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四川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自控温压板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7579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5 14: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控温压板模具,属于模具领域。包括上模板、设置在上模板底端的下模板以及设置在上模板内的温控装置;温控装置包括设置在上模板内的多根第一加热管、设置在上模板内的冷却组、设置在上模板内的多根第一热电偶以及与第一热电偶的信号输出端连接的控制组,控制组包括与第一热电偶的信号输出端连接的PLC控制器以及分别与第一加热管与冷却组连接的电源,PLC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与电源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模具整体的均匀加热、冷却以及模具局部位置的加热、冷却,提高注塑件的成型质量和成型效率。

A kind of mould for automatic temperature pressing pl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控温压板模具
本技术涉及模具
,具体涉及一种自控温压板模具。
技术介绍
对于注塑模具冷却,通常采用模温机或冷水机。通常对于同一付模具的各模穴采用同一设定温度,但对于尺寸公差范围要求精确的注塑零件,这种做法很难通过调节模具冷却温度实现不同模穴注塑零件尺寸公差的有效控制。模具温度是指模具型腔和型芯的表面温度。模具温度是否合适、均一与稳定,对塑料熔体的充模流动、固化定型、生产效率及塑件的形状、外观和尺寸精度都有重要的影响。在模具中设置温度调节系统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控制模具的温度,使注射成型塑件有良好的产品质量和较高的生产效率。工程塑料制件的模具越来越复杂,使得设定合理有效的模具温度控制越来越困难。除了简单的零件,配备模具温度控制系统需认真对待。对于模具温度控制,在模具设计阶段必须考虑成型品的模具温度控制。而对于复杂形状的工件,传统模具温控装置难以实现均匀或根据不同部位作出相应的温控,这都不利于获取高质量的产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自控温压板模具,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自控温压板模具,包括上模板、设置在上模板底端的下模板以及设置在上模板内的温控装置;温控装置包括设置在上模板内的多根第一加热管、设置在上模板内的冷却组、设置在上模板内的多根第一热电偶以及与第一热电偶的信号输出端连接的控制组,控制组包括与第一热电偶的信号输出端连接的PLC控制器以及分别与第一加热管与冷却组连接的电源,PLC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与电源连接。本技术中当上模板需要实现均匀的整体温度提高时,操作人员通过PLC控制器控制电源向每一根第一加热管供电,第一加热管在工作状态下对上模板进行加热直到上模板达到规定温度,然后第一热电偶对上模板进行整体的温度测量,将信号输出到PLC控制器内,当每一根第一热电偶测量到的温度均达到标准值时,PLC控制器在断开电源停止向第一加热管供电。同理当上模板需要实现均匀的整体温度降低时,PLC控制器控制电源向冷却组供电,对上模板进行冷却直到上模板降低到规定温度。当上模板需要实现局部的温度提高时,操作人员通过PLC控制器控制电源向上模板对应位置的第一加热管供电,第一加热管在工作状态下对上模板进行加热直到上模板达到规定温度,然后上模板对应位置的第一热电偶对上模板进行局部温度测量,将信号输出到PLC控制器内,当上模板对应位置的第一热电偶测量到的温度均达到标准值时,PLC控制器在断开电源停止向第一加热管供电。同理当上模板需要实现局部温度降低时,PLC控制器控制电源向上模板对应位置的冷却组供电,对上模板进行冷却直到对应位置的上模板降低到规定温度。作为优选,冷却组包括设置在上模板外侧的第一总水管、设置在相邻第一加热管之间并分别与第一总水管连通的第一分水管以及与第一总水管连通并与电源连接的冷却水泵。本技术中冷却水泵将冷却水通过第一总水管输送到每一个第一分水管,实现了整体均匀冷却或根据不同部位作出相应的温度冷却。作为优选,第一分水管上设有与电源连接的第一电磁阀。本技术通过设置在第一分水管上并与电源连接的第一电磁阀,当操作人员希望实现了整体均匀冷却时,PLC控制器则控制打开所有第一电磁阀,使冷却水进入第一分水管中,当操作人员希望不同部位作出相应的温度冷却时,则打开相应位置的第一分水管的第一电磁阀,使冷却水进入相应位置的第一分水管中,对不同部位作出相应的温度冷却。作为优选,下模板内设有多根与电源连接的第二加热管。本技术通过设置在下模板内的第二加热管对下模板进行加热,实现了PLC控制器对下模板实现均匀的整体温度提高以及局部的温度提高。作为优选,下模板外侧设有与冷却水泵连通的第二总水管,相邻的第二加热管之间设有分别与第二总水管连通的第二分水管,作为优选,第二分水管上设有与电源连接的第二电磁阀。