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炉排式垃圾焚烧炉及垃圾焚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62912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机动炉排式垃圾焚烧炉,将形成水平状的干燥机动炉排、燃烧机动炉排和后燃烧机动炉排配设成阶梯状,便可尽量降低炉主体的高度。另外,通过适当地调节供给机动炉排式垃圾焚烧炉的炉主体内的一次燃烧用空气、二次燃烧用空气以及从炉主体内的下游侧上方抽出的燃烧气体的量,便可减少从炉主体排出的废气排出量,同时,根据焚烧的城市垃圾的种类和性质状态,始终在最佳状态下对燃烧室内进行搅拌、混合,可使未燃气体等进行完全燃烧、可抑制NO#-[x]等的发生。(*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过焚烧来对一般家庭和工厂排出的废弃物(下称城市垃圾)进行处理用的机动炉排(Skirt)式垃圾焚烧炉,和使用该机动炉排式垃圾焚烧炉的垃圾焚烧方法。
技术介绍
在通过焚烧对城市垃圾进行处理的场合,广泛使用机动炉排式垃圾焚烧炉。该机动炉排式垃圾焚烧炉不仅可连续且高效率地对大量的城市垃圾进行焚烧,而且所需的设备费用也少,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图3所示为现有的机动炉排式垃圾焚烧炉的一例,该机动炉排式焚烧炉40由以下几部分构成炉主体41;城市垃圾漏斗42;垃圾供给推进机43;由干燥机动炉排44a、燃烧机动炉排44b、后燃烧机动炉排44c所构成的机动炉排44;由漏斗45a、45b、45c构成的漏斗45;一次燃烧室46,二次燃烧室47;一次燃烧空气供给管48;二次燃烧空气供给管49;出灰口50及废气出口51。投入城市垃圾漏斗42内的城市垃圾W由垃圾供给推进机43供到炉主体41内,在干燥机动炉排44a上利用从下方供给的一次燃烧空气A1a,和处于高温状态的一次燃烧室46的辐射热进行加热、干燥。这样,城市垃圾W中的水分和挥发成分便蒸发,同时放出CO(一氧化碳)和HC(碳化氢)等未燃气体(还原气体)。干燥后的城市垃圾W接着从干燥机动炉排44a送到燃烧机动炉排44b上,通过从下方供给一次燃烧空气A1b而点火燃烧,并且在燃烧机动炉排44b的下游侧端部刚好达到燃烧终点。在燃烧机动炉排44b的下游侧端部燃烧完毕的城市垃圾W接着被送到后燃烧机动炉排44c上。在这里,利用从后燃烧机动炉排44c下方供给的一次燃烧空气A1c进行余烬燃烧。又,余烬燃烧后未燃烧部分减少到5%以下的城市垃圾W的焚烧残渣(焚烧灰)从出灰口50排到下方。另一方面,伴随着城市垃圾W的焚烧而产生的未燃气体和未燃物,利用从机动炉排44a、44b、44c的下方供给的一次燃烧空气A1a、A1b、A1c和供给二次燃烧室47的二次燃烧空气A2,在二次燃烧室47内进行二次燃烧,可燃物完全燃烧后的燃烧废气从废气出口51排出。但是,现有的机动炉排式垃圾焚烧炉中,如图3所示是将干燥机动炉排44a、燃烧机动炉排44b及后燃烧机动炉排44c、以各自的前方稍向下方倾斜的姿势组合成台阶状而形成机动炉排的。因此,不管怎样垃圾焚烧炉40的炉主体41的高度会增高,结果存在着垃圾焚烧炉40的体积增大的问题。另外,在现有的机动炉排式垃圾焚烧炉40上,城市垃圾W产生的气体的成分和温度在其焚烧过程中变化很大,故在炉主体41内沿着城市垃圾的焚烧过程可分为CO等未燃气体多的区域;迅速燃烧而产生NOx的区域;由于过剩空气而使残存氧达到15%以上、且温度为500℃~700℃的低温区域,炉主体41内在燃烧方面成为极不均匀的状态。在以往的机动炉排式垃圾焚烧炉40上,为了通过对该不均匀的炉内进行搅拌、混合而使炉主体40内的状态均匀,采用下述方法a、对进行了氧化性气体处理后的废气进行再循环,将其吹入炉主体内的方法;b、吹入二次燃烧空气A2(调节温度用的空气)的方法;或者C、将两者组合起来的方法等。但是,上述a、b、c方法都必须大量吹入废气或二次燃烧空气A2,故存在着从炉主体41排出的废气量增加,设在机动炉排式垃圾焚烧炉40下游侧的废气处理装置等大型化的问题。另外,若通过增大燃烧空气的供给量,抑制CO等未燃气体的发生量,则不能抑制NOx,反之,若减少燃烧空气供给量而抑制NOx的发生量,则存在着CO等未燃气体大量排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开发的。即,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动炉排式垃圾焚烧炉和使用该焚烧炉的垃圾焚烧方法,这种焚烧炉和焚烧方法可以实现a、可尽量降低炉主体的高度,焚烧炉可小型化;b、可减少焚烧炉排出的废气量。另外,不管城市垃圾的种类和性能状态如何,均可使燃烧室内始终在最佳状态下进行搅拌、混合,可使未燃气体和未燃物完全燃烧,并且可抑制CO和NOx的发生。