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下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91026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8 00:22
提供能够在避免前部侧方框架的截面的大型化的同时利用前部侧方框架部分来可靠地承接来自前方的冲击载荷的车辆的下部结构。车辆的下部结构具备前部侧方框架(10)、车身强度构件、地板(12)及电源单元。前部侧方框架(10)的至少后部区域(10r)形成为向上方开口的截面形状。电源单元配置于地板(12)的下方。地板(12)具备:一对加强板部(12A),它们与各前部侧方框架(10)的后部区域(10r)接合,且覆盖后部区域(10r)的上方;以及地板主体部(12B),其构成加强板部(12A)以外的部分。加强板部(12A)形成为比地板主体部(12B)高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的下部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地板的下方搭载有蓄电池等电源单元的车辆的下部结构。
技术介绍
作为电动机动车等由电力驱动的车辆的下部结构,已知有蓄电池等电源单元配置于地板的下方的下部结构(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6-224877号(以下,称作专利文献1)等)。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车辆的下部结构中,在配置于车身前部的左右一对前部侧方框架的后部接合有扩展框架,对电源单元进行支承的单元框架架设于左右的扩展框架。前部侧方框架的后部区域和扩展框架形成为呈大致U字状(大致礼帽状)向上方开口的截面形状。在前部侧方框架的后部区域和扩展框架的上表面接合有由钢板构成的地板。在地板的下方的左右的扩展框架之间,经由单元框架而配置有电源单元。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车辆的下部结构中,左右的前部侧方框架的后部区域也有时为向上方开口的截面形状,为了可靠地保护电源单元免受从前方输入的冲击载荷的影响,必须使前部侧方框架的截面大型化。然而,当使前部侧方框架的截面大型化时,导致地板下的电源单元的搭载空间变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方案是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的下部结构,其具备:/n左右一对前部侧方框架,它们在车辆的前部大致沿着车身前后方向延伸,一对所述前部侧方框架的至少后部区域形成为向上方开口的截面形状;/n车身强度构件,其与各所述前部侧方框架的后端部结合;/n地板,其配置于车室的下方,所述地板的前部区域的一部分与一对所述前部侧方框架的后部区域接合;以及/n电源单元,其配置于所述地板的下方,/n所述车辆的下部结构的特征在于,/n所述地板具备:一对加强板部,它们与各所述前部侧方框架的后部区域接合,且覆盖所述后部区域的上方;以及地板主体部,其构成所述加强板部以外的部分,/n所述加强板部形成为比所述地板主体部高强度。/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914 JP 2018-1725141.一种车辆的下部结构,其具备:
左右一对前部侧方框架,它们在车辆的前部大致沿着车身前后方向延伸,一对所述前部侧方框架的至少后部区域形成为向上方开口的截面形状;
车身强度构件,其与各所述前部侧方框架的后端部结合;
地板,其配置于车室的下方,所述地板的前部区域的一部分与一对所述前部侧方框架的后部区域接合;以及
电源单元,其配置于所述地板的下方,
所述车辆的下部结构的特征在于,
所述地板具备:一对加强板部,它们与各所述前部侧方框架的后部区域接合,且覆盖所述后部区域的上方;以及地板主体部,其构成所述加强板部以外的部分,
所述加强板部形成为比所述地板主体部高强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下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的下部结构还具备在所述车室的侧部下方延伸的左右一对下边梁,
各所述前部侧方框架的后端部与构成所述车身强度构件的左右的对应的所述下边梁结合,
各所述加强板部与左右的对应的所述下边梁接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渡部知央金子贯志芳贺辉千野峻吾权田圭介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