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行星排副箱的变速箱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0026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8 03: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带行星排副箱的变速箱结构,使得两个动力源和变速器的连接方便可靠,确保动力输出不会中断,且输出的动力挡位增多,满足车用需求。其包括同轴布置的双输入轴、动力输出轴,所述双输入轴包括第二空心输入轴以及第一输入轴,所述第一输入轴贯穿所述第二空心输入轴的空心内腔、同轴布置,所述第二空心输入轴的输入端连接外部第二动力源,所述第一输入轴的输入端连接外部第一动力源,所述第二空心输入轴的输出端固套有第二传动齿轮,第一输入轴的输出端相对于第二传动齿轮后置、并顺次套装有动力切换同步器、输出A挡齿,输出A挡齿即为第一传动齿轮,第一输入轴的输出端和动力输出轴的输入端之间间隔设置。

A kind of transmission structure with planetary gearbox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行星排副箱的变速箱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变速箱结构的
,具体为一种带行星排副箱的变速箱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变速箱结构的输出端均为1至N挡的挡位输出,然后根据动力性能,再进行动力控制,且其一般为单个输入端、单个输出端的结构,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现在逐渐产生了双变速箱的布置形式,然后再将双动力耦合后输出的结构,或者在单个变速箱的输入端通过复杂的耦合机构将动力耦合后再接入单变速箱内,其结构复杂,且动力源和变速箱的连接复杂,无法保证动力输出不会中断,伴随着动力输出需求的增多,现有的仅有1至N挡的挡位输出的变速箱不能满足车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带行星排副箱的变速箱结构,使得两个动力源和变速器的连接方便可靠,确保动力输出不会中断,且输出的动力挡位增多,满足车用需求。一种带行星排副箱的变速箱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同轴布置的双输入轴、动力输出轴,所述双输入轴包括第二空心输入轴以及第一输入轴,所述第一输入轴贯穿所述第二空心输入轴的空心内腔、同轴布置,所述第二空心输入轴的输入端连接外部第二动力源,所述第一输入轴的输入端连接外部第一动力源,所述第二空心输入轴的输出端固套有第二传动齿轮,第一输入轴的输出端相对于第二传动齿轮后置、并顺次套装有动力切换同步器、输出A挡齿,输出A挡齿即为第一传动齿轮,第一输入轴的输出端和动力输出轴的输入端之间间隔设置,动力输出轴的输入端设置有第一同步器,所述第一同步器的远离所述输出A挡齿的一侧布置有输出B挡齿,所述输出B挡齿套设于所述动力输出轴的对应位置,所述动力输出轴上还对应套装有若干组挡位输出结构,每组挡位输出结构均包括有两个挡位输出齿轮以及对应的同步器结构,每组挡位输出结构通过同步器结构选择对应的挡位输出齿轮输出对应挡位的动力,所述字母A、B为1至N的不同自然数;其还包括有第二中间轴,所述第二中间轴对应于第二传动齿轮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二中间轴传动齿,所述第二中间轴上还套装有第一空心中间轴,所述第一空心中间轴对应于所述输出A挡齿的位置套设有第一中间轴传动齿,所述第一空心中间轴的长度方向对应于所述输出轴的对应挡位输出齿轮的位置处分别固套有对应的中传齿,所述第二中间轴的处于第一空心中间轴的其余长度区域对应于挡位输出齿轮的位置处分别套设有对应的挡位输出齿轮,所述输出轴的靠近输出壳体的一端固套有太阳轮,所述变速箱内固设有行星架,所述行星架对应于所述太阳轮的外轴环布设置有行星轮,所述行星架的径向中心的一端设置有侧凸的副箱输出轴,所述行星轮的外圈设置有齿圈,所述齿圈固设于连接套筒的轴向内端,所述连接套筒的轴向外端设置有外凸的齿圈空心输出轴,副箱输出轴贯穿所述齿圈空心输出轴设置,所述齿圈空心输出轴的外环面套装有L/H挡同步器,所述副箱输出轴上固套有输出H挡齿,其还包括有输出L挡齿,所述输齿L挡齿通过连接件固接于变速箱机壳,所述齿圈空心输出轴贯穿所述连接件的对应孔布置,所述L/H挡同步器布置于所述输出L挡齿、输出H挡齿之间的位置,所述L/H挡同步器根据动力需求切换L挡和H挡输出。