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挂车的翻转后坡道车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80519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7 21: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半挂车的翻转后坡道车架结构,涉及货物的运输领域,包括纵梁、副梁、横梁和翻转后坡道,所述纵梁为车架后端的主梁,由腹板和翼板焊接组成工字型结构,且腹板上切割出多个均匀分布的工字槽和圆孔,横梁穿过纵梁腹板上的工字槽与纵梁装配连接,横梁两侧与副梁焊接围成车架后端主体,纵梁贯穿车身且其底端连接有翻转后坡道,翻转后坡道由肋板和盖板焊接组成空心结构,且翻转后坡道分为固定端和自由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翻转后坡道车架后端设计为倾斜坡道,可通过销轴翻转。翻转打开时,实现坡道卸载;翻转闭合时,车架后端水平,且有滚筒过渡阶差,车架最小地离间隙变为可调,便于装卸货物,且成本较低。

A frame structure of turning back ramp of semi-trail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半挂车的翻转后坡道车架结构
本技术涉及货物的运输领域,具体是一种半挂车的翻转后坡道车架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半挂车的后端,多为水平桁架式结构,桁架位于轮胎之上,与轮胎间距较大,且桁架与地面平行无过渡。由于受轮胎、悬架等附件的安装高度及车架自有的结构厚度影响,导致半挂车后端与地面距离较大,装货困难。少部分半挂车的后端,安装液压弹簧尾部,可实现车辆载货区与地面的连接,然而结构笨重,且液压缸采购及维修成本较高,经济性低。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半挂车的翻转后坡道车架结构来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要解决的问题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半挂车的翻转后坡道车架结构,在翻转后坡道车架后端设计为倾斜坡道,可通过销轴翻转。翻转打开时,实现坡道卸载;翻转闭合时,车架后端水平,且有滚筒过渡阶差,车架最小地离间隙变为可调,便于装卸货物,且成本较低,从而解决了上述背景故事中提到的问题。2.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半挂车的翻转后坡道车架结构,包括纵梁、副梁、横梁和翻转后坡道,所述纵梁为车架后端的主梁,由腹板和翼板焊接组成工字型结构,且腹板上切割出多个均匀分布的工字槽和圆孔,横梁穿过纵梁腹板上的工字槽与纵梁装配连接,横梁两侧与副梁焊接围成车架后端主体,纵梁贯穿车身且其底端连接有翻转后坡道,翻转后坡道由肋板和盖板焊接组成空心结构,且翻转后坡道分为固定端和自由端,并且自由端与通过销轴与固定端装配连接,翻转后坡道的固定端与纵梁焊接。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翻转后坡道的自由端底部安装有滚筒。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翻转后坡道的固定端上连接有用于固定自由端的挂钩。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纵梁两侧焊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轮胎过渡甲板,轮胎过渡甲板由肋板和盖板焊接组成空心结构。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翻转后坡道的自由端下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护软垫。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在翻转后坡道车架后端设计为倾斜坡道,可通过销轴翻转。翻转打开时,实现坡道卸载;翻转闭合时,车架后端水平,且有滚筒过渡阶差,车架最小地离间隙变为可调,便于装卸货物,且成本较低。2.本技术在翻转后坡道的自由端底部安装有滚筒,翻转后自由端底部的滚筒朝上,起到滑轮的作用,平缓阶差,方便推卸货物。