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长衬砌台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3000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1 00: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超长衬砌台车,包括门架总成以及均设置于门架总成上的模板总成、顶升机构、横移机构以及行走机构;所述门架总成包括由至少一件门架横梁和两件并列设置的桁架单体构成的门架框架,所述桁架单体包括上层纵向桁架组和下层纵向桁架组,两件并列设置的上层纵向桁架组通过门架横梁实现连接;所述门架总成还包括竖直设置的门架立柱,所述门架立柱的上端连接门架框架,其下端设置顶升机构以及横移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有效的解决长距离隧道施工存在的问题,同时可以大大的提升施工的效率,确保隧道施工的质量;门架总成采用桁架单体设计,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设计桁架单体的长度,以应对不同的使用需求。

A super long lining trolle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长衬砌台车
本技术涉及隧道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超长衬砌台车。
技术介绍
在各类明洞、暗洞隧道工程及其他工程施工过程中,长距离隧道施工是经常需要面临的问题。长距离隧道衬砌施工时间长,怎么在缩短施工时间的同时确保衬砌质量已经成为一个需要解决的迫在眉睫的问题了。现在技术中在长距离的隧道施工中,大部分会采用台车施工,但因现有台车的衬砌长度一般为6-12m,因此往往需要多台台车同时施工,设备成本高,且施工缝多。另外,还有部分会采取模板和脚手架方案,但需根据现场断面逐一进行拼装,期间需要起重机的长时间辅助和大量工人的参与,模板和脚手架体系自身不具备顶升、平移及纵向行走功能,浇筑完后又得拆解转入下一环节拼装使用;导致整个拼装过程繁冗复杂、耗时长、效率低,使用成本高的问题;而且隧道轮廓成型质量差,表面拼缝多,漏浆、错台严重;同时,模板和脚手架体系整体强度刚度差,容易跑模和变形。综上所述,急需一种超长衬砌台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长衬砌台车,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超长衬砌台车,包括门架总成以及设置于门架总成上的模板总成、顶升机构、横移机构以及行走机构;所述门架总成包括由两件并列设置的桁架单体以及至少一件门架横梁构成的门架框架,桁架单体之间通过门架横梁实现连接;所述门架总成还包括竖直设置的门架立柱,所述门架立柱的上端连接门架框架,其下端设置顶升机构以及横移机构。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桁架单体包括上层纵向桁架组和下层纵向桁架组,两件并列设置的上层纵向桁架组通过门架横梁实现连接;所述上层纵向桁架组包括均水平设置且相互平行的上层门架纵梁和中层门架纵梁,所述上层门架纵梁和中层门架纵梁之间竖直设置多件门架横梁;所述下层纵向桁架组包括下层门架纵梁以及至少一件门架竖梁,所述下层门架纵梁位于中层门架纵梁的下方且与中层门架纵梁平行设置,所述门架竖梁竖直设置于中层门架纵梁和下层门架纵梁之间。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门架总成还包括设置在门架横梁上的至少一件模板总成支撑梁,所述模板总成支撑梁与上层门架纵梁平行设置;所述模板总成支撑梁的数量为多件间隔均匀设置。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多件所述门架横梁间隔均匀设置,在相邻门架横梁之间倾斜设置至少一件可调式斜拉杆,所述可调式斜拉杆两端分别与上层门架纵梁和中层门架纵梁活动连接。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上层门架纵梁和中层门架纵梁上设有耳板,所述可调式斜拉杆两端通过耳板活动设置于上层门架纵梁和中层门架纵梁上。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门架竖梁的数量为多件且间隔均匀设置,相邻门架竖梁之间倾斜设置至少一件固定式斜拉杆,所述固定式斜拉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件相邻门架竖梁。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下层门架纵梁包括至少一件下层门架纵梁单体,相邻的下层门架纵梁单体之间通过定位销实现定位连接。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模板总成包括顶模部分、两件倒角模板和两件侧模板,两件侧模板通过倒角模板设置于顶模部分的两侧;所述侧模板包括至少一件侧模板单体和至少一件纵向连接梁,多件所述侧模板单体通过纵向连接梁连接构成侧模板。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行走机构的数量为两组,两组行走机构以门架总成的长度中心为对称点对称设置在门架总成上。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两组行走机构之间的距离a与门架总成的长度b的关系为: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超长衬砌台车包括门架总成以及均设置于门架总成上的模板总成、顶升机构、横移机构以及行走机构;所述门架总成包括由至少一件门架横梁和两件并列设置的桁架单体构成的门架框架,桁架单体之间通过门架横梁实现连接;所述桁架单体的长度根据台车长度的设计需求确定,因此通过设计桁架单体的长度实现超长衬砌台车设计;通过桁架结构设计既可以满足超长衬砌台车的设计需求,又可以保证台车的整体强度。