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有抗生热隔离层的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1195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8 10: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轮胎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设置有抗生热隔离层的轮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有抗生热隔离层的轮胎从外到内依次包括胎面胶、花纹沟、基部胶、带束层、垫胶、胎体和内衬层,其中带束层包括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带束层,所述轮胎还包括一层抗生热隔离层,所述抗生热隔离层位于基部胶与带束层之间,能够填补二者之间的空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抗生热隔离层将带束层与胎面的基部胶完全隔离,将带束层端部的生热及胎面的生热隔离开来,大大降低了胎冠部位的生热;隔离层的硬度介于带束层与基部胶之间,能够缓冲带束层的应力,更好的抑制生热,防止轮胎肩部肩空、U型爆等现象的发生;适合用于所有全钢子午线轮胎,尤其适用于长途行驶的轮式车辆。

Tyres with thermal insul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设置有抗生热隔离层的轮胎
本技术属于轮胎结构
,具体涉及一种设置有抗生热隔离层的轮胎。
技术介绍
随着国内经济的稳步发展,道路修建的标准越来越高,路况越来越好,车速越来越快,车辆增长也极为迅速,比较明显的就是物流行业的增长迅速。在路况良好的情况下,轮胎的消耗也呈增多的态势,因为外界环境的改变对于轮胎的影响也是较大的,以前的轮胎比较注重单一的品质,短途的需要考虑轮胎的承载性能,长途的需要考虑轮胎的散热、高速性能。而目前对轮胎的散热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注重轮胎的散热性能。高速行驶的车辆生热的主要部位是胎肩部位。大多数现有的轮胎从外到内依次为胎面胶、花纹沟、基部胶、带束层、垫胶、胎体和内衬层,见附图1。其中基部胶与带束层(包括第一到第四带束层)间存在一定的空隙(主要是基部胶与第二、第三、第四带束层端部),需要基部胶来流动补偿,在带束层端部(即轮胎肩部)生热量最大,而在此处胎面也是最厚的部位,这不仅使基部胶有一定的缺失,致使胎冠刚性降低,而且基部胶是属于低生热的保护设计,缺失的基部胶会使轮胎冠部生热更高。普通轮胎由胎面与带束层构成胎冠部位结构,在带束层端部(即轮胎肩部)生热量最大,而在此处胎面也是最厚的部位,因此这两者的结合使轮胎生热较难处理,如何将这两处的生热更好的控制是一个较大的难题,控制住胎肩部位的生热轮胎才能更远更快的行驶,才能发挥轮胎最大的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设置有抗生热隔离层的轮胎。本技术轮胎的抗生热隔离层,将带束层与胎面的基部胶完全隔离,将带束层端部的生热及胎面的生热隔离开来,大大降低了胎冠部位的生热;隔离层的硬度介于带束层与基部胶之间,能够缓冲带束层的应力,更好的抑制生热,大大降低轮胎肩部肩空、U型爆等现象的发生。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设置有抗生热隔离层结构的轮胎,其特征在于,该轮胎具有以下特征:一种设置有抗生热隔离层结构的轮胎,从外到内依次包括胎面胶、花纹沟、基部胶、带束层、垫胶、胎体和内衬层,其中带束层包括第一带束层、第二带束层、第三带束层和第四带束层,所述轮胎还包括一层抗生热隔离层,所述抗生热隔离层位于基部胶与带束层之间,能够填补二者之间的空隙。所述抗生热隔离层为阶梯状结构,形状适配第二带束层、第三带束层和第四带束层端部结构。所述抗生热隔离层的硬度呈阶梯状增长,介于基部胶与带束层之间。所述抗生热隔离层位于第四带束层端部,其外侧位于最宽的第二带束层之外、垫胶之上,将整个带束层端部与基部胶隔离开。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的抗生热隔离层将带束层与胎面的基部胶完全隔离,将带束层端部的生热及胎面的生热隔离开来,大大降低了胎冠部位的生热。(2)本技术的抗生热隔离层为阶梯状结构,适配带束层端部结构,很好的填补了空隙,提升胎面刚性、减小胎冠变形、降低生热。(3)本技术抗生热隔离层的硬度介于带束层与基部胶之间,缓冲带束层的应力,更好的抑制生热,大大降低了轮胎肩部肩空、U型爆等现象的发生。