其进一步特在于:每个挡位输出齿轮均独立布置于输出轴上,输出倒挡齿啮合有惰轮齿,对应的中倒齿啮合惰轮齿后啮合连接输出倒挡齿;输出倒挡齿和输出一挡齿集成于同一个输出一倒挡齿时,在输出一倒挡齿的对应的第一空心中间轴或第二中间轴的外侧还设置有倒挡轴,倒挡轴上设置有倒挡齿、惰轮齿,倒挡齿、惰轮齿间布置有倒挡同步器,所述倒挡齿固套于所述倒挡轴、并啮合连接挡位数字较低的挡位传动齿轮,所述惰轮齿通过连接套套装于所述倒挡轴、并啮合连接中一齿,中一齿啮合连接输出一倒挡齿;套装于所述输出轴上的所有挡位输出齿轮均通过连接套套装于所述输出轴;优选地,第一输入轴的输出端相对于第二传动齿轮后置、并顺次套装有动力切换同步器、输出四挡齿,第一输入轴的输出端和动力输出轴的输入端之间间隔设置,动力输出轴的输入端设置有2/4挡同步器,所述2/4挡同步器的远离所述输出四挡齿的一侧布置有输出二挡齿,所述输出二挡齿套设于所述动力输出轴的对应位置,所述动力输出轴上还顺次套装有输出三挡齿、输出一挡齿、输出倒挡齿,输出三挡齿、输出一挡齿之间布置有1/3挡同步器,所述输出倒挡齿的一侧设置有倒挡同步器,其还包括有第二中间轴,所述第二中间轴对应于第二传动齿轮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二中间轴传动齿,所述第二中间轴上还套装有第一空心中间轴,所述第一空心中间轴对应于所述输出四挡齿的位置套设有第一中间轴传动齿,所述第一空心中间轴的长度方向对应于所述输出轴的输出二挡齿位置处固套有对应的中传齿,所述第二中间轴的外凸于第一空心中间轴长度区域的对应于输出三挡齿、输出一挡齿位置处分别套设有对应的中传齿;中倒齿通过惰轮齿连接所述输出倒挡齿,所述中倒齿套装于所述第二中间轴的对应位置。套装于所述输出轴上的所有挡位输出齿轮均通过连接轴套套装于所述输出轴,确保输出时动力的耦合输出;所有的中传齿均固套于所述第二中间轴或第一空心中间轴的对应位置。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第二动力源、第一动力源通过同轴进行动力输入,在第一输入轴的第一传动齿轮以及第二空心输入轴的第二传动齿轮之间设置动力切换同步器,动力切换同步器在第一传动齿轮、第二传动齿轮同步啮合状态下,第二动力源、第一动力源的动力同步耦合后输出至对应的中间传动齿轮、再传递至输出轴,通过选择对应的挡位进行挡位输出;动力切换同步器脱离状态下,第二动力源通过第二传动齿轮传输至对应的中间传动齿轮、再传递至输出轴、通过选择对应的挡位进行挡位输出,第一动力源通过第一传动齿轮传输至对应的中间传动齿轮、再传递至输出轴、通过选择对应的挡位进行挡位输出,第一动力、第二动力在输出轴上耦合后输出;使得两个动力源和变速器的连接方便可靠,且可以选择动力耦合输出或分别输出后再在输出轴上进行耦合输出,其确保动力输出不会中断,实现无动力中断换挡;由于输出轴的末端设置有行星减速器结构、最终将动力通过副箱输出轴传输至外部的车桥,L/H挡同步器啮合输出L挡齿时,齿圈和壳体连接固定,使得输出轴的对应挡位输出传递至太阳轮后啮合对应的行星轮后、行星轮沿着固定的齿圈转动带动副箱输出轴以L挡(低挡)输出,L/H挡同步器啮合输出H挡齿时,齿圈和副箱输出轴连接,输出轴的对应挡位输出传递至太阳轮后啮合对应的行星轮后,由于齿圈可转动、行星架和齿圈连接,此时太阳轮转速同行星架和齿圈、即直接挡,副箱输出轴以H挡(高挡)输出,副箱的两挡输出均可对应输出轴的不同输出挡位输出,使得两个动力源和变速器的连接方便可靠,确保动力输出不会中断,且输出的动力挡位增多,满足车用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框图;图中序号所对应的名称如下:动力输出轴1、第二空心输入轴2、第一输入轴3、第二传动齿轮4、动力切换同步器5、第二中间轴6、第二中间轴传动齿7、第一空心中间轴8、第一中间轴传动齿9、太阳轮10、行星架11、行星轮12、齿圈13、连接套筒14、齿圈空心输出轴15、惰轮齿16、中倒齿17、输出四挡齿18、2/4挡同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行星排副箱的变速箱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同轴布置的双输入轴、动力输出轴,所述双输入轴包括第二空心输入轴以及第一输入轴,所述第一输入轴贯穿所述第二空心输入轴的空心内腔、同轴布置,所述第二空心输入轴的输入端连接外部第二动力源,所述第一输入轴的输入端连接外部第一动力源,所述第二空心输入轴的输出端固套有第二传动齿轮,第一输入轴的输出端相对于第二传动齿轮后置、并顺次套装有动力切换同