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锁装置及车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62944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1 00: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门锁装置及车门,门锁装置包括:安装板;锁止臂,所述锁止臂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且所述锁止臂上设置有锁止口;锁舌,所述锁舌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锁舌上设置有第一锁止部和第二锁止部,在所述第一锁止部与所述锁止口配合时、所述锁舌处于半锁吸合状态,在所述第二锁止部与所述锁止口配合时、所述锁舌处于全锁吸合状态;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适于驱动所述锁舌转动以使所述锁舌从半锁吸合状态向全锁吸合状态切换。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门锁装置具有半锁吸合状态和全锁吸合状态,并且半锁吸合状态可以在驱动组件的驱动下切换为全锁吸合状态,门锁组件的可靠性高、安全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门锁装置及车门
本技术涉及门锁装置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门锁装置及车门。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具有电动吸合功能的汽车门锁的锁止状态和锁止形式较为单一,门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还有提升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门锁装置,该门锁装置具有半锁吸合状态和全锁吸合状态,并且半锁吸合状态可以在驱动组件的驱动下切换为全锁吸合状态,门锁组件的可靠性高、安全好。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门锁装置的车门。根据本技术的门锁装置包括:安装板;锁止臂,所述锁止臂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且所述锁止臂上设置有锁止口;锁舌,所述锁舌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锁舌上设置有第一锁止部和第二锁止部,在所述第一锁止部与所述锁止口配合时、所述锁舌处于半锁吸合状态,在所述第二锁止部与所述锁止口配合时、所述锁舌处于全锁吸合状态;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适于驱动所述锁舌转动以使所述锁舌从半锁吸合状态向全锁吸合状态切换。根据本技术的门锁装置,在锁舌上分别设置第一锁止部和第二锁止部,锁止臂上的锁止口适于分别与第一锁止部和第二锁止部配合,使锁舌具有半锁吸合状态和全锁吸合状态,驱动件适于驱动锁舌从半锁吸合状态切换至全锁吸合状态,以提高门锁装置的可靠性及安全性,特别是,门锁从半锁吸合状态与全锁吸合状态的切换过程通过驱动组件进行驱动,车门的安全性、密封性得到了提高,车辆在车门关闭后通过驱动组件可以驱动锁舌从半锁吸合状态向全锁吸合状态转动,提高了车辆的安全性。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锁止部与所述第二锁止部间隔开以形成与锁销配合的锁止槽。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器和传动件,所述传动件分别与所述驱动器和所述锁舌相连,所述传动件适于在所述驱动件的驱动下带动所述锁舌从半锁吸合状态向全锁吸合状态切换。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传动件包括:吸合拨叉,所述吸合拨叉与所述驱动器相连且所述吸合拨叉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吸合臂,所述吸合臂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吸合拨叉上,所述吸合臂上设置有与所述锁舌配合的吸合臂配合部。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传动件还包括:限制所述吸合臂转动方向的限位组件。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柱和所述限位块,所述限位柱设置在所述吸合拨叉上,所述限位块设置在所述吸合臂上,所述吸合拨叉与所述吸合臂之间还设置将所述限位块常压紧在所述限位柱上的弹性件。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吸合拨叉的一端与所述驱动器相连,所述吸合拨叉的另一端与所述吸合臂相连,所述吸合拨叉的转动中心位于所述吸合拨叉的所述一端和所述另一端之间。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吸合臂的转动中心位于所述吸合臂配合部与所述限位块之间。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锁舌上设置有配合柱,所述吸合臂配合部构造为可选择地与所述配合柱配合的配合勾。下面简单描述根据本技术的车门。