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郭焯星专利>正文

自然风助抽式垃圾焚化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3367 阅读:1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自然风助抽式垃圾焚化炉,包括一个高烟囱,一条卧式总烟道,在总烟道前侧部设有1-8个炉膛,总烟道后段及烟囱下部设有一组水幕除尘装置,烟囱、总烟道、各炉膛内腔相互连通。高大的烟囱使各炉膛内产生强劲的自然风,保证垃圾的完全焚化,每个炉膛每天可焚化垃圾50-80立方米。该炉结构简单合理、容量大、不需燃油或电力、建造及营运费用低廉,能节省大量填埋垃圾用地,二次环境污染少,具有很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垃圾焚化
,特别是一种炉体内不耗能的自然风助抽式垃圾焚化炉。工业垃圾和生活垃圾一直都是人类面临着的一大公害。为了解决垃圾问题。目前,大多数采用地下深埋的办法处理垃圾。但此法因用地不易取得且极易造成二次环境污染,从而引来越来越多难以克服的困难。为此,不少人提出了各式各样的焚化炉,但不管那一类型结构的垃圾焚化炉都需要耗费大量的电力、燃油等能源才取得较好的效果,它不但建造费用庞大,建成投入运行后的营运费用亦十分巨大。所以,目前绝大多数的城镇都没能建造此类垃圾焚化炉。保护环境、消灭垃圾公害已成为全球性的急待解决的难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然风助抽式垃圾焚化炉,它不但炉体内不需消耗电力、燃油等能源,垃圾就得以充分燃烧,而且建炉费用及营运费用低廉。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自然风助抽式垃圾焚化炉,它有一个高烟囱;一条卧式总烟道;在总烟道前部或前侧部设有至少一个炉膛,该炉膛后壁出风口与总烟道相连通,高烟囱底部与总烟道后部相连通;在总烟道后段内及高烟囱下部内壁设有一组水幕除尘装置。在总烟道前部或前侧部设有1-8个炉膛。该炉膛设有上内腔和下内腔,两腔之间装有隔栅,炉膛前壁设有可调节进风量的活动门,其下方设有炉灰排出口,炉膛顶部设有至少一个垃圾投入口。炉膛尺寸范围为长度5-6米,宽度2-4米,高度2-3米。所述水幕除尘装置组的设置方式为,在总烟道后段内每隔1.8米-2.2米水平距离设有一个水幕除尘装置,在烟囱下部内壁设有1-3个水幕除尘装置,其雾状喷头向囱顶方向喷洒。水幕除尘装置用的高压水水管装设在总烟道外部及高烟囱外部。在总烟道外侧设有排污井,通过排污渠将总烟道内的灰烬流体排出炉外处理。所述高烟囱为砖砌高烟囱,其高度为50米-60米。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自然风助抽式垃圾焚化炉既适用于工业垃圾焚化,亦适用于工业垃圾与生活垃圾混合焚化,开始时,用火苗点燃工业废料后,靠炉膛内强劲的空气气流迅速引燃,产生熊熊烈火,达致垃圾的完全焚化,不需加入任何燃油或电加热设备,是一种典型的节能型垃圾焚化炉。2、本焚化炉结构简单合理、操作方便、建造费用及营运费用低廉,焚化垃圾容量大,每个炉膛每天可焚化50-80立方米垃圾。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收回建炉的投资成本,亦可以利用炉膛内焚化垃圾所产生的大量热能来增创经济效益。3、能大量节约土地资源,大大减少了二次环境污染,因而,不仅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还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中的一个实施例设有七个炉膛的自然风助抽式垃圾焚化炉结构平面示意图,图中剖视了总烟道及高烟囱部分。图2是图1所示炉膛的外形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A-A剖视图。图4是图1所示B-B立面图。通过下面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阐述。参照图1-图4所示,本自然风助抽式垃圾焚化炉设有七个炉膛,每天能焚化处理约420立方米工业垃圾及生活垃圾。该垃圾焚化炉由下列几部分有机地构成一个砖砌高烟囱2,其高度为50米;一条卧式总烟道1;在总烟道1前段两侧分别设置有七个炉膛,分别为1号炉膛7、2号炉膛6、3号炉膛5、4号炉膛3、5号炉膛14、6号炉膛13、7号炉膛12,每个炉膛结构基本相同,在总烟道1后段内及高烟囱2下部内壁装有一组水幕除尘装置;炉膛后壁出风口11与总烟道1相连通,高烟囱2底部与总烟道1后段相连通。以1号炉膛7为例,说明各炉膛的结构炉膛7前壁中央设有可调节进风量的活动门9,其下方设有炉灰排出口22,焚烧后的垃圾灰烬从此口排出。炉膛7内分为上内腔23和下内腔24,两腔之间装有隔栅21,炉膛7顶部开有两个垃圾投放口8。