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虫嗅觉测试装置及检测物料对害虫嗅觉诱集效果的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61720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31 17: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害虫嗅觉测试装置及检测物料对害虫嗅觉诱集效果的方法。检测物料对害虫嗅觉诱集效果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准备两个害虫嗅觉测试装置分别作为空白组和物料组;在物料组的物料放置室中放置待检测物料,空白组的物料放置室中不放置任何物料;在空白组和物料组的爬行管道以及物料放置室的内壁上均涂上聚四氟乙烯层;在空白组和物料组的盒体中均释放同样数量的害虫;定时记录空白组和物料组中进入爬行管道的害虫数;根据记录的害虫数计算待检测物料对害虫嗅觉诱集效果的评价指标。本发明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准确性高且配套装置结构简单的检测方法。

The olfactory test device of insect and the method of detecting the olfactory trapping effect of materials on ins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害虫嗅觉测试装置及检测物料对害虫嗅觉诱集效果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粮食储藏
,特别涉及一种害虫嗅觉测试装置及检测物料对害虫嗅觉诱集效果的方法。
技术介绍
诱集技术是储粮害虫监测和防治的一种重要的非化学手段,受到国内外的普遍关注。它是一种基于储粮害虫的视觉、嗅觉、以及信息素等生理特征及生活习性而建立的诱集技术,也是开展储粮害虫绿色防治研究热点之一。开展对储粮害虫的诱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首先需要有可靠的方法对诱集效果进行检测和判断。目前利用嗅觉检测物料对储粮害虫诱集效果进行检测的常用方法是Y形管嗅觉诱集效果检测法。Y形管嗅觉诱集效果检测法需要配套的检测装置,包括大气采样仪、装有水的瓶子、装有活性炭瓶子、转子流量计、装物料的瓶子、空白瓶子、Y形管、连接管等,装置结构复杂且成本较高。而且,这种检测方法存在缺陷:气流的流速和流量调节没有合理的范围,不同大小的气流的流速和流量会影响带出物料气味的浓度,因此会影响引诱效果的检测准确性,且随时间的延长,物料的气味因不断被空气带出而越来越淡,物料残留气味、害虫及其排泄物的气味会残留在Y形管内,难以清洗,因此会影响引诱效果的检测准确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害虫嗅觉测试装置及检测物料对害虫嗅觉诱集效果的方法,旨在提供一种准确性高且配套装置结构简单的检测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害虫嗅觉测试装置,所述害虫嗅觉测试装置包括:盒体,所述盒体呈圆形且具有朝上的开口,所述盒体内形成用于释放害虫的腔室;选择臂,设于所述盒体的下方,所述选择臂内形成爬行管道,所述选择臂的一端在所述盒体的底部的中心位置形成连通所述腔室的入口,所述入口连通所述爬行管道;盒盖,设在所述盒体的开口上。可选地,所述爬行管道的长度为3~5cm,管径为0.8~1.1cm;和/或,所述盒盖上设有多个通气孔,所述通气孔的直径小于0.2cm;和/或,所述盒体和所述选择臂均为透明材质。可选地,所述害虫嗅觉测试装置还包括:物料放置室,设在所述爬行管道内且靠近所述选择臂远离所述入口的一端设置,所述物料放置室具有与所述爬行管道连通的放料口;以及,拦截网,设在所述放料口处,以阻挡害虫进入所述物料放置室。可选地,所述腔室内开设环形槽,所述环形槽靠近所述腔室的侧壁设置且所述环形槽的内周缘上任意一点到所述入口的距离相当。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检测物料对害虫嗅觉诱集效果的方法,所述检测物料对害虫嗅觉诱集效果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准备两个害虫嗅觉测试装置分别作为空白组和物料组;在物料组的物料放置室中放置待检测物料,空白组的物料放置室中不放置任何物料;在空白组和物料组的爬行管道以及物料放置室的内壁上均涂上聚四氟乙烯层;在空白组和物料组的盒体中均释放同样数量的害虫;定时记录空白组和物料组中进入爬行管道的害虫数;根据记录的害虫数计算待检测物料对害虫嗅觉诱集效果的评价指标。可选地,所述在空白组和物料组的盒体中均释放同样数量的害虫的步骤中,所述害虫为饥饿处理过的害虫。可选地,所述在空白组和物料组的盒体中均释放同样数量的害虫的步骤中,空白组和物料组的害虫均在环形槽中释放。可选地,所述定时记录空白组和物料组中进入爬行管道的害虫数的步骤包括:每隔1小时记录一次空白组和物料组中进入爬行管道的害虫数,总记录时间为6~8h。可选地,所述根据记录的害虫数计算待检测物料对害虫嗅觉诱集效果的评价指标的步骤中,所述评价指标包括反应率、绝对诱集率和相对诱集率,且各评价指标的计算方法包括:可选地,每种物料做十次平行试验。