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尘冷却装置及烟气监测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57255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5 11: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除尘冷却装置及烟气监测系统,属于环保设备技术领域,除尘冷却装置包括第一连接管、除尘管、多个第一凸起部、多个第二凸起部以及冷却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除尘冷却装置,烟气第一连接管进入到除尘管后,会多次与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发生接触,并在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上留下部分杂质,由于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间隔相错设置,烟气会连续地与各第一凸起部和各第二凸起部发生接触,可以较好的除去烟气中的杂质,然后烟气进入冷却组件中,达到降低烟气温度的目的,通过这种方式,先后除去烟气内的杂质、降低烟气的温度,减小烟气对烟气监测分析仪的损伤,提高烟气监测分析仪的使用寿命。

Dedusting cooling device and flue gas monitoring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除尘冷却装置及烟气监测系统
本技术属于环保设备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除尘冷却装置及采用了除尘冷却装置的烟气监测系统。
技术介绍
烟气监测系统主要是完成气态污染物监测、颗粒物监测和烟气参数监测。烟气监测分析仪直接吸取烟囱内的烟气,并对其进行监测,但是由于烟气内除了有害气体外,还常带有大量的杂质、灰尘等,并且烟气的温度非常高,高温且含较多杂质的烟气进入到烟气监测分析仪内,会有损烟气监测分析仪的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除尘冷却装置及烟气监测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高温且含杂质的烟气会降低烟气监测分析仪的使用寿命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除尘冷却装置,包括:第一连接管,一端用于与烟囱连接;除尘管,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连接;多个第一凸起部,固定设于所述除尘管的内壁上,用于阻挡烟气内的杂质;多个第二凸起部,固定设于所述除尘管与所述第一凸起部相对的内壁上,且与各所述第一凸起部一一对应交错设置,用于阻挡烟气内的杂质;冷却组件,一端与所述除尘管的另一端连接,另一端用于与烟气监测分析仪连接,用于降低烟气的温度。进一步地,所述冷却组件包括:内套管,一端与所述除尘管的另一端连接,另一端用于与烟气监测分析仪连接;外套管,套设于所述内套管外,且与所述内套管固定连接,所述外套管的内壁与所述内套管的外壁之间设有用于容放低温介质的封闭空间。进一步地,所述外套管的外壁上还设有与所述封闭空间相连通的进液管和出液管。进一步地,所述除尘管内设有多个用于容纳烟气内杂质的环形槽,各所述环形槽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凸起部和所述第二凸起部之间。进一步地,所述除尘管自上而下螺旋设置,所述除尘管的下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管连接,上端与所述冷却组件的下端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管内设有用于阻挡烟气内灰尘块的过滤网。进一步地,所述冷却组件还包括:容纳筒,上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管连通,下端设有用于封堵所述容纳筒的封堵,所述容纳筒位于所述过滤网远离所述除尘管的一侧,用于收纳烟气内的灰尘块。进一步地,所述除尘冷却装置还包括:安装座,设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一连接管、所述除尘管和所述冷却组件的容纳腔;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穿过所述容纳腔的外壁用于与烟囱连接,所述冷却组件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容纳腔的外壁用于与烟气监测分析仪连接。本技术提供的除尘冷却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除尘冷却装置,烟囱内的烟气首先经过第一连接管进入到除尘管内,烟气内的杂质在穿过除尘管时,会多次与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发生接触,并在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上留下部分杂质,且各第一凸起部和各第二凸起部间隔相错设置,烟气会连续地与各第一凸起部和各第二凸起部发生接触,可以较好的除去烟气中的杂质,然后烟气进入冷却组件中,达到降低烟气温度的目的,通过这种方式,先后除去烟气内的杂质、降低烟气的温度,减小烟气对烟气监测分析仪的损伤,提高烟气监测分析仪的使用寿命。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烟气监测系统,包括任意一项上述的除尘冷却装置。