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业超专利>正文

自供热式节能环保焚烧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4028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垃圾焚烧处理设备中的一种自供热式节能环保焚烧炉,它包括设有进料通道、进风通道、排烟通道、炉膛的炉体,炉膛分隔为焚烧垃圾的第一燃烧室及填充满耐火材料的第二燃烧室,耐火材料之间有间隙;其特征是第一燃烧室设于炉膛下部中央,第二燃烧室设于第一燃烧室上方和四周;进料通道呈漏斗状设于炉体下部旁侧,其底部通道口通往第一燃烧室内;排烟通道位于第二燃烧室顶端正中央;第二燃烧室内设蛇形烟气管道,其进烟口与耐火材料的间隙连通,出烟口与排烟通道底部进气口连通。该焚烧炉既能使垃圾焚烧产生的有害物质在炉内充分燃烧分解,使燃烧气体无害化,又能在开始焚烧垃圾时就充分利用垃圾焚烧产生的热量自主燃烧,从而节约能源。(*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环境保护垃圾焚烧处理设备,特别是一种自供热式节能环 保焚烧炉。
技术介绍
垃圾在焚烧时,将伴随产生大量有害的气体和尘埃,这些有害的气体和尘 埃一般难以通过常规除尘的方法将它除去,若排到炉外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 染,因此必须在炉内通过高温燃烧将其转化消除,使最终排放至空气中的是无 烟尘、禾色、无味、无害的无污染气体。但要使炉内达到能使有害物质转化的 高温,必须耗费大量的燃料,有时耗费的燃料数量甚至达到垃圾数量的两倍以 上,这样造成能源的大量损耗。此外,由于焚烧垃圾产生的有害物质在炉内停 留的时间短,如果炉温不能持续保持在很高的温度上,有害物质就难以在炉内 通过高温分解达到无害化。本技术的技术人曾申报了一项专利号为200520098851.0的中国专 利"焚烧炉",该装置可使垃圾焚烧时产生的有害有机气体在炉内较有效的燃烧 分解,但其燃烧还不够充分完全,还不能使排出的气体达到完全无害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供热式节能环保焚烧炉,该焚烧炉不仅 能够使拉圾焚烧时产生的有害物质在炉内充分燃烧分解,大大提高燃烧效率, 从而达到燃烧气体无害化,而且能够在开始焚烧垃圾时就能充分利用垃圾焚烧 产生的热量自主燃烧,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本技术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它包括具有炉膛的炉体,炉体 上设有进料通道、进风通道和排烟通道,炉膛分隔为与进料通道和进风通道相 通的第一燃烧室、以及与排烟通道相通的第二燃烧室,第一燃烧室为垃圾焚烧 空腔,第二燃烧室内填充满耐火材料,耐火材料之间设有相互连通的间隙;其 特征在于所述炉体呈立柱状,第一燃烧室设于炉膛下部的正中央,其顶部呈 拱形,第一燃烧室的上方和四周腔体形成用来堆砌耐火材料的第二燃烧室;所 述进料通道呈漏斗状设置于炉体的下部旁侧,其底部通道口延伸至第一燃烧室 内;所述排烟通道位于第二燃烧室的顶端正中央,其顶部出气口通往炉体外部,底部进气口不与第一燃烧室连通;第二燃烧室内还设有蛇形烟气管道,蛇形烟 气管道的进烟口与耐火材料之间的间隙连通,出烟口与排烟通道底部的进气口 连通。本技术自供热式焚烧炉具有以下优点(1)由于将用于焚烧垃圾的第 一燃烧室设于炉膛下部的正中央,在第一燃烧室四周和上方填充满大量的耐火 材料,因此在焚烧过程中有利于蓄积大量的热能。焚烧垃圾前,只需利用燃料 先将炉体进行充分的烧热,使炉体内的耐火材料蓄满热能,即可利用该热能对 垃圾进行焚烧,之后只需利用垃圾焚烧后自身产生的热能对耐火材料进行热能 的补充蓄积,用于对下一批垃圾的焚烧,而不需要其他的燃料,如此循环利用 热能达到自供热焚烧垃圾的目的。(2)由于第二燃烧室内设有蛇形烟气管道, 可大大提高蛇形烟气管道内的烟气与外部耐火材料的接触面积,延长烟气燃烧 时间,使燃烧垃圾产生的有害有机气体可在耐火材料内的蛇形烟气管道中与外 部耐火材料充分接触传递热量,从而继续高温燃烧分解, 一方面使烟气在进入 排烟通道前先达到无害化,另一方面大大提高燃烧效率,大大节约能源。(3) 采用漏斗状设置的进料通道,有利于垃圾直接落入第一燃烧室内腔进行焚烧, 不仅避免通道堵塞,而且可减少人工挤推垃圾的过程。附图说明图'l是本技术的实施例1构造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的实施例2构造示意图。标号说明1、炉体,2、进料通道,21、进料通道底部通道口, 3、进风通 道,31、炉排,4、排烟通道,41、排烟通道顶部出气口, 42、排烟通道底部进 气口, 5、第一燃烧室,6、第二燃烧室,61、耐火材料,7、蛇形烟气管道,71、 蛇形烟气管道的进烟口, 72、蛇形烟气管道的出烟口, 73、清灰通道,74、清 灰盖,8、排灰通道,9、储灰腔,91、排灰口的盖子,10、柱状支撑物。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
技术实现思路
