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加热器用燃烧器的燃料扩散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58325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该装置由带有插装在上述汽化室内所设回转轴前端、形成有多个带凹槽的折曲的下法兰盘的雾化盘、安装在上述雾化盘的下法兰盘上的支承台,装在上述支承台上,带有位于上述凹槽内形成有多个斜凹槽的折曲的上法兰盘的盖子所组成。其效果是从雾化盘往汽化室内喷入的未雾化状态燃料的上下喷出角增大,喷出的燃料量遍及整个汽化室各处,分布均匀,汽化效率及燃烧效率提高,从而实现完全燃烧。另外,该装置结构简单,不产生焦油,在开始燃烧及灭火时均不会因不完全燃烧而产生臭味。(*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一种将未雾化状态的液体燃料和从外部供入的燃烧用空气加热,在汽化了的混合气中点火,从而形成火焰的旋转加热器用燃烧器,特别是一种向整个汽化室内均匀广泛地喷射液体燃料,使之完全汽化,完全燃烧的旋转加热器用燃烧器的燃料扩散装置。一般情况下,旋转加热器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贮存液体燃料L的燃料箱1被固定在底板2上。该燃料箱的上侧处,为了让经该侧设置的空气过滤器3吸入的燃烧用空气强制向其上方供给而设置的内螺旋桨设置在回转轴11a上,在马达M的驱动下旋转,上述马达M的周围连接有围住马达M以使让由内螺旋桨4吸入的空气通过送风筒5,其上侧处设有内部汽化室,连有外部燃烧器7。上述汽化室6由上盖8和下盖9构成,在汽化室6和外部燃烧器7之间设有内部燃烧器10,该内部燃烧器10的上部形成多个火焰孔10a。汽化室b的内部、沿马达M的回转轴11b延伸,在位于该回转轴11b的上端侧固定有喷射来自喷咀16的液体燃料L的雾化盘12,雾化盘12上部可转动地设置有将自喷咀16喷出的雾化状态的液体燃料L与燃烧用空气混合并汽化的雾化风扇13。雾化盘12中通过安装在燃料箱1上部靠电子泵14供应燃料的导管15将液体燃料1供给喷咀16。内部和外部燃烧器10、7的上端安装有燃烧器盖17,其一侧周边上朝着火焰孔10a固定有通过放电产生火花的点火器18,点火器18相对的一侧设置有火花感应棒19。另一方面,在汽化室6下盖9的下底面上插装有加热从喷咀16喷出的液体燃料L及由内螺旋桨供给的燃烧用空气的予热加热器20,该予热加热器20的一侧以相接触的方式安置有感知温度以使之保持在一定程度上的热敏电阻21。这样,这种结构的旋转加热器随着固定在由马达M驱动的回转轴11a上的内螺旋桨4的转动将外界的燃烧用空气经空气滤清器3吸入强制供入送风筒5中,而由于电子泵14的运转,液体燃料则沿燃料供应导管15向上流动,通过喷咀16在雾化盘12中雾化。再者,随着马达M的转动,回转轴11b也转动,带动雾化盘12以及雾化风扇13转动,雾化盘12中从喷咀16喷出进行雾化的未雾化状态的液体燃料L由于雾化盘12的转动在离心力作用下喷入汽化室6中与燃烧用空气混合,再经过予热加热器20加热,让上述未雾化状态的液体燃料L与上盖8,下盖9的内壁接触汽化,燃烧用空气与汽化气体则通过雾化风扇13的转动混合成为混合气。该混合气体经过下盖9上形成的通孔9a从内部及外部燃烧器10、7之间上升,并从内部燃烧器10上形成的火焰孔10a喷出。而后,从火焰孔10a喷出的混合气与由点火器18产生的火花接触点燃而形成火焰。然而,这种结构的旋转加热器是在汽化室6内喷雾的,因而液体燃料的喷雾量、扩散范围等对燃烧状态、燃烧效率等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上述装置如图2所示,在上盖8及下盖9形成的汽化室6内,与马达M同轴的回转轴11b的前端连接着有开口12a的雾化盘12,其上侧固定有让因回转轴11b的转动而汽化的混合气通过下盖9上形成的通孔9a送至内部燃烧器10的位于火焰孔10a一侧的雾化风扇13。该雾化盘12上侧部形成有让未雾化状态的液体燃料L喷出的喷出口22。如上所述,以往的旋转加热器用燃烧器的结构是在马达M的驱动下回转轴11b转动,在雾化盘12及雾化风扇13转动同时,通过燃料供给导管15向雾化盘12内供给的液体燃料由于雾化盘12转动的离心力而沿雾化盘12内侧壁上升,从喷出口22喷入汽化室6而形成雾化。然而,上述以往的旋转加热器用燃料器的燃料扩散装置由于从雾化盘12上周部形成的喷出口22的间隙喷出的燃料上下喷射力小,因而汽化效率低下,这不仅是产生不完全燃烧的起因,而且还会带来产生焦油、发出令人不快的臭味的问题。