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中,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易制的检测装置,该装置只有一个独立的选择臂且测试空间与空白组隔离,不会对空白组的测试结果造成干扰,且本专利技术方法是利用物料自然挥发的气味,而不借助空气吹出气味,也就避免了气流量大小不一以及随时间的延长导致气味变淡等因素影响测试结果,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此外,本专利技术装置简单便于清洗,也避免了Y形管难于清洗造成物料残留气味、害虫及其排泄物气味残留影响测试结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害虫嗅觉测试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检测物料对害虫嗅觉诱集效果的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专利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目前利用嗅觉检测物料对储粮害虫诱集效果进行检测的常用方法是Y形管嗅觉诱集效果检测法。Y形管嗅觉诱集效果检测法需要配套的检测装置,包括大气采样仪、装有水的瓶子、装有活性炭瓶子、转子流量计、装物料的瓶子、空白瓶子、Y形管、连接管等,装置结构复杂且成本较高。而且,这种检测方法存在缺陷:气流的流速和流量调节没有合理的范围,不同大小的气流的流速和流量会影响带出物料气味的浓度,因此会影响引诱效果的检测准确性,且随时间的延长,物料的气味因不断被空气带出而越来越淡,Y形管难以清洗,物料气味、害虫及其排泄物的气味会残留其中,因此会影响引诱效果的检测准确性。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害虫嗅觉测试装置100,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害虫嗅觉测试装置100的一实施例。参阅图1,害虫嗅觉测试装置100包括盒体1、选择臂2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害虫嗅觉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盒体,所述盒体呈圆形且具有朝上的开口,所述盒体内形成用于释放害虫的腔室;/n选择臂,设于所述盒体的下方,所述选择臂内形成爬行管道,所述选择臂的一端在所述盒体的底部的中心位置形成连通所述腔室的入口,所述入口连通所述爬行管道;/n盒盖,设在所述盒体的开口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害虫嗅觉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盒体,所述盒体呈圆形且具有朝上的开口,所述盒体内形成用于释放害虫的腔室;
选择臂,设于所述盒体的下方,所述选择臂内形成爬行管道,所述选择臂的一端在所述盒体的底部的中心位置形成连通所述腔室的入口,所述入口连通所述爬行管道;
盒盖,设在所述盒体的开口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害虫嗅觉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爬行管道的长度为3~5cm,管径为0.8~1.1cm;和/或,
所述盒盖上设有多个通气孔,所述通气孔的直径小于0.2cm;和/或,
所述盒体和所述选择臂均为透明材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害虫嗅觉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害虫嗅觉测试装置还包括:
物料放置室,设在所述爬行管道内且靠近所述选择臂远离所述入口的一端设置,所述物料放置室具有与所述爬行管道连通的放料口;以及,
拦截网,设在所述放料口处,以阻挡害虫进入所述物料放置室。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害虫嗅觉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腔室内开设环形槽,所述环形槽靠近所述腔室的侧壁设置且所述环形槽的内周缘上任意一点到所述入口的距离相当。


5.一种检测物料对害虫嗅觉诱集效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准备两个害虫嗅觉测试装置分别作为空白组和物料组;
在物料组的物料放置室中放置待检测物料,空白组的物料放置室中不放置任何物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红建肖安红郑联合李豫强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省粮油科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海南;4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