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启辉专利>正文

一种喷射型燃气炉炉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0028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喷射型燃气炉炉头,包括燃气喷嘴和外套筒,其中在外套筒下部设有多个通气孔,在外套筒底部设有一进气导管,在进气导管的管壁上设有多个吸气孔,该进气导管的上部穿过外套筒并延伸至外套筒内,燃气喷嘴设置在进气导管的底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可使燃气与空气混合充分、燃烧完全、火力强劲的特点。(*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燃气炉炉头,特别是指一种喷射型燃气炉炉头
技术介绍
燃气需要与空气混合成一定的比例才能改善燃烧效果,传统的喷射型燃气炉炉头,一般会设置一混合管(文氏管),并将燃气喷入其前端,利用燃气流体喷入时产生的压力吸入一次空气,起混合助燃作用;因此一过程降低了燃气的流体压力,同时降低燃气流速,影响应有的火力表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气与空气能混合充分、燃烧完全、火力强劲的一种喷射型燃气炉炉头。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喷射型燃气炉炉头,包括燃气喷嘴和外套筒,其中在外套筒下部设有多个通气孔,在外套筒底部设有一进气导管,在进气导管的管壁上设有多个吸气孔,该进气导管的上部穿过外套筒并延伸至外套筒内,燃气喷嘴设置在进气导管的底部。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是可以在外套筒的上部内壁设有轴向间隔排列的多块分火挡板,使火力更加均匀。本技术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可提供两次空气混合助燃,使燃气与空气的混合更加充分,使燃气的燃烧更加完全,产生强劲的火力。以下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中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喷射型燃气炉炉头,包括燃气喷嘴1和外套筒2,在外套筒2下部近底部的位置均布有四个通气孔21,在外套筒2底部中间设有一进气导管3,在进气导管3的管壁上均布有四个吸气孔31,该进气导管3的上部穿过外套筒2并延伸至外套筒2内,燃气喷嘴1设置在进气导管3的底部;在外套筒2的上部内壁设有轴向间隔排列的十四块分火挡板22。燃气经燃气喷嘴1喷入进气导管3内,与通过进气导管3管壁上的吸气孔31的吸入的一次空气进行混合后进入外套筒2内,同时与通过外套筒2下部的通气孔21进入的二次空气进行混合后燃烧,两次空气混合,使燃气与空气的混合更加充分,使燃烧完全,火力更加强劲。分火挡板22使火力更加均匀。权利要求1.一种喷射型燃气炉炉头,包括燃气喷嘴(1)和外套筒(2),其特征是在外套筒(2)下部设有多个通气孔(21),在外套筒(2)底部设有一进气导管(3),在进气导管(3)的管壁上设有多个吸气孔(31),该进气导管(3)的上部穿过外套筒(2)并延伸至外套筒(2)内,燃气喷嘴(1)设置在进气导管(3)的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喷射型燃气炉炉头,其特征是在外套筒(2)的上部内壁设有轴向间隔排列的多块分火挡板(22)。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喷射型燃气炉炉头,包括燃气喷嘴和外套筒,其中在外套筒下部设有多个通气孔,在外套筒底部设有一进气导管,在进气导管的管壁上设有多个吸气孔,该进气导管的上部穿过外套筒并延伸至外套筒内,燃气喷嘴设置在进气导管的底部,本技术具有可使燃气与空气混合充分、燃烧完全、火力强劲的特点。文档编号F23D14/34GK2760400SQ20042009549公开日2006年2月22日 申请日期2004年11月23日 优先权日2004年11月23日专利技术者吴启辉 申请人:吴启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喷射型燃气炉炉头,包括燃气喷嘴(1)和外套筒(2),其特征是:在外套筒(2)下部设有多个通气孔(21),在外套筒(2)底部设有一进气导管(3),在进气导管(3)的管壁上设有多个吸气孔(31),该进气导管(3)的上部穿过外套筒(2)并延伸至外套筒(2)内,燃气喷嘴(1)设置在进气导管(3)的底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启辉
申请(专利权)人:吴启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