由于烟囱高达50米,因而自然风助抽能力很强,为了适应各炉膛焚烧情况,故需设有移动式的可调节进风量的活动门9,这是一种百页窗式活动门,它便于进风量的调节,也便于开门清理隔栅21上面的垃圾灰烬。本例各炉膛尺寸为长度6米,宽度3米,高度2.5米。在总烟道1后段内每隔2米的水平距离设有一个水幕除尘装置,它由喷头18构成。在烟囱2下部内壁设有1个水幕除尘装置,它由雾状喷头19构成,在内壁四周均布有4个雾状喷头19,该喷头19向烟囱顶部方向喷洒,从而,使一些会排出烟囱外的微尘经雾状水花混和微尘凝聚成粒跌落烟囱底部排出。由于高烟囱2具有强大的气流助抽作用,不需鼓风机就可获得猛烈的火势,有利于垃圾的完全燃烧,但亦会很容易顺着风势带走一部分浓烟和残灰到烟囱2顶部,因此,必须在总烟道1后段多设置高压水喷头18,将残灰喷湿变成沉渣流入排污渠16及排污井15,再向外排出。高压水喷头18喷出的水花水雾亦使浓烟稀释和降温,从而,大大减少浓烟从烟囱顶部排出的程度。设在总烟道1后段的水幕除尘喷头18和设在高烟囱2下部的水幕除尘雾状喷头19均由装设在总烟道1外部及高烟囱2外部的高压水水管17供给高压水。为了方便垃圾装运车上落,及在垃圾投放口8附近卸下垃圾,在各炉膛之间都砌有一带坡度的平台4。为了加强外围炉膛壁强度,可以在该处垒上土墩10。本垃圾焚化炉既可单独焚化工业垃圾,亦可焚化按一定比例混合的工业垃圾与生活垃圾,特别适合于处理城镇常见的白色污染和塑料废物。上述例子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在结构基本相同的情况,只需缩短或增长总烟道长度和容积,就可以建造由总烟道带一个炉膛直至带八个炉膛的垃圾焚化炉,适应性十分广泛。权利要求1.一种自然风助抽式垃圾焚化炉,其特征在于,它有一个高烟囱;一条卧式总烟道;在总烟道前部或前侧部设有至少一个炉膛,该炉膛后壁出风口与总烟道相连通,高烟囱底部与总烟道后部相连通;在总烟道后段内及高烟囱下部内壁设有一组水幕除尘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然风助抽式垃圾焚化炉,其特征在于总烟道前部或前侧部设有1-8个炉膛。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然风助抽式垃圾焚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膛设有上内腔和下内腔,两腔之间装有隔栅,炉膛前壁设有可调节进风量的活动门,其下方设有炉灰排出口,炉膛顶部设有至少一个垃圾投放口。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自然风助抽式垃圾焚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膛尺寸范围为长度5-6米,宽度2-4米,高度2-3米。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然风助抽式垃圾焚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幕除尘装置组的设置方式为,在总烟道后段内每隔1.8米-2.2米水平距离设有一个水幕除尘装置;在烟囱下部内壁设有1-3个水幕除尘装置,其雾状喷头向囱顶方向喷洒。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自然风助抽式垃圾焚化炉,其特征在于水幕除尘装置用的高压水水管装设在总烟道外部及高烟囱外部。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然风助抽式垃圾焚化炉,其特征在于总烟囱外侧设有排污井,通过排污渠将总烟道内的灰烬流体排出炉外处理。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自然风助抽式垃圾焚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烟囱为砖砌高烟囱,其高度为50米-60米。专利摘要一种自然风助抽式垃圾焚化炉,包括一个高烟囱,一条卧式总烟道,在总烟道前侧部设有1—8个炉膛,总烟道后段及烟囱下部设有一组水幕除尘装置,烟囱、总烟道、各炉膛内腔相互连通。高大的烟囱使各炉膛内产生强劲的自然风,保证垃圾的完全焚化,每个炉膛每天可焚化垃圾50—80立方米。该炉结构简单合理、容量大、不需燃油或电力、建造及营运费用低廉,能节省大量填埋垃圾用地,二次环境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然风助抽式垃圾焚化炉,其特征在于:它有:一个高烟囱;一条卧式总烟道;在总烟道前部或前侧部设有至少一个炉膛,该炉膛后壁出风口与总烟道相连通,高烟囱底部与总烟道后部相连通;在总烟道后段内及高烟囱下部内壁设有一组水幕除尘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焯星
申请(专利权)人:郭焯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