分离器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水分离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油脂堆积,影响油水分离效果,降低了设备的使用寿命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油水分离器,包括壳体、分离腔、底座、支撑杆、进水管、排水口、框架、卡槽、滑块、滑槽、弹簧、把手、过滤架和螺纹杆,所述壳体中设有开口向下的分离腔,且分离腔中设有油水分离机构,所述分离腔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壳体的底端焊接有底座,且底座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两组对称设置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下端安装有锁止万向轮,所述壳体的上端设有进水管,所述底座的下端设有与分离腔相连通的排水口,所述进水管的内部套设有框架,且框架内部的底端安装有过滤架,所述过滤架底端的两侧皆开设有卡槽,所述过滤架通过卡槽与框架卡接,所述框架的下端开设通孔,所述框架两侧的外壁上皆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进水管上设有与滑块相互配合的滑槽,所述滑槽的下侧内壁连接有弹簧,所述滑块与弹簧相抵设置,所述把手穿过滑槽的一端固定在滑块上,所述进水管中设有与滑块相互配合的螺纹杆。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电机,且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轴承,多层所述过滤片位于分离腔中并与轴承的侧壁固定连接,多组所述过滤片相互平行,且过滤片倾斜安装在轴承上。优选的,两个所述螺纹杆呈横向对称分布,两个所述螺纹杆均贯穿进水管的侧壁并与进水管螺纹连接,且两个螺纹杆相对的一端均延伸至滑槽中,两个所述螺纹杆相互远离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转杆,且转杆上包裹有橡胶防滑垫。优选的,所述进水管内壁安装有隔油板,且隔油板上侧通过螺纹固定杆与进水管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表面开设有三组凹槽,三组所述凹槽内插入有隔油板底端的竖杆,且竖杆上开设有通孔。优选的,所述壳体表面开设有两组排油孔,且排油孔分布在进水管两侧,所述排油孔上端螺纹连接有盖体。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1、该油水分离器,使用方便,本装置中的油水进处设置在设备的上方,可防止在油水在处理过程中,堆积在分离腔的下方而影响油水分离的效果,本装置通过设置过滤架,对油水中的杂质进行过滤,可防止油水中存在的杂质对壳体的部件进行阻塞,保护了壳体内部部件的安全,本装置通过设置滑块和滑槽以及弹簧,在油水冲击过滤架的过程中,带动滑块在滑槽中滑动,从而挤压弹簧,在弹簧的弹性力作用下,对油水的冲击力进行有效减缓,可有效防止油水出现溅射现象。2、该油水分离器,在需要对多层过滤片进行清洗时,将清洗液从进料管处倒进分离腔中,驱动电机带动转轴转动,从而带动多层过滤片转动,使多层过滤片充分与清洗液接触,提高了多层过滤片的清洗效率,相对于人工转动多层过滤片对其进行清洗而言,通过电机带动起转动,使其清洗更加方便,减小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正视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图1中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隔油板结构正视剖面示意图。图中:1、壳体;2、分离腔;3、底座;4、支撑杆;5、进水管;6、隔油板;7、排水口;8、框架;9、卡槽;10、滑块;11、滑槽;12、弹簧;13、把手;14、过滤架;15、支撑板;16、电机;17、过滤片;18、锁止万向轮;19、排油孔;20、螺纹固定杆;21、凹槽;22、螺纹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3,一种油水分离器,包括壳体1、分离腔2、底座3、支撑杆4、进水管5、排水口7、框架8、卡槽9、滑块10、滑槽11、弹簧12、把手13、过滤架14和螺纹杆22,壳体1中设有开口向下的分离腔2,且分离腔2中设有油水分离机构,分离腔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5,壳体1的下端焊接有底座3,且底座3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两组对称设置的支撑杆4,所述支撑杆4下端安装有锁止万向轮18,壳体1的上端设有进水管5,底座3的下端设有与分离腔2连通的排水口7,进水管5内套设有框架8,且框架8内部底端安装有过滤架14,过滤架14底端两侧开设有卡槽9,且过滤架14通过卡槽9与框架8卡接,框架8的下端开设通孔,框架8的两侧外壁固定连接有对称设置的滑块10,