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半挂车的翻转后坡道车架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半挂车的翻转后坡道车架结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局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纵梁;2、副梁;3、横梁;4、轮胎过渡甲板;5、翻转后坡道;6、挂钩;7、圆孔;8、工字槽;9、防护软垫;10、滚筒;51、固定端;52、自由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半挂车的翻转后坡道车架结构,包括纵梁1、副梁2、横梁3和翻转后坡道5,所述纵梁1为车架后端的主梁,由腹板和翼板焊接组成工字型结构,且腹板上切割出多个均匀分布的工字槽8和圆孔7,横梁3穿过纵梁1腹板上的工字槽8与纵梁1装配连接,横梁3两侧与副梁2焊接围成车架后端主体,纵梁1贯穿车身且其底端连接有翻转后坡道5,翻转后坡道5由肋板和盖板焊接组成空心结构,且翻转后坡道5分为固定端51和自由端52,并且自由端52与通过销轴与固定端51装配连接,翻转后坡道5的固定端51与纵梁1焊接,从而满足车身宽度,且翻转后坡道5的固定端51上连接有用于固定自由端52的挂钩6。所述纵梁1两侧焊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轮胎过渡甲板4,轮胎过渡甲板4由肋板和盖板焊接组成空心结构,强度高且重量轻,轮胎过渡甲板4位于轮胎之间,合理利用轮胎空隙,满足车身宽度,可有效的降低车身高度。翻转后坡道车架后端,纵梁1为受力主梁,机构前端纵梁1、副梁2和横梁3交叉共同承重,机构后端纵梁1与轮胎过渡甲板4共同承重。翻转后坡道5的自由端52与固定端51通过销轴转动连接,从而实现车身最小地理间隙的调整,当自由端52翻转向下时,与固定端51坡道连为一体,坡道加长,方便装卸货物,自由端52翻转向上时,挂钩6将自由端52卡住锁紧,固定端51坡道得到补偿,上端达到水平,车身水平方向得到延长,并且由于翻转后坡道5的自由端52底部安装有滚筒10,翻转后自由端52底部的滚筒10朝上,起到滑轮的作用,平缓阶差,方便推卸货物。当装卸货物的台阶低于车架高度时,打开翻转后坡道5,后坡道长度得到延长,离地间隙变小,可推/卸货物上/下车,且翻转后坡道5的自由端52下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护软垫9,从而增大了与物体之间的摩擦力,提升装置的稳定性;当装卸货物的台阶高于车架高度时,旋转翻转后坡道5,用挂钩6将自由端52卡住锁紧,固定端51坡道斜坡得到补偿,上端达到水平,车身水平方向得到延长;同时自由端52底部的滚筒10朝上,起到滑轮的作用,过渡阶差,利于推卸货物。在本实用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的限制,本实用中,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成型连接,也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术语在本实用中的具体含义。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半挂车的翻转后坡道车架结构,包括纵梁(1)、副梁(2)、横梁(3)和翻转后坡道(5),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1)为车架后端的主梁,由腹板和翼板焊接组成工字型结构,且腹板上切割出多个均匀分布的工字槽(8)和圆孔(7),横梁(3)穿过纵梁(1)腹板上的工字槽(8)与纵梁(1)装配连接,横梁(3)两侧与副梁(2)焊接围成车架后端主体,纵梁(1)贯穿车身且其底端连接有翻转后坡道(5),翻转后坡道(5)由肋板和盖板焊接组成空心结构,且翻转后坡道(5)分为固定端(51)和自由端(52),并且自由端(52)与通过销轴与固定端(51)装配连接,翻转后坡道(5)的固定端(51)与纵梁(1)焊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半挂车的翻转后坡道车架结构,包括纵梁(1)、副梁(2)、横梁(3)和翻转后坡道(5),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1)为车架后端的主梁,由腹板和翼板焊接组成工字型结构,且腹板上切割出多个均匀分布的工字槽(8)和圆孔(7),横梁(3)穿过纵梁(1)腹板上的工字槽(8)与纵梁(1)装配连接,横梁(3)两侧与副梁(2)焊接围成车架后端主体,纵梁(1)贯穿车身且其底端连接有翻转后坡道(5),翻转后坡道(5)由肋板和盖板焊接组成空心结构,且翻转后坡道(5)分为固定端(51)和自由端(52),并且自由端(52)与通过销轴与固定端(51)装配连接,翻转后坡道(5)的固定端(51)与纵梁(1)焊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勇卫向红李鑫浩张利萍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凯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