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水分离装置超声波电源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600718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8 03:24
油水分离装置超声波电源,它涉及油水分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水分离装置超声波电源。它包含市电220VA、整流电路B、正激变换器C、H桥变送器D、驱动电路E、DSP信号处理F,所述的市电220VA的输出端与整流电路B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整流电路B的输出端与正激动变换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正激变换器C的输出端与H桥变送器D的输入端电性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益效果为:它采用了逆变技术,可以实现输出的电压和频率连续改变,工作精度高、成本低;其输出信号性能优劣直接影响系统的工作可靠性和经济效益;应用于原油开采领域,能够提高原油采收率。

Ultrasonic power supply of oil-water separa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油水分离装置超声波电源
本技术涉及油水分离
,具体涉及一种油水分离装置超声波电源。
技术介绍
随着油田采油所含的水分比率越来越高,采油的效率越来越低,所以需要一些新的脱水技术运用到油田采油上,为了解决采油中的水分比率问题,本设计从超声波电源油水分离设备入手,研究油水分离装置超声波电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油水分离装置超声波电源,它采用了逆变技术,可以实现输出的电压和频率连续改变,工作精度高、成本低;其输出信号性能优劣直接影响系统的工作可靠性和经济效益;应用于原油开采领域,能够提高原油采收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是:它包含市电220VA、整流电路B、正激变换器C、H桥变送器D、驱动电路E、DSP信号处理F,所述的市电220VA的输出端与整流电路B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整流电路B的输出端与正激动=变换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正激变换器C的输出端与H桥变送器D的输入端电性连接,DSP信号处理F的输出端与驱动电路E的输入端电性连接,驱动电路E的输出端与正激变换器C的输入端电性连接,驱动电路E的输出端与H桥变送器D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的整流电路B包含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电容C1、电阻R8,二极管D1与二极管D3串联,二极管D2与二极管D4串联,二极管D1、二极管D3与二极管D2、二极管D4并联,二极管D1、二极管D3与市电220VA的2号端相连接,二极管D2、二极管D4与市电220VA的1号端相连接,电容C1与电阻R8并联连接,电容C1的一端与二极管D2连接,电阻R8的一端与二极D2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4连接,电阻R8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4相连接,整流电路B输出电压U0。所述的正激变换器C接收电压U0,电压U0的2号端连接电容C2的一端,二极管H的一端与变压器T1的1号端相连接,电压U0的1号端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电容C2与二极管D5连接,电容C2与场效应管VT5的漏极D端相连接,场效应管VT5的源极S端与电感L2相连接,电感L2与变压器T1的2号端相连接,电感L2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6的另一端相连接,变压器TI的3号端与电阻R1的一端相连接,电阻R1与二极管D6串联,变压器TI的4号端与二极管D7的一端连接,电阻R2与电容C4C串联,电阻R2、电容C4C与二极管D7并联,二极管D6的另一端与电感L1的一端连接,电感L1的另一端与电容C3连接,电阻R94与电阻R93串联,电阻R94、电阻R93与电容C3并联,电阻R1与电容C5串联,电阻R1、电容C5与二极管D6并联。