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家庆专利>正文

环保式非燃料油品燃料化改进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57956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环保式非燃料油品燃料化改进装置,其至少包括:壳体、内筒、弹簧、筛板、粒状陶瓷、超微碎装置、进油管及出油管;其中壳体呈一中空柱状,两端各设一锥筒并设有固定螺帽;组合时,粒状陶瓷装于内筒中,内筒两端各装设一两端均连设有筛板的弹簧,将内筒置于壳体中,壳体两端的锥筒及固定螺帽形成的空间内各组设一超微碎装置,并分别连接一进油管及一出油管,本发明专利技术使非燃料油品可供作燃油使用。(*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一种燃料化改进装置,特别是指一种使油品细致化燃烧效率佳,废气量极低的环保式燃料化改进装置。由于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燃料油品的消耗和浪费日益严重,伴随而来的是资源持续增加开采、消耗,但天然储藏的石油资源终有枯竭的一日,故,以人为加工产生供应的植、动物油,加工废气的油品作为燃料油的代替品,成为研究突破的重要目标;同时近来人们环保意识的觉醒与提高,针对整个地球生态的保护以及各项资源的节约,成为最受重视的热门课题,对于燃料油燃烧后产生的废气等污染,都有严格的要求,而动、植物油以至于回收油品等,因燃点较高或含大量杂质等因素,若转作燃料油使用,均燃烧效果不佳并不适用,若强行燃烧则产生大量废气,且形成积碳影响内燃机运转,故长久以来一直被定位为不适宜作为燃料使用的非燃料油品。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环保式非燃料油品燃料化改进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专利技术由壳体、内筒、一组弹簧、一组筛板、一组粒状陶瓷、一组超微碎装置、进油管和出油管所组成;其中超微碎装置,使油品的粒子更为细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扩大,燃料更容易充份的完全燃烧,燃烧效率提高,可使已往被认定不适于作为燃油使用的非燃料油品,均可燃烧作为能源使用,确保能源的供给,同时减少开采矿藏对生态造成的伤害,此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依本专利技术的此种环保式非燃料油品燃料化改进装置,其通过特殊结晶的粒状陶瓷,使经超微碎处理的油品粒子再进行离子交换,令其分子更活性化,提高氧化的效果,油品得以更充分完全燃烧,减低废气的产生,确保空气的清新达到有效环保的效果,并有效防止内燃机产生积碳,此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此种环保式非燃料品燃料化改进装置,其可增设预热装置,使所取燃烧的油料受热而降低粘度,使微碎的效果更为显著、燃烧时喷射效率提高,燃烧效果更佳,此为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至于本专利技术的详细构造,运用原理与产生的功效,则参照下列依图示的说明,即可达到完全的了解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具体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具体实施例的平面剖示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具体实施例超微碎装置的平面剖示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另一较佳具体实施例的平面剖示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又一较佳具体实施例的平面剖示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具体实施例的使用情况平面示意图。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具体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同参图2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具体实施例的平面剖示图,由该图中可看出本专利技术的环保式非燃料油品燃料化改进装置,其至少包括一壳体1、一内筒2、一组弹簧3、32、一组筛板4、42、43、44,一组粒状陶瓷5、一组超微碎装置6、62,一进油管7及一出油管8所组成;其中壳体1呈一中空柱状,两端各设一锥筒11、112,并设有固定螺帽11、112;筛板4、42、43、44上设有多个细微小孔;当组合时,将粒状陶瓷5装于内筒2中,弹簧3两端连设筛板4、42(弹簧32两端连设筛板43、44),并将前述的弹簧及筛板组设于内筒2的两端,内筒2组装于壳体1内,以锥筒11、112加以固定,超微碎装置6、62设于锥筒的两端,于一末端连接进油管7并以固定螺帽12固定;当另一末端连接出油管8并以固定螺帽122固定,当使用时,油品自进油管7进入,经超微碎装置6使粒子细致化,再通过弹簧3两端连设的筛板4、42,再次予以细致化,且控制油品的流量,通过粒状陶瓷5使油料进行离子交换呈活性化,并经过另一端的筛板43、44,及通过另一超微碎装置62,再次加以细致化,最后由出油管8导出供热燃机燃烧使用。