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1构造示意图,它包括具有炉膛的炉体1, 炉体上设有进料通道2、进风通道3和排烟通道4,炉膛分隔为与进料通道和进 风通道相通的第一燃烧室5、以及与排烟通道相通的第二燃烧室6,第一燃烧室 为垃圾焚烧空腔,第二燃烧室内填充满耐火材料61,耐火材料之间设有相互连 通的间隙(耐火材料可规则或不规则的排列);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呈立柱状,第一燃烧室设于炉膛下部的正中央,其顶部呈拱形,第一燃烧室的上方和四周 腔体形成用来堆砌耐火材料的第二燃烧室;所述进料通道呈漏斗状设置于炉体的下部旁侧,其底部通道口21延伸至第一燃烧室内;所述排烟通道位于第二燃烧室的顶端正中央,其顶部出气口 41通往炉体外部,底部进气口42不与第一 燃烧室连通;第二燃烧室内还设有蛇形烟气管道7,蛇形烟气管道的进烟口 71 与耐火材料之间的间隙连通,出烟口 72与排烟通道底部的进气口 42连通。耐 火材料可以均匀分布,也可以不均匀分布。为了便于清除落到蛇形烟气管道底部的积灰,所述蛇形烟气管道可为上下 弯曲设置的管道,蛇形烟气管道的下弯曲通道上设有通往炉体外的清灰通道73, 清灰通道上设有可启闭的清灰盖74。当需要清除落到蛇形烟气管道底部的积灰 时,打开清灰盖即可。所述炉体的四周可设有多个通往第一燃烧室内的进料通道,第二燃烧室内可分布有多根蛇形烟气管道。为了便于排除第一燃烧室底部的积灰,第一燃烧室的底部正中央设有排灰 通道8,所述排灰通道通往位于第一燃烧室下方的储灰腔9,储灰腔的底部设有排灰口及设于排灰口上的可启闭的盖子91。整个焚烧炉可通过柱状支撑物支撑 于地面上,当要清除储灰腔内的积灰时,将车辆的承接斗直接置于排灰口下方, 打开盖子即可。所述进风通道3设于第一燃烧室的底部旁侧,进风通道与第一燃烧室之间 设有栅格式的炉排31。如图2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2构造示意图,它与实施例1的区别特征 在于所述蛇形烟气管道为自上而下盘绕的管道。权利要求1.一种自供热式节能环保焚烧炉,它包括具有炉膛的炉体(1),炉体上设有进料通道(2)、进风通道(3)和排烟通道(4),炉膛分隔为与进料通道和进风通道相通的第一燃烧室(5)、以及与排烟通道相通的第二燃烧室(6),第一燃烧室为垃圾焚烧空腔,第二燃烧室内填充满耐火材料,耐火材料之间设有相互连通的间隙;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呈立柱状,第一燃烧室设于炉膛下部的正中央,其顶部呈拱形,第一燃烧室的上方和四周腔体形成用来堆砌耐火材料的第二燃烧室;所述进料通道呈漏斗状设置于炉体的下部旁侧,其底部通道口(21)延伸至第一燃烧室内;所述排烟通道位于第二燃烧室的顶端正中央,其顶部出气口(41)通往炉体外部,底部进气口(42)不与第一燃烧室连通;第二燃烧室内还设有蛇形烟气管道(7),蛇形烟气管道的进烟口(71)与耐火材料之间的间隙连通,出烟口(72)与排烟通道底部的进气口(42)连通。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自供热式节能环保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蛇 形烟气管道为上下弯曲设置的管道。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供热式节能环保焚烧炉,其特征在于蛇形烟 气管道的下弯曲通道上设有通往炉体外的清灰通道(73),清灰通道上设有可启 闭的清灰盖(74)。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自供热式节能环保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蛇形烟气管道为自上而下盘绕的管道。5. 根据权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供热式节能环保焚烧炉,它包括具有炉膛的炉体(1),炉体上设有进料通道(2)、进风通道(3)和排烟通道(4),炉膛分隔为与进料通道和进风通道相通的第一燃烧室(5)、以及与排烟通道相通的第二燃烧室(6),第一燃烧室为垃圾焚烧空腔,第二燃烧室内填充满耐火材料,耐火材料之间设有相互连通的间隙;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呈立柱状,第一燃烧室设于炉膛下部的正中央,其顶部呈拱形,第一燃烧室的上方和四周腔体形成用来堆砌耐火材料的第二燃烧室;所述进料通道呈漏斗状设置于炉体的下部旁侧,其底部通道口(21)延伸至第一燃烧室内;所述排烟通道位于第二燃烧室的顶端正中央,其顶部出气口(41)通往炉体外部,底部进气口(42)不与第一燃烧室连通;第二燃烧室内还设有蛇形烟气管道(7),蛇形烟气管道的进烟口(71)与耐火材料之间的间隙连通,出烟口(72)与排烟通道底部的进气口(42)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业超
申请(专利权)人:黄业超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