(4)本技术结构简单,只需在胎面口型板出型时增加相应的口型板结构,不影响生产效率,易于实现,在增加胎面出型口型板后,就可以进行生产。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轮胎断面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设置有抗生热隔离层轮胎半成品胎冠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设置有抗生热隔离层轮胎的断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设置有抗生热隔离层轮胎成品胎冠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胎面胶;2-花纹沟;3-基部胶;4-带束层;5-垫胶;6-胎体;7-内衬层;8-胎面与带束层空隙;4-1-第一带束层;4-2-第二带束层;4-3-第三带束层;4-4-第四带束层;A-高抗生热隔离层。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内”、“外”分别指的是朝向、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上”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如图2所示,一种设置有抗生热隔离层结构的轮胎,从外到内依次包括胎面胶1、花纹沟2、基部胶3、带束层4、垫胶5、胎体6和内衬层7,其中带束层4包括第一带束层4-1、第二带束层4-2、第三带束层4-3和第四带束层4-4,所述轮胎还包括一层抗生热隔离层A,所述抗生热隔离层位于基部胶3与带束层4之间,能够填补二者之间的空隙。抗生热隔离层A为阶梯状结构,形状适配第二带束层4-2、第三带束层4-3和第四带束层4-4端部结构。抗生热隔离层A的硬度呈阶梯状增长,介于基部胶3与带束层4之间。抗生热隔离层A位于第四带束层4-4端部,其外侧位于最宽的第二带束层4-2之外、垫胶5之上,将整个带束层4端部与基部胶3隔离开。如图3所示,高抗生热隔离层是采用胎面口型板重新设计,正常口型板为一定尺寸的钢板(如800mm×150mm×20mm尺寸),在钢板上使用线切割技术切割出胎面及基部胶的整体形状,然后通过橡胶压出机使用两种胶料在这个形状上压出胎面及基部胶的形状;而本技术在正常胎面口型板的基础上在钢板下方继续新开隔离层的形状,然后使用胶料压出该形状;图4是经过硫化成型后成品轮胎胎冠的解剖断面示意图。本技术产品经过轮胎室内机床实验以及外部路面测试,生产出的轮胎相比现有产品有一定的优势,突出表现在该产品行驶的时间更长了,使用寿命也变得更长了。本技术产品易于实现,在稍微调整胎面口型板的情况下,就可以进行生产,适用于所有全钢子午线载重型轮胎,可以很好的推广利用。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变化,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设置有抗生热隔离层的轮胎,从外到内依次包括胎面胶(1)、花纹沟(2)、基部胶(3)、带束层(4)、垫胶(5)、胎体(6)和内衬层(7),其中带束层(4)包括第一带束层(4-1)、第二带束层(4-2)、第三带束层(4-3)和第四带束层(4-4),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胎还包括一层抗生热隔离层(A),所述抗生热隔离层位于基部胶(3)与带束层(4)之间,能够填补二者之间的空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设置有抗生热隔离层的轮胎,从外到内依次包括胎面胶(1)、花纹沟(2)、基部胶(3)、带束层(4)、垫胶(5)、胎体(6)和内衬层(7),其中带束层(4)包括第一带束层(4-1)、第二带束层(4-2)、第三带束层(4-3)和第四带束层(4-4),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胎还包括一层抗生热隔离层(A),所述抗生热隔离层位于基部胶(3)与带束层(4)之间,能够填补二者之间的空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置有抗生热隔离层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抗生热隔离层(A)为阶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炯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通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