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技术方案1如图1、图2所示,是一种机动炉排式垃圾焚烧炉,从机动炉排4的下方将一次燃烧空气A1供给机动炉排4上方的一次燃烧室7,使垃圾供给装置5所供给的机动炉排上的城市垃圾进行一次燃烧,同时将二次燃烧空气A2供给一次燃烧室7的上方的二次燃烧室8,使一次燃烧室7产生的未燃气体和未燃物进行二次燃烧,本专利技术的基本构成包括机动炉排4,该机动炉排是将水平状的干燥机动炉排4a、燃烧机动炉排4b及后燃烧机动炉排4c配置成台阶状而形成的,使可动炉篦16向斜上方往复滑动便将垃圾抬起,并且边搅拌、边向前方输送;一次空气供给装置11,它是这样供给一次燃烧空气A1的,即形成上述机动炉排4的干燥机动炉排4a下方的漏斗6a分割成2部分,并将燃烧机动炉排4b下方的漏斗6b分割成数个间隔室,从上述干燥机动炉排4a的下方、燃烧机动炉排4b的下方和后燃烧机动炉排4c的下方,通过挡板装置D将一次燃烧空气A1以流量可自由调节的方式供到一次燃烧室7内;燃烧气体循环路12,它将从机动炉排4下游侧的上方向炉主体2外抽出的燃烧气体G′导入二次燃烧空气A2的吹入位置20上游侧的燃烧室8内;鼓风机13,它设在上述燃烧气体循环路12上,吸引上述燃烧气体G′并将其吸入二次燃烧空气A2吹入位置20上游侧的燃烧室8内;配置在上述鼓风机13上游侧的燃烧气体循环路12上的空气预热器14;把用空气预热器14加热过的二次燃烧空气A2供给二次燃烧室8内的二次燃烧空气供给装置15。本申请的技术方案2是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将燃烧机动炉排4b的下方漏斗6b分割成4个间隔室。本申请的技术方案3是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垃圾焚烧炉设有分支管38,它把用空气预热器14加热过的一部分二次燃烧空气A3,以自由调节流量的方式混入从上述后燃烧机动炉排4c下方供给的一次燃烧空气A1中。本申请的技术方案4是在从机动炉排4的下方将一次燃烧空气A1供给机动炉排4上方的一次燃烧室7,使垃圾供给装置5所供给的机动炉排4上的城市垃圾进行一次燃烧,同时将2次燃烧空气A2供给一次燃烧室7上方的二次燃烧室8,使一次燃烧室7产生的未燃气体和未燃物进行二次燃烧的机动炉排式垃圾焚烧炉中,将水平形状的干燥机动炉排4a、燃烧机动炉排4b和后燃烧机动炉排4c配置成台阶状便形成机动炉排4,使可动炉篦16向斜上方往复滑动便将垃圾抬起,并且边搅拌、边向前方输送,形成该机动炉排4的干燥机动炉排4a下方的漏斗6b分割成2部分,燃烧机动炉排4b下方的漏斗6b分割成多个间隔室,从上述干燥机动炉排4a的下方、燃烧机动炉排4b的下方和后燃烧机动炉排4c的下方供给的一次燃烧空气的供给量控制到一次空气过剩系数为1.2以下,同时将后燃烧机动炉排4c上方的燃烧气体G′抽出到炉主体2的外面,使一次燃烧室7形成高温还原性气氛,另外,用空气预热器回收上述抽出的燃烧气体G′的热量而降温,将该降温后的燃烧气体G′吹入二次燃烧空气A2的吹入位置吹入上游侧的燃烧室8内,对燃烧室8内进行搅拌、混合,这样,便使二次燃烧空气A2的吹入位置上游侧的燃烧室8内,形成燃烧气体的成分分布和温度分布均匀的气氛,然后,将二次燃烧空气A2吹入二次燃烧室8内,设总空气过剩系数为1.3左右,使未燃气体和未燃物完全燃烧。本申请的技术方案5是在技术方案4的基础上,对供给机动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动炉排式垃圾焚烧炉,从机动炉排(4)的下方将一次燃烧空气(A↓[1])供给机动炉排(4)上方的一次燃烧室(7),使垃圾供给装置(5)所供给的机动炉排上的城市垃圾进行一次燃烧,同时将二次燃烧空气(A↓[2])供给一次燃烧室(7)上方的二次燃烧室(8),使一次燃烧室(7)产生的未燃气体和未燃物进行二次燃烧,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部分:机动炉排(4),该机动炉排是将水平状的干燥机动炉排(4a)、燃烧机动炉排(4b)及后燃烧机动炉排(4c)配置成台阶状而形成的,使可动炉篦(16)向斜上方往复滑动便将垃圾抬起,并且边搅拌边向前方输送;一次空气供给装置(11),它是这样供给一次燃烧空气(A↓[1])的,即形成上述机动炉排(4)的干燥机动炉排(4a)下方的漏斗(6a)分割成2部分,并将燃烧机动炉排(4b)下方的漏斗(6b)分割成数个间隔室,从上述干燥机动炉排(4a)的下方、燃烧机动炉排(4b)的下方和后燃烧机动炉排(4c)的下方,通过挡板装置(D)将一次燃烧空气(A↓[1])以流量可自由调节的方式供到一次燃烧室(7)内;燃烧气体循环路(12),它将从机动炉排(4)下游侧的上方向炉主体(2)外抽出的燃烧气体(G′)导入二次燃烧空气(A↓[2])的吹入位置(20)上游侧的燃烧室(8)内;鼓风机(13),它设在上述燃烧气体循环路(12)上,用于吸引上述燃烧气体(G′)并将其吹入二次燃烧空气(A↓[2])的吹入位置(20)上游侧的燃烧室(8)内;配置在上述鼓风机(13)上游侧的燃烧气体循环路(12)上的空气预热器(14);把用空气预热器(14)加热过的二次燃烧空气(A↓[2])供给二次燃烧室(8)内的二次燃烧空气供给装置(1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片冈静夫鲛岛良二麻生知宣西垣正秀日尾英明筱原武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田熊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