根据本技术的车门上设置有上述实施例的门锁装置,由于根据本技术的的车门上设置有上述实施例的门锁装置,因此该车门锁紧后具有半锁吸合状态和全锁吸合状态,而车门从半锁吸合状态到全锁吸合状态的切换可以通过驱动器自动完成,车门的可靠性高、安全性好、自动化程度高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门锁装置的爆炸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门锁装置在初始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门锁装置在半锁吸合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门锁装置在全锁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门锁装置传动件复位后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吸合拨叉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吸合臂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门锁装置1,锁销2,安装板11,锁止臂12,锁止口121,锁舌13,第一锁止部131,第二锁止部132,锁止槽133,配合柱134,驱动组件14,驱动器141,传动件142,吸合拨叉1421,限位柱14211,吸合臂1422,配合勾14221,限位块1422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下面参考图1-图7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门锁装置1。根据本技术的门锁装置1包括安装板11、锁止臂12和锁舌13,锁止臂12可转动地设置在安装板11上,锁止臂12上设置有锁止口121,锁舌13可转动地设置在安装板11上,锁舌13上设置有第一锁止部131和第二锁止部132,在第一锁止部131与锁止口121配合时、锁舌13处于半锁吸合状态,在所述第二锁止部132与所述锁止口121配合时、锁舌13处于全锁吸合状态,驱动组件14适于驱动锁舌13转动以使锁舌13从半锁吸合状态向全锁吸合状态切换。根据本技术的门锁装置1适于设置在车门上,锁止臂12可转动地设置在安装板11上,通过锁止臂12可转动的设置,可以令锁止臂12允许锁舌13仅在顺时针方向转动或仅在逆时针方向转动,并在锁舌13转动到半锁吸合位置时,锁止臂12复位使锁止口121与第一锁止部131配合,以防止锁舌13反向转动;在锁舌13从半锁吸合状态向全锁吸合状态的方向进行转动时,锁止臂12适于允许锁舌13的转动,并在锁舌13转动到全锁吸合位置时,锁止臂12复位并使锁止口121与第二锁止部132配合,实现锁舌13从半锁吸合状态切换至全锁吸合状态。可以理解的是,在车门轻轻关闭时,车身上的锁销2可以嵌入到第一锁止部131与第二锁止部132之间的锁止槽133中,并随着车门的逐渐关闭,锁舌13会逐渐转动,锁舌13从初始状态转动到半锁吸合状态,在半锁吸合状态下锁止臂12已经可以防止锁舌13反向转动,并将车门锁止,但为了提高车门的安全性以及门锁的可靠性本申请设计了全锁吸合状态,以进一步提高车门以及门锁的安全性。本技术通过设置驱动组件14,驱动组件14驱动锁舌13转动,使锁舌14从半锁吸合状态向全锁吸合状态切换,驱动件可以为操作人员的手动操作,也可以是车辆本身的传感器通过检测车门的位置进行自动操作,驱动组件14将锁舌13从半锁吸合状态切换至全锁吸合状态可以保证门锁的可靠性,防止车门的意外打开,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根据本技术的门锁装置1,在锁舌13上分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安装板;/n锁止臂,所述锁止臂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且所述锁止臂上设置有锁止口;/n锁舌,所述锁舌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锁舌上设置有第一锁止部和第二锁止部,在所述第一锁止部与所述锁止口配合时、所述锁舌处于半锁吸合状态,在所述第二锁止部与所述锁止口配合时、所述锁舌处于全锁吸合状态;/n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适于驱动所述锁舌转动以使所述锁舌从半锁吸合状态向全锁吸合状态切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板;
锁止臂,所述锁止臂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且所述锁止臂上设置有锁止口;
锁舌,所述锁舌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锁舌上设置有第一锁止部和第二锁止部,在所述第一锁止部与所述锁止口配合时、所述锁舌处于半锁吸合状态,在所述第二锁止部与所述锁止口配合时、所述锁舌处于全锁吸合状态;
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适于驱动所述锁舌转动以使所述锁舌从半锁吸合状态向全锁吸合状态切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止部与所述第二锁止部间隔开以形成与锁销配合的锁止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器和传动件,所述传动件分别与所述驱动器和所述锁舌相连,所述传动件适于在所述驱动器的驱动下带动所述锁舌从半锁吸合状态向全锁吸合状态切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包括:
吸合拨叉,所述吸合拨叉与所述驱动器相连且所述吸合拨叉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
吸合臂,所述吸合臂可转动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东升俞国宾卢衍超邱帆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