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607499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8 07: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硅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混合纳米硅颗粒、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和乙醇,搅拌,进行预处理;将预处理后的所述纳米硅颗粒于水中分散,再加入抗坏血酸、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乌洛托品和硝酸锌,第一次加热反应,得前驱体;混合所述前驱体和N,N‑二甲基甲酰胺的水溶液、二甲基咪唑、钴盐,第二次加热反应,得ZIF‑67包覆的硅材料;对所述ZIF67包覆的硅材料进行烧结。上述方法利用MOF衍生多孔碳包覆硅纳米颗粒,可有效地解决硅在嵌脱锂过程中因3‑4倍的体积膨胀和收缩而造成的结构粉化等问题,可以显著的提高电池材料的循环稳定性。

Silicon anode material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硅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特别是涉及硅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硅负极材料因理论比容量高(4200mAhg-1),嵌锂电位低(<0.5V),地壳储量丰富,无毒等优点,被认为是下一代最有潜力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然而,硅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也有缺点。例如:硅是半导体材料,自身导电性能较差。而且,在电化学循环过程中,锂离子的嵌入和脱出会使材料体积发生3-4倍的体积膨胀和收缩,产生的机械作用会使材料逐渐粉化,造成结构坍塌,最终导致电极活性物质与集流体脱离,丧失电接触,导致电池循环性能大大降低,电池容量急剧衰减。为了克服上述问题,现有工艺尝试将硅材料纳米化和复合化。已有文献公开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在硅表面原位生长碳纳米管,但是这种方法安全性相对较低,耗时较长,生产成本高,无法适用于工业的大规模生产。还有文献公开制备了硅/金属型复合材料,利用金属组分提高材料的电子电导,减少硅材料的极化,提高硅材料的倍率性能。而且金属的延展性可以一定程度上抑制硅材料的体积效应,提高循环性能,但是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硅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混合纳米硅颗粒、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和乙醇,搅拌,进行预处理;/n将预处理后的所述纳米硅颗粒于水中分散,再加入抗坏血酸、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乌洛托品和硝酸锌,第一次加热反应,得前驱体;/n混合所述前驱体和N,N-二甲基甲酰胺的水溶液、二甲基咪唑、钴盐,第二次加热反应,得ZIF-67包覆的硅材料;/n对所述ZIF-67包覆的硅材料进行烧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硅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混合纳米硅颗粒、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和乙醇,搅拌,进行预处理;
将预处理后的所述纳米硅颗粒于水中分散,再加入抗坏血酸、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乌洛托品和硝酸锌,第一次加热反应,得前驱体;
混合所述前驱体和N,N-二甲基甲酰胺的水溶液、二甲基咪唑、钴盐,第二次加热反应,得ZIF-67包覆的硅材料;
对所述ZIF-67包覆的硅材料进行烧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次加热反应的反应温度为60℃-95℃,反应时间为6h-10h。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预处理后的所述纳米硅颗粒、所述抗坏血酸、所述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所述乌洛托品和所述硝酸锌的重量比为(0.2-2):(0.2-2):(3-20):(1-10):(1-2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硅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预处理后的所述纳米硅颗粒、所述抗坏血酸、所述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所述乌洛托品和所述硝酸锌的重量比为(0.2-0.4):(0.2-0.4):(3-4):(1-2.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伟善金盾丘勇才欧宇晴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