且进水管5的两侧内壁设有与滑块10配合设置的滑槽11,滑槽11的下侧内壁连接有弹簧12,且滑块10与弹簧12相抵设置,把手13穿过滑槽11固定连接滑块10外侧,进水管5中设有与滑块10配合设置的螺纹杆22;·需要说明的是,本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将油水倒进进水管5中,油水经过过滤架14的过滤,将油水中的杂质进行过滤,过滤后的油水进入分离腔2中,分离腔2中的隔油板6对油水进行初步分离,污水从支撑板15右侧通孔流出,进入下方过滤片17再次进行分离,本装置通过设置过滤架14,对油水中的杂质进行过滤,可防止油水中存在的杂质对壳体1的部件进行阻塞,保护了壳体1内部部件的安全,一般的油水分离器在使用时,在倒油水的过程中,油水在自身重力的影响下,会对过滤架14进行冲击,油水会出现溅射,从而污染环境,本装置通过设置滑块10和滑槽11以及弹簧12,在油水冲击过滤架14的过程中,带动滑块10在滑槽11中滑动,从而挤压弹簧12,在弹簧12的弹性力作用下,对油水的冲击力进行有效减缓,可有效防止油水出现溅射现象。其中,支撑板15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电机16,且电机16的输出端连接有轴承,多层过滤片17位于分离腔2中并与轴承的侧壁固定连接,多组过滤片17相互平行,且过滤片17倾斜安装在轴承上;需要说明的是,过滤片17上设有垂直进水腔和水平排水通道,进水腔和排水通道相间分开,形成圆弧形过滤围堰,弯曲的围堰对进水中的细微颗粒及游离油脂进行拦截与膜分解,拦截后颗粒物顺着进水通道黏附聚集在进水腔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水分离器,包括壳体(1)、分离腔(2)、底座(3)、支撑杆(4)、进水管(5)、排水口(7)、框架(8)、卡槽(9)、滑块(10)、滑槽(11)、弹簧(12)、把手(13)、过滤架(14)和螺纹杆(22),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中设有开口向下的分离腔(2),且分离腔(2)中设有油水分离机构,所述分离腔(2)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5),所述壳体(1)的底端焊接有底座(3),且底座(3)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两组对称设置的支撑杆(4),所述支撑杆(4)下端安装有锁止万向轮(18),所述壳体(1)的上端设有进水管(5),所述底座(3)的下端设有与分离腔(2)相连通的排水口(7),所述进水管(5)的内部套设有框架(8),且框架(8)内部的底端安装有过滤架(14),所述过滤架(14)底端的两侧皆开设有卡槽(9),所述过滤架(14)通过卡槽(9)与框架(8)卡接,所述框架(8)的下端开设通孔,所述框架(8)两侧的外壁上皆固定连接有滑块(10),所述进水管(5)上设有与滑块(10)相互配合的滑槽(11),所述滑槽(11)的下侧内壁连接有弹簧(12),所述滑块(10)与弹簧(12)相抵设置,所述把手(13)穿过滑槽(11)的一端固定在滑块(10)上,所述进水管(5)中设有与滑块(10)相互配合的螺纹杆(2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水分离器,包括壳体(1)、分离腔(2)、底座(3)、支撑杆(4)、进水管(5)、排水口(7)、框架(8)、卡槽(9)、滑块(10)、滑槽(11)、弹簧(12)、把手(13)、过滤架(14)和螺纹杆(22),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中设有开口向下的分离腔(2),且分离腔(2)中设有油水分离机构,所述分离腔(2)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5),所述壳体(1)的底端焊接有底座(3),且底座(3)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两组对称设置的支撑杆(4),所述支撑杆(4)下端安装有锁止万向轮(18),所述壳体(1)的上端设有进水管(5),所述底座(3)的下端设有与分离腔(2)相连通的排水口(7),所述进水管(5)的内部套设有框架(8),且框架(8)内部的底端安装有过滤架(14),所述过滤架(14)底端的两侧皆开设有卡槽(9),所述过滤架(14)通过卡槽(9)与框架(8)卡接,所述框架(8)的下端开设通孔,所述框架(8)两侧的外壁上皆固定连接有滑块(10),所述进水管(5)上设有与滑块(10)相互配合的滑槽(11),所述滑槽(11)的下侧内壁连接有弹簧(12),所述滑块(10)与弹簧(12)相抵设置,所述把手(13)穿过滑槽(11)的一端固定在滑块(10)上,所述进水管(5)中设有与滑块(10)相互配合的螺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本斌,王闯,马会海,毛运鹏,王拥军,张青青,霍磊,郭朦,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尼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