通过门架总成采用桁架单体的结构设计可以满足现有长距离隧道的施工需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确保隧道施工的质量;同时本技术的超长衬砌台车还可以根据实际的隧道长度进行设计,可以应对不同的需求。(2)本技术超长衬砌台车包括上层纵向桁架组和下层纵向桁架组,采用桁架组的结构可以确保台车整体的稳定性,同时上层纵向桁架组中设计可调式斜拉杆可以降低装配和加工的难度,可调式斜拉杆可以有效的解决台车的累计装配误差,实现台车顺利装配;下层纵向桁架组中设计固定式斜拉杆可以加强台车结构的稳定性,保证台车的强度。(3)本技术在门架立柱的下端设置横移机构,与传统地将横移机构设在门架横梁上相比,横移过程中是将模板总成、门架总成作为一个整体在横移支点上移动,横移过程受到的摩擦阻力小,同步性能好。特别是在纵向大跨距的情况下,能够减少横移支点,得到更好的横移效果。(4)本技术通过控制行走机构的设置位置、数量实现台车整体稳定运行的目的,具体是:行走机构设置两组,两组行走机构之间的距离a与门架总成的长度b的关系为:这样设置可以避免因台车纵向跨度大,设置两组以上的走行机构会导致在行走过程中受力不均匀的问题;台车与行走轨道的接触点越多,越容易发生其中某一个行走机构出现憋轨现象,很容易损坏行走机构,因此设置两组行走机构还可以有效的降低行走轨道的直线度要求。(5)本技术下层门架纵梁包括至少一件下层门架纵梁单体,相邻的下层门架纵梁单体之间通过定位销实现定位连接;所述下层门架纵梁单体需要经过预拱处理后进行装配,预拱处理可以有效的减少下层门架纵梁下绕的情况,通过定位销实现相邻的下层门架纵梁单体进行定位装配,可以确保预拱处理后的下层门架纵梁单体顺利的安装。(6)本技术中侧模板包括至少一件侧模板单体和至少一件纵向连接梁,多件所述侧模板单体通过纵向连接梁连接构成侧模板。通过纵向连接梁将多件侧模板单体连接成一个整体,确保各侧模板单体运动统一,保证模板在脱立模过程中的直线度及同步性,能够有效减少模板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错台错位现象。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超长衬砌台车的正面视图;图2是本技术超长衬砌台车的侧面视图;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其中,1、门架总成,1.1、上层门架纵梁,1.11、模板总成支撑梁,1.2、门架横梁,1.3、门架立柱,1.4、斜撑杆,1.5、中层门架纵梁,1.6、下层门架纵梁,1.7、可调式斜拉杆,1.8、固定式斜拉杆,1.9、门架竖梁,2、模板总成,2.1、顶模部分,2.2、倒角模板,2.3、左侧模板,2.4、右侧模板,2.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长衬砌台车,其特征在于,包括门架总成(1)以及设置于门架总成(1)上的模板总成(2)、顶升机构(3)、横移机构(4)以及行走机构(10);/n所述门架总成(1)包括由两件并列设置的桁架单体以及至少一件门架横梁(1.2)构成的门架框架,桁架单体之间通过门架横梁实现连接;/n所述门架总成还包括竖直设置的门架立柱(1.3),所述门架立柱(1.3)的上端连接门架框架,其下端设置顶升机构(3)以及横移机构(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长衬砌台车,其特征在于,包括门架总成(1)以及设置于门架总成(1)上的模板总成(2)、顶升机构(3)、横移机构(4)以及行走机构(10);
所述门架总成(1)包括由两件并列设置的桁架单体以及至少一件门架横梁(1.2)构成的门架框架,桁架单体之间通过门架横梁实现连接;
所述门架总成还包括竖直设置的门架立柱(1.3),所述门架立柱(1.3)的上端连接门架框架,其下端设置顶升机构(3)以及横移机构(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长衬砌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桁架单体包括上层纵向桁架组和下层纵向桁架组,两件并列设置的上层纵向桁架组通过门架横梁(1.2)实现连接;
所述上层纵向桁架组包括均水平设置且相互平行的上层门架纵梁(1.1)和中层门架纵梁(1.5),所述上层门架纵梁(1.1)和中层门架纵梁(1.5)之间竖直设置多件门架横梁(1.2);所述下层纵向桁架组包括下层门架纵梁(1.6)以及至少一件门架竖梁(1.9),所述下层门架纵梁(1.6)位于中层门架纵梁(1.5)的下方且与中层门架纵梁平行设置,所述门架竖梁(1.9)竖直设置于中层门架纵梁(1.5)和下层门架纵梁(1.6)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长衬砌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架总成(1)还包括设置在门架横梁(1.2)上的至少一件模板总成支撑梁(1.11),所述模板总成支撑梁(1.11)与上层门架纵梁(1.1)平行设置;所述模板总成支撑梁(1.11)的数量为多件间隔均匀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长衬砌台车,其特征在于,多件所述门架横梁(1.2)间隔均匀设置,在相邻门架横梁(1.2)之间倾斜设置至少一件可调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祥军龚俊曾勇费晓春狄鹏刘伏香王慧民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五新隧道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中铁四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