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尾气后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尾气后处理装置,属于发动机尾气后处理
技术介绍
随着排放法规的不断升级,尾气后处理系统通常都包括作为颗粒物捕捉单元的柴油颗粒捕集器(DPF)。使用中,随着颗粒物在DPF内部不断累积,DPF中的空隙会逐渐被颗粒物填充,随之而来的是DPF的背压(气流阻力)上升。在一般情况下,颗粒物累计到一定的程度,DPF会在系统的指令下进行再生。再生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提高温度使得DPF中累积的可燃性颗粒燃烧,最终使整个DPF的气流阻力重新回到比较低的水平。但是,DPF载体由于其过滤器的属性以及系统再生的误差,在很多情况下,DPF的背压会升高到比较高的水平,额外的背压会给封装保持力带来很大的挑战,甚至出现DPF载体脱离壳体的情况。请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尾气后处理装置通常包括壳体1’、后处理载体2’以及将所述后处理载体2’封装在所述壳体1’中的衬垫3’。所述壳体1’呈筒状,其两端的直径相同。当系统背压上升到一定程度时,所述后处理载体2’容易发生轴向位移,甚至脱离壳体1’。
技术实现思路
<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尾气后处理装置,其包括壳体、后处理载体以及将所述后处理载体封装在所述壳体中的衬垫;所述壳体具有入口端部以及出口端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设有自所述入口端部向所述出口端部延伸且直径缩小的内锥面,所述衬垫与所述内锥面相挤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尾气后处理装置,其包括壳体、后处理载体以及将所述后处理载体封装在所述壳体中的衬垫;所述壳体具有入口端部以及出口端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设有自所述入口端部向所述出口端部延伸且直径缩小的内锥面,所述衬垫与所述内锥面相挤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气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垫设有靠近所述入口端部的第一端部以及靠近所述出口端部的第二端部,其中所述第一端部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端部的厚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尾气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锥面的直径在所述入口端部向所述出口端部的延伸方向上逐渐缩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尾气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垫的厚度在所述第一端部向所述第二端部的延伸方向上逐渐缩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气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设有外表面,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军良,王伟,
申请(专利权)人:天纳克苏州排放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