本申请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带来的问题为目的提供一种增大汽化室内喷出燃料的喷射角,使之能够完全汽化、完全燃烧的旋转加热器用燃料器的燃料扩散装置。另外,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防止液体燃料产生焦油、进而在点火开始之初及灭火时不会因不完全燃烧而产生臭味的装置。为了完成上述目的,根据本申请,该装置是一种将由燃料供应导管供给的液体燃料从喷咀中喷出,通过马达回转轴的转动,因雾化盘的离心力而喷入汽化室内汽化,从而与燃烧用空气进合混合,经燃烧器盖上形成的火焰孔喷出形成火焰的旋转加热器用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它具有带有插装在上述汽化室内所设回转轴的前端、形成有多个带凹槽的折曲的下法兰盘的雾化盘;安装在上述雾化盘的下法兰盘上的支承台;装在上述支承台上,位于上述凹槽内带有形成多个斜凹槽的折曲的上法兰盘的盖子。图1是一般旋转加热器的整体侧视剖视图;图2是以往旋转加热器用燃烧器的扩散装置被切开了一部分的轴测图;图3是本申请的装置主要部分的分解轴测图;图4是本申请主要部分的部分轴测图;图5是本申请的燃烧器部分的侧视剖视图。图中6是汽化室,11a,11b为回转轴,30是雾化盘,31是下法兰盘,31a为凹槽,32为支承台,33是盖子,35是上法兰盘,35a是斜凹槽。下面参照附图对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进行详述。对于与图1和图2中相同部分用相同的标号表示。如图3和图5所示,雾化盘30带有随马达M的回转轴11b的转动因离心力而从喷咀喷出未雾化状态液体燃烧喷出物。该雾化盘30在上周形成有下法兰盘31,向外周形成弯折、在下法兰盘31上弯折成多道凹槽31a,并且在没有凹槽31a的其它位置处通过点焊设置有支承台32。上述支承台32向外形成有折曲的多个支承片32a。其中部形成有多个突起32b。上述支承台32上侧设置有盖子33,该盖子33的上端形成有让支承台32上形成的突起32b插入的多个通孔34,其边缘处弯折形成法兰盘35,在上法兰盘35上与下法兰盘31的凹槽31a对应位置形成有扩大未雾化状态液体燃料喷出范围的弯折的斜凹槽35a。与支承台32对应的位置形成有用来与下法兰盘31保持一定间隙的突出于下周部的下突起35b。雾化盘30的支承台31上部装有盖子33,并通过盖子33的上法兰盘35上形成的下突起35b使雾化盘30的下法兰盘31与上法兰盘35之间形成一定间隙,另外凹槽31a与斜凹槽35a之间处如图4所示形成有扩散燃料的喷出口36,使燃料的喷出范围可以变得更为扩散。本申请所述上述结构的装置如图5所示,连接在马达M的回转轴11b上部,通过马达M的驱动使回转轴11b转动,雾化盘30和盖子33便同时转动。再有,通过燃料供应导管15供给的液体燃料从喷咀16喷入雾化盘30中,因雾化盘30回转的离心力而沿雾化盘30的内壁面上升,从上、下法兰盘35、31之间形成的一定间隙以及凹槽31a与斜凹槽35a之间形成的喷出口36喷出到汽化室6中。最后,由于斜凹槽35a是倾斜的,因而通过喷出口36喷出的未雾化状态液体燃料的喷出角度及范围会变得更大,并且均匀喷入汽化室6中。因而,经予热加热器20予热的汽化室6壁面一旦与未雾化状态燃料接触,完全汽化成汽化气体与燃烧用空气一齐上升,并从燃烧器盖37侧壁上形成的多个火焰孔37a喷出。而后,由点火器38产生火花,从而形成火焰使汽化气体开始完全燃烧。如上所述,根据本申请的装置,在雾化盘与盖子接合时,不仅通过上法兰盘底面上形成的下突起构成一定间隙,而且还使雾化盘的下法兰盘上形成的凹槽与盖子上形成的斜凹槽互相对置设置形成喷出口,从而使自雾化盘向汽化室中喷出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旋转加热器用燃烧器的燃料扩散装置,该装置将由燃料供应导管供给的液体燃料从喷咀中喷出,通过马达回转轴的转动因雾化盘的离心力而喷入汽化室内汽化,从而与燃烧用空气进行混合,经燃烧器盖上形成的火焰孔喷出形成火焰,其特征在于它具有:带有插装在上述汽化室内所设回转轴前端、形成有多个带凹槽的折曲的下法兰盘的雾化盘;安装在上述雾化盘的下法兰盘上的支承台;装在上述支承台上带有位于上述凹槽内形成多个斜凹槽的折曲的上法兰盘的盖子。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钟活
申请(专利权)人: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