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具体实施例超微碎装置的平面剖示图,由图中可知,超微碎装置是由两片微碎刀片61交叉且呈螺旋状设置于一中空管中。图4为本专利技术另一较佳具体实施例的平面剖示图,由参图5为本专利技术又一较佳具体实施例的平面剖示图,可看出,本专利技术可于内筒2中加设一电热管9,适度将油品预热,以降低其粘度使油料的被喷射状态更微细化,使燃料更容易完全的燃烧,提高燃烧效率,且其装设方式可将导线于外壳1的端部引出(如图4),也可于外壳1的侧壁引出(如图5)。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具体实施例的使用情况平面示意图,由图中可看出,本专利技术的使用方式为,将油品自贮油筒02中引出本体01,加以细致化、活性化后,由油泵03送入热燃机04中供燃烧使用。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环保式非燃烧油品燃料化改进装置,确实具有使油品的粒子更细微化、分子更活性化,燃烧更完全,增加燃烧效率、减低废气的排放,并有效防止产生积碳,有利环保而使非燃料油品燃料化供作燃油使用等功效。权利要求1.一种环保式非燃料油品燃料化改进装置,其至少包括壳体(1)、内筒(2)、一组弹簧(3)、(32)、一组筛板(4)、(42)、(43)、(44)、一组粒状陶瓷(5)、一组超微碎装置(6)、(62)、进油管(7)和出油管(8);其特征在于其中壳体(1)呈一中空柱状,两端各设一锥筒(11)、(112),并设有固定螺帽(12)、(122),筛板(4)、(42)(43)、(44)上设有多个细微小孔;超微碎装置(6)、(62)是由两片微碎刀片(61)交叉并呈螺旋状设置于一中空管中;粒状陶瓷(5)装于内筒(2)中,弹簧(3)两端连设筛板(4)、(42),弹簧(3)两端连设筛板(43)、(44),前述的筛板组设于内筒(2)的两端,内筒(2)组装于壳体(1)内,以锥筒(12)、(112)加以固定,超微碎装置(6)、(62)设于锥筒的两端,于一末端连接进油管(7)并以固定螺帽(12)固定,另一末端连接出油管(8)并以固定螺帽(122)固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保式非燃料油品燃料化改进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内筒(2)中设有电热管(9)。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是一种环保式非燃料油品燃料化改进装置,其至少包括:壳体、内筒、弹簧、筛板、粒状陶瓷、超微碎装置、进油管及出油管;其中壳体呈一中空柱状,两端各设一锥筒并设有固定螺帽;组合时,粒状陶瓷装于内筒中,内筒两端各装设一两端均连设有筛板的弹簧,将内筒置于壳体中,壳体两端的锥筒及固定螺帽形成的空间内各组设一超微碎装置,并分别连接一进油管及一出油管,本专利技术使非燃料油品可供作燃油使用。文档编号F23D11/36GK1340677SQ00119760公开日2002年3月20日 申请日期2000年8月28日 优先权日2000年8月28日专利技术者米丸明 申请人:林家庆, 魏美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环保式非燃料油品燃料化改进装置,其至少包括壳体(1)、内筒(2)、一组弹簧(3)、(32)、一组筛板(4)、(42)、(43)、(44)、一组粒状陶瓷(5)、一组超微碎装置(6)、(62)、进油管(7)和出油管(8);其特征在于:其中壳体(1)呈一中空柱状,两端各设一锥筒(11)、(112),并设有固定螺帽(12)、(122),筛板(4)、(42)(43)、(44)上设有多个细微小孔;超微碎装置(6)、(62)是由两片微碎刀片(61)交叉并呈螺旋状设置于一中空管中;粒状陶瓷(5)装于内筒(2)中,弹簧(3)两端连设筛板(4)、(42),弹簧(3)两端连设筛板(43)、(44),前述的筛板组设于内筒(2)的两端,内筒(2)组装于壳体(1)内,以锥筒(12)、(112)加以固定,超微碎装置(6)、(62)设于锥筒的两端,于一末端连接进油管(7)并以固定螺帽(12)固定,另一末端连接出油管(8)并以固定螺帽(122)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米丸明
申请(专利权)人:林家庆魏美丽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