所述的驱动电路E包括芯片U8、芯片U9、芯片U10,芯片U8的9号端连接电容C12,电容C12的一端连接工作电压+12V,电容C12的另一端接地,芯片U8的13号端连接电阻R15的一端,电阻R15与二极管D15、二极管D16并联,二极管D15与二极管D16串联,二极管D16与S2端连接,二极管D15与场效应管VT2连接,电阻R15的一段与电阻R14连接,电阻R14的一端与芯片U8的1号端连接,电阻R14的另一端与VT2端连接,芯片U8的3号端与电容C14连接,电容C14与电容C15连接,电容C15与工作电压-12V连接,芯片U8的2号端与工作电压-12V连接,芯片U8的5号端与电阻R13连接,电阻R13与工作电压-12V连接,芯片U8的5号端与电容C13连接,电容C13与二极管D14并联,电容C13与电容C11串联,电容C11与二极管D12连接,二极管D12与工作电压+12V连接,芯片U8与电阻R11连接,电阻R11与电阻R12的一端连接,二极管D11与二极管D13串联,电阻R12与二极管D11、二极管D13并联,二极管D13与S1端连接,芯片U9的9号端与电容C17连接,电容C17的一端接地,电容C17的另一端接工作电压+12V,芯片U9的7号端连接电阻R16,电阻R16连接场效应管VT3,芯片U9的5号端连接电容C18,电容C18连接电容C16,电容C16连接二极管D18,二极管D18连接工作电压+12V,电容C18与二极管D10并联,二极管D10与电阻R18连接,电阻R18连接工作电压-12V,电阻R16与电阻R17连接,二极管D17与二极管D19并联,电阻R17与二极管D17、二极管D19并联,二极管D19连接S3端,芯片U9的3号端连接电容C19,电容C19连接电容C20,电容C20的一端连接芯片U9的2号端,电容C20的另一端连接工作电压-12V,芯片U9的1号端连接电阻R19,电阻R19连接电阻R10,电阻R10与二极管D21、二极管D22并联,二极管D21与二极管D22串联,二极管D21连接场效应管VT4,二极管D22连接S4端,芯片U9的13号端连接S4端,芯片U10的9号端与电容C22连接,电容C22的一端接地,电容C22的另一端接工作电压+12V,芯片U9的7号端连接电阻R21,电阻R21连接场效应管VT3,芯片U9的5号端连接电容C23,电容C23连接电容C21,电容C21连接二极管D24,二极管D24连接工作电压+12V,电容C23与二极管D26并联,二极管D26与电阻R23连接,电阻R23连接工作电压-12V,电阻R21与电阻R22连接,二极管D23与二极管D25并联,电阻R22与二极管D23、二极管D25并联,二极管D25连接S5端,芯片U9的3号端连接电容C24,电容C24连接电容C25,电容C25的一端连接芯片U9的2号端,电容C20的另一端连接工作电压-12V,芯片U9的1号端连接电阻R24,电阻R24连接电阻R25,电阻R25与二极管D27、二极管D28并联,二极管D27与二极管D28串联。所述的H桥变送器D包括场效应管VTI、场效应管VT2、场效应管VT3、场效应管VT4,电阻R94的一端与场效应管VT1的漏极D端连接,电容C65与二极管D43连接,二极管D42的一端与二极管D43连接,二极管D42的另一端与C65连接,场效应管VT2的漏极D端与场效应管VT1的源级S端连接,二极管D45的一端与场效应管VT2的漏极D端连接,二极管D45的另一端与场效应管VT2的源级S端连接,二极管D44与电容C66的一端连接,电容C66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45连接,二极管D44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45连接,场效应管VT2的源级S端与电阻R84的一端连接,电阻R84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43连接,电容C66与电阻R83的一端连接,电阻R83的另一端与场效应管VT2的漏极D端连接,电阻R94与电阻R93串联,场效应管VT3的漏极D端与二极管D46连接,二极管D46与二极管D47的一端连接,二极管D47的另一端与电容C67连接,电容C67与二极管D46连接,电容C67与电阻R86的一端连接,电阻R86的另一端与场效应管VT4的源级S端连接,场效应管VT4的漏极D端与二极管D49得一端连接,二极管D49的另一端与电容C68连接,电容C68与二极管D48连接,二极管D48与场效应管VT4的漏极D端连接,电容C68与电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油水分离装置超声波电源,其特征在于:它包含市电220V(A)、整流电路(B)、正激变换器(C)、H桥变送器(D)、驱动电路(E)、DSP信号处理(F),所述的市电220V(A)的输出端与整流电路(B)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整流电路(B)的输出端与正激动=变换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正激变换器(C)的输出端与H桥变送器(D)的输入端电性连接,DSP信号处理(F)的输出端与驱动电路(E)的输入端电性连接,驱动电路(E)的输出端与正激变换器(C)的输入端电性连接,驱动电路(E)的输出端与H桥变送器(D)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的整流电路(B)包含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电容C1、电阻R8,二极管D1与二极管D3串联,二极管D2与二极管D4串联,二极管D1、二极管D3与二极管D2、二极管D4并联,二极管D1、二极管D3与市电220V(A)的2号端相连接,二极管D2、二极管D4与市电220V(A)的1号端相连接,电容C1与电阻R8并联连接,电容C1的一端与二极管D2连接,电阻R8的一端与二极D2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4连接,电阻R8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4相连接,整流电路(B)输出电压U...