本技术中冷却水泵将冷却水通过第二总水管输送到每一个第二分水管,并通过分别与电源连接的第二电磁阀,实现了下模板整体均匀冷却或根据不同部位作出相应的温度冷却。作为优选,下模板内设有多根的第二热电偶,第二热电偶的信号输出端与PLC控制器连接。作为优选,第二热电偶均匀分布在下模板内。本技术通过均匀分布在下模板内第二热电偶,实现了对下模板各个位置完整全面的温度监测。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中操作人员根据零件的注塑要求,通过PLC控制器控制电源向上模板相应位置的第一加热管供电,第一加热管将上模板加热到规定温度,然后第一热电偶对上模板进行整体的温度测量,将信号输出到PLC控制器内,当每一根第一热电偶测量到的温度均达到标准值时,PLC控制器在断开电源停止向第一加热管供电。同理当上模板需要实现相应位置的温度降低时,PLC控制器控制电源向冷却组供电,对上模板进行冷却直到上模板降低到规定温度。本技术实现了模具整体的均匀加热、冷却以及模具局部位置的加热、冷却,提高注塑件的成型质量和成型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加热状态下的流程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冷却状态下的流程示意图。图中:1-上模板;2-下模板;3-温控装置;31-第一加热管;32-冷却组;33-第一热电偶;34-控制组;341-PLC控制器;342-电源;321-第一总水管;322-第一分水管;323-冷却水泵;4-第一电磁阀;5-第二加热管;6-第二总水管;61-第二分水管;7-第二电磁阀;8-第二热电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参见图1到图3,本技术包括上模板1以及设置在上模板1底端并与上模板1配合使用的下模板2,上模板1内设有用于对上模板1进行整体以及局部温度控制的温控装置3。温控装置3包括设置在上模板1内的四根第一加热管31、设置在上模板1内的并用于对上模板1进行冷却的冷却组32、设置在上模板1内并用测量上模板1温度的五根第一热电偶33以及与第一热电偶33的信号输出端连接的控制组34,控制组34包括分别与每一根第一热电偶33的信号输出端连接的PLC控制器341以及分别与每一根第一加热管31与冷却组32连接的电源342,PLC控制器341的信号输出端与电源342连接并控制电源342对第一加热管31以及冷却组32的供电。,本技术中当上模板1需要实现均匀的整体温度提高时,操作人员通过PLC控制器341控制电源342向每一根第一加热管31供电,第一加热管31在工作状态下对上模板1进行加热直到上模板1达到规定温度,然后第一热电偶33对上模板1进行整体的温度测量,将信号输出到PLC控制器341内,当每一根第一热电偶33测量到的温度均达到标准值时,PLC控制器341在断开电源342停止向第一加热管31供电。同理当上模板1需要实现均匀的整体温度降低时,PLC控制器341控制电源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控温压板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板(1)、设置在上模板(1)底端的下模板(2)以及设置在上模板(1)内的温控装置(3);所述温控装置(3)包括设置在上模板(1)内的多根第一加热管(31)、设置在上模板(1)内的冷却组(32)、设置在上模板(1)内的多根第一热电偶(33)以及与第一热电偶(33)的信号输出端连接的控制组(34),所述控制组(34)包括与第一热电偶(33)的信号输出端连接的PLC控制器(341)以及分别与第一加热管(31)与冷却组(32)连接的电源(342),所述PLC控制器(341)的信号输出端与电源(342)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控温压板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板(1)、设置在上模板(1)底端的下模板(2)以及设置在上模板(1)内的温控装置(3);所述温控装置(3)包括设置在上模板(1)内的多根第一加热管(31)、设置在上模板(1)内的冷却组(32)、设置在上模板(1)内的多根第一热电偶(33)以及与第一热电偶(33)的信号输出端连接的控制组(34),所述控制组(34)包括与第一热电偶(33)的信号输出端连接的PLC控制器(341)以及分别与第一加热管(31)与冷却组(32)连接的电源(342),所述PLC控制器(341)的信号输出端与电源(342)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控温压板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组(32)包括设置在上模板(1)外侧的第一总水管(321)、设置在相邻第一加热管(31)之间并分别与第一总水管(321)连通的第一分水管(322)以及与第一总水管(321)连通并与电源(342)连接的冷却水泵(32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密邓莎何超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