步器、输出A挡齿,输出A挡齿即为第一传动齿轮,第一输入轴的输出端和动力输出轴的输入端之间间隔设置,动力输出轴的输入端设置有第一同步器,所述第一同步器的远离所述输出A挡齿的一侧布置有输出B挡齿,所述输出B挡齿套设于所述动力输出轴的对应位置,所述动力输出轴上还对应套装有若干组挡位输出结构,每组挡位输出结构均包括有两个挡位输出齿轮以及对应的同步器结构,每组挡位输出结构通过同步器结构选择对应的挡位输出齿轮输出对应挡位的动力,所述字母A、B为1至N的不同自然数;/n其还包括有第二中间轴,所述第二中间轴对应于第二传动齿轮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二中间轴传动齿,所述第二中间轴上还套装有第一空心中间轴,所述第一空心中间轴对应于所述输出A挡齿的位置套设有第一中间轴传动齿,所述第一空心中间轴的长度方向对应于所述输出轴的对应挡位输出齿轮的位置处分别固套有对应的中传齿,所述第二中间轴的处于第一空心中间轴的其余长度区域对应于挡位输出齿轮的位置处分别套设有对应的挡位输出齿轮,所述输出轴的靠近输出壳体的一端固套有太阳轮,所述变速箱内固设有行星架,所述行星架对应于所述太阳轮的外轴环布设置有行星轮,所述行星架的径向中心的一端设置有侧凸的副箱输出轴,所述行星轮的外圈设置有齿圈,所述齿圈固设于连接套筒的轴向内端,所述连接套筒的轴向外端设置有外凸的齿圈空心输出轴,副箱输出轴贯穿所述齿圈空心输出轴设置,所述齿圈空心输出轴的外环面套装有L/H挡同步器,所述副箱输出轴上固套有输出H挡齿,其还包括有输出L挡齿,所述输齿L挡齿通过连接件固接于变速箱机壳,所述齿圈空心输出轴贯穿所述连接件的对应孔布置,所述L/H挡同步器布置于所述输出L挡齿、输出H挡齿之间的位置,所述L/H挡同步器根据动力需求切换L挡和H挡输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行星排副箱的变速箱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同轴布置的双输入轴、动力输出轴,所述双输入轴包括第二空心输入轴以及第一输入轴,所述第一输入轴贯穿所述第二空心输入轴的空心内腔、同轴布置,所述第二空心输入轴的输入端连接外部第二动力源,所述第一输入轴的输入端连接外部第一动力源,所述第二空心输入轴的输出端固套有第二传动齿轮,第一输入轴的输出端相对于第二传动齿轮后置、并顺次套装有动力切换同步器、输出A挡齿,输出A挡齿即为第一传动齿轮,第一输入轴的输出端和动力输出轴的输入端之间间隔设置,动力输出轴的输入端设置有第一同步器,所述第一同步器的远离所述输出A挡齿的一侧布置有输出B挡齿,所述输出B挡齿套设于所述动力输出轴的对应位置,所述动力输出轴上还对应套装有若干组挡位输出结构,每组挡位输出结构均包括有两个挡位输出齿轮以及对应的同步器结构,每组挡位输出结构通过同步器结构选择对应的挡位输出齿轮输出对应挡位的动力,所述字母A、B为1至N的不同自然数;
其还包括有第二中间轴,所述第二中间轴对应于第二传动齿轮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二中间轴传动齿,所述第二中间轴上还套装有第一空心中间轴,所述第一空心中间轴对应于所述输出A挡齿的位置套设有第一中间轴传动齿,所述第一空心中间轴的长度方向对应于所述输出轴的对应挡位输出齿轮的位置处分别固套有对应的中传齿,所述第二中间轴的处于第一空心中间轴的其余长度区域对应于挡位输出齿轮的位置处分别套设有对应的挡位输出齿轮,所述输出轴的靠近输出壳体的一端固套有太阳轮,所述变速箱内固设有行星架,所述行星架对应于所述太阳轮的外轴环布设置有行星轮,所述行星架的径向中心的一端设置有侧凸的副箱输出轴,所述行星轮的外圈设置有齿圈,所述齿圈固设于连接套筒的轴向内端,所述连接套筒的轴向外端设置有外凸的齿圈空心输出轴,副箱输出轴贯穿所述齿圈空心输出轴设置,所述齿圈空心输出轴的外环面套装有L/H挡同步器,所述副箱输出轴上固套有输出H挡齿,其还包括有输出L挡齿,所述输齿L挡齿通过连接件固接于变速箱机壳,所述齿圈空心输出轴贯穿所述连接件的对应孔布置,所述L/H挡同步器布置于所述输出L挡齿、输出H挡齿之间的位置,所述L/H挡同步器根据动力需求切换L挡和H挡输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行星排副箱的变速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磊杨富双刘诗道王康林杨海华单培顺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绿控传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