【技术特征摘要】
1.油水分离装置超声波电源,其特征在于:它包含市电220V(A)、整流电路(B)、正激变换器(C)、H桥变送器(D)、驱动电路(E)、DSP信号处理(F),所述的市电220V(A)的输出端与整流电路(B)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整流电路(B)的输出端与正激动=变换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正激变换器(C)的输出端与H桥变送器(D)的输入端电性连接,DSP信号处理(F)的输出端与驱动电路(E)的输入端电性连接,驱动电路(E)的输出端与正激变换器(C)的输入端电性连接,驱动电路(E)的输出端与H桥变送器(D)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的整流电路(B)包含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电容C1、电阻R8,二极管D1与二极管D3串联,二极管D2与二极管D4串联,二极管D1、二极管D3与二极管D2、二极管D4并联,二极管D1、二极管D3与市电220V(A)的2号端相连接,二极管D2、二极管D4与市电220V(A)的1号端相连接,电容C1与电阻R8并联连接,电容C1的一端与二极管D2连接,电阻R8的一端与二极D2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4连接,电阻R8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4相连接,整流电路(B)输出电压U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水分离装置超声波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正激变换器(C)接收电压U0,电压U0的2号端连接电容C2的一端,二极管H的一端与变压器T1的1号端相连接,电压U0的1号端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电容C2与二极管D5连接,电容C2与场效应管VT5的漏极D端相连接,场效应管VT5的源极S端与电感L2相连接,电感L2与变压器T1的2号端相连接,电感L2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6的另一端相连接,变压器TI的3号端与电阻R1的一端相连接,电阻R1与二极管D6串联,变压器TI的4号端与二极管D7的一端连接,电阻R2与电容C4C串联,电阻R2、电容C4C与二极管D7并联,二极管D6的另一端与电感L1的一端连接,电感L1的另一端与电容C3连接,电阻R94与电阻R93串联,电阻R94、电阻R93与电容C3并联,电阻R1与电容C5串联,电阻R1、电容C5与二极管D6并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水分离装置超声波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电路(E)包括芯片U8、芯片U9、芯片U10,芯片U8的9号端连接电容C12,电容C12的一端连接工作电压+12V,电容C12的另一端接地,芯片U8的13号端连接电阻R15的一端,电阻R15与二极管D15、二极管D16并联,二极管D15与二极管D16串联,二极管D16与S2端连接,二极管D15与场效应管VT2连接,电阻R15的一段与电阻R14连接,电阻R14的一端与芯片U8的1号端连接,电阻R14的另一端与VT2端连接,芯片U8的3号端与电容C14连接,电容C14与电容C15连接,电容C15与工作电压-12V连接,芯片U8的2号端与工作电压-12V连接,芯片U8的5号端与电阻R13连接,电阻R13与工作电压-12V连接,芯片U8的5号端与电容C13连接,电容C13与二极管D14并联,电容C13与电容C11串联,电容C11与二极管D12连接,二极管D12与工作电压+12V连接,芯片U8与电阻R11连接,电阻R11与电阻R12的一端连接,二极管D11与二极管D13串联,电阻R12与二极管D11、二极管D13并联,二极管D13与S1端连接,芯片U9的9号端与电容C17连接,电容C17的一端接地,电容C17的另一端接工作电压+12V,芯片U9的7号端连接电阻R16,电阻R16连接场效应管VT3,芯片U9的5号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安华汤旭日邓孝祥刘宏洋万东东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