本技术提供的烟气监测系统,由于采用了上述的除尘冷却装置,因此可以有效地减小烟气对烟气监测分析仪的损伤,提高烟气监测分析仪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除尘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3为图1中B处的放大图。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1、第一连接管;11、过滤网;12、连接筒;2、除尘管;21、第一凸起部;22、第二凸起部;23、环形槽;3、第二连接管;31、阀门;4、安装座;41、容纳腔;42、第一支撑板;421、卡槽;43、第二支撑板;5、烟囱;6、烟气监测分析仪;7、冷却组件;71、内套管;72、外套管;73、封闭空间;74、进液管;75、出液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和图2,现对本技术提供的除尘冷却装置进行说明。一种除尘冷却装置,包括第一连接管1、除尘管2、多个第一凸起部21、多个第二凸起部22以及冷却组件7,第一连接管1的一端用于与烟囱5连接;除尘管2的一端与第一连接管1的另一端连接,另一端用于烟气监测分析仪6连接;多个第一凸起部21固定设于除尘管2的内壁上,用于阻挡烟气内的杂质;多个第二凸起部22固定设于除尘管2与第一凸起部21相对的内壁上,且与各第一凸起部21一一对应交错设置,用于阻挡烟气内的杂质;冷却组件7的一端与除尘管2的另一端连接,另一端用于与烟气监测分析仪6连接,用于降低烟气的温度。本技术提供的除尘冷却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烟囱5内的烟气首先经过第一连接管1进入到除尘管2内,烟气内的杂质在穿过除尘管2时,会多次与第一凸起部21和第二凸起部22发生接触,并在第一凸起部21和第二凸起部22上留下部分杂质,且各第一凸起部21和各第二凸起部22间隔相错设置,烟气会连续地与各第一凸起部21和各第二凸起部22发生接触,可以较好的除去烟气中的杂质,然后烟气进入冷却组件7中,达到降低烟气温度的目的,通过这种方式,先后除去烟气内的杂质、降低烟气的温度,减小烟气对烟气监测分析仪6的损伤,提高烟气监测分析仪的使用寿命。第一凸起部21的延伸长度与第二凸起部22的延伸长度之和大于除尘管2的管内直径,既可以增大烟气与第一凸起部21和第二凸起部22的接触面积,也增长了烟气在管道的运动距离。第一凸起部21和第二凸起部22可采用板状结构,并且可在第一凸起部21和第二凸起部22上设置凹槽,使与第一凸起部21和第二凸起部22接触碰撞而留下杂质可以落回凹槽中暂存。除尘管2可采用多节短管拼接而成,并与清理管内的杂质。除尘管2的上端通过第二连接管3与烟气监测分析仪6连接,设置第二连接管3为直管,使从除尘管2螺旋流动的烟气经过第二连接管3可以转变为较为稳定的气体,再进入到烟气监测分析仪6中。可设置支架将第一连接管1支撑起来,使第二支撑管平稳地位于较高处与除尘管2的上端连接。第二连接管3上设有用于控制第二连接管3通断的阀门31,设置阀门31于第二连接管3上,使工作人员可以先将烟气置于除尘管2内静置达到降尘的效果,然后打开阀门31使除尘管2内的烟气穿过第二连接管3进入到烟气监测分析仪6中。可在第二连接管3上设置流量计,便于控制进入烟气监测分析仪6的流量。请参阅图1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除尘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连接管,一端用于与烟囱连接;/n除尘管,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连接;/n多个第一凸起部,固定设于所述除尘管的内壁上,用于阻挡烟气内的杂质;/n多个第二凸起部,固定设于所述除尘管与所述第一凸起部相对的内壁上,且与各所述第一凸起部一一对应交错设置,用于阻挡烟气内的杂质;/n冷却组件,一端与所述除尘管的另一端连接,另一端用于与烟气监测分析仪连接,用于降低烟气的温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除尘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连接管,一端用于与烟囱连接;
除尘管,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连接;
多个第一凸起部,固定设于所述除尘管的内壁上,用于阻挡烟气内的杂质;
多个第二凸起部,固定设于所述除尘管与所述第一凸起部相对的内壁上,且与各所述第一凸起部一一对应交错设置,用于阻挡烟气内的杂质;
冷却组件,一端与所述除尘管的另一端连接,另一端用于与烟气监测分析仪连接,用于降低烟气的温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组件包括:
内套管,一端与所述除尘管的另一端连接,另一端用于与烟气监测分析仪连接;
外套管,套设于所述内套管外,且与所述内套管固定连接,所述外套管的内壁与所述内套管的外壁之间设有用于容放低温介质的封闭空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尘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管的外壁上还设有与所述封闭空间相连通的进液管和出液管。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管内设有多个用于容纳烟气内杂质的环形槽,各所述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荣太杜京国
申请(专利权)人:石家庄图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