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增益刹车指令传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6772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5 09:36
一种变增益刹车指令传感器及确定设计参数的方法,在刹车指令传感器中设置不同长度第一力感弹簧和第二力感弹簧,使变增益刹车指令传感器有不同的操纵力与行程增益,以满足飞机对不同着陆状态的要求。当飞机处于非正常着陆时,输出最大操纵力,指令传感器的行程达到最大,第一力感弹簧和第二力感弹簧同时工作,保证飞机安全刹车;当飞机处于正常着陆刹车,输出的操纵力不大于中值操纵力,仅第一力感弹簧工作,保证刹车过程中飞机不打滑,从而满足飞机各种着陆状态对刹车系统的要求,提高了刹车系统对飞机各起降状态的适应性,在飞机着陆刹车过程中减少机轮的防滑次数甚至不出现防滑,保证轮胎磨损均匀,提高了刹车机轮的使用寿命,提高了刹车效率。

Variable gain brake command sens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变增益刹车指令传感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飞机刹车系统领域,具体是一种变增益刹车指令传感器及确定设计参数的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飞机着陆重量越来越大、刹车速度越来越高,飞机防滑刹车系统同时满足正常着陆刹车、最大着陆刹车、正常着陆不放伞刹车、最大着陆不放伞刹车、中止起飞刹车要求,满足刹车要求的刹车压力变化范围很大,现有技术数字电传防滑刹车系统额定刹车压力必须满足飞机最严酷条件的刹车要求,所以数字电传防滑刹车系统设定的额定刹车压力较大。现有技术飞机数字电传防滑刹车系统普遍采用脚刹车、脚差动,输出的刹车压力与刹车脚凳力成正比,脚凳力越大输出的刹车压力越高,现有技术结构图具体见图1。刹车指令传感器的操纵力与行程增益为9.4N/mm,飞行员用的操纵力最小为脚蹬空行程为飞行员用的操纵力最大为脚蹬行程为操纵力与脚凳行程成正比。经检索,申请号为201710086646.X的专利技术专利提出一种指令传感器及其设计参数的确定方法为了保证飞行员踩刹车指令传感器中有力感,这个专利技术创造中设计了一个力感弹簧,这个专利技术创造对其使用的弹簧进行了参数设计计算。但是,这个专利技术创造也没有提到变增益要求,也不能满足飞机的多种使用状况,存在刹车过程必须靠飞行员的个人经验选择踩刹车脚蹬力和选择刹车力距的大小,刹车过程中人为因素较高,刹车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刹车过程中人为因素较高、刹车效率低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变增益刹车指令传感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变增益刹车指令传感器,包括壳体、定位套、复位弹簧、复位活塞、力感活塞、止动套和固定支架组件和力感弹簧。其中:所述壳体的一端用于安置电器元件,称为电子腔;该壳体的另一端用于安装机械组件,称为机械腔。所述固定支架组件的连接端固装在壳体电子腔的内孔中。固定支架组件固定在壳体电子腔一端端面。在所述机械腔外端端口安装有止动套。力感活塞位于所述机械腔内,并使该力感活塞的传力杆穿过所述止动套的中心孔,位于该止动套端面之外;该力感活塞的活塞端套装在复位活塞的外圆周表面。所述复位活塞位于该机械腔内并靠近所述电子腔一端。两根线位移传感器位于所述壳体内,一端位于所述定位套的中心孔内,另一端装入所述复位活塞端面的通孔中,并分别通过复位活塞固定螺母固定。位于所述力感活塞活塞端内的施压杆的端面与所述复位活塞外端面中心的施压杆凹槽相配合。在所述两根线位移传感器上分别套装有复位弹簧。所述力感弹簧位于该机械腔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力感弹簧包括第一力感弹簧和第二力感弹簧,并且所述第二力感弹簧套装在所述力感活塞的传力杆的外圆周上。所述第一力感弹簧套装在所述第二力感弹簧的外圆周上,并使该第一力感弹簧内端端面与所述力感活塞端面贴合。所述第一力感弹簧的工作圈数为8.5,钢丝直径为3mm,外径为30mm,内径为24mm,高度为94mm,节距为10.4,单圈变形量为6.57,工作圈数为8。所述第二力感弹簧的弹簧外径为20mm,弹簧的内径为15mm,钢丝直径为2.5mm,高度为48mm,工作圈数为3.8,弹簧节距为11.6,单圈变形量为2.83。本专利技术在不改变现有刹车系统接口的基础上,通过在刹车指令传感器中增加一个弹簧,即通过使用两个不同长度,不同操纵力与行程增益的弹簧,在刹车指令传感器中而设置中值操纵力和额定操纵力。本专利技术在刹车指令传感器中共设置了两个力感弹簧,即为第一力感弹簧和第二力感弹簧;使指令传感器具有两个不同的操纵力与行程增益,力感活塞与第一力感弹簧的一端连接,第一力感弹簧另一端与止动套连通,同时第二力感弹簧装在第一力感弹簧内部,第二力感弹簧的一端与止动套联通,第二力感弹簧的另一端悬空,当活动支架组件在力的作用下运动时,推动复位弹簧和复位活塞运动,第一力感弹簧随着复位活塞运动。当飞行员的操纵力不大于中值操纵力时,飞行员脚蹬行程大、操纵力小,一种变增益刹车指令传感器中第一力感弹簧被压紧,飞行员踩脚蹬的操纵力与一种变增益刹车指令传感器输出的刹车指令电压成正比;当飞行员踩脚蹬的操纵力大于中值操纵力并不大于最大操纵力时,第一力感弹簧和第二力感弹簧7两个力感弹簧同时被压缩,飞行员的操纵力增大、刹车指令传感器行程达到最大。刹车指令传感器输出与刹车指令传感器行程相对应的刹车指令电压。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指令传感器中设置两个不同长度的弹簧,即第一力感弹簧和第二力感弹簧,从而在一种变增益刹车指令传感器中设置了两种不同的操纵力与行程增益,可以满足飞机对不同着陆状态的要求;当飞机着陆时处于最大着陆刹车、正常着陆不放伞刹车、最大着陆不放伞刹车、中止起飞等严酷的刹车条件时,飞行员输出最大要求的操纵力,指令传感器的行程达到最大,第一力感弹簧和第二力感弹簧两个弹簧同时工作,保证飞机安全刹车;当飞机处于正常着陆刹车,小载荷状态刹车时,飞行员输出的操纵力不大于中值操纵力,只有第一力感弹簧工作,保证刹车过程中飞机不打滑。从而满足飞机各种着陆状态对刹车系统的要求,提高了刹车系统对飞机各起降状态的适应性,在飞机着陆刹车过程中减少机轮的防滑次数甚至不出现防滑,保证轮胎磨损均匀,提高了刹车机轮的使用寿命,提高了刹车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刹车指令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刹车指令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壳体;2.定位套;3.复位弹簧;4.复位活塞;5.力感活塞;6.第一力感弹簧;7.第二力感弹簧;8.止动套;9.活动支架组件;10.锁紧螺母;11.垫圈;12.密封圈;13.止动套螺母;14.复位活塞固定螺母;15.顶套;16.垫圈;17螺母;18.固定支架组件。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是一种变增益刹车指令传感器,所述刹车指令传感器包括壳体1、定位套2、复位弹簧3、复位活塞4、力感活塞5、第一力感弹簧6、第二力感弹簧7、止动套8、活动支架组件9、锁紧螺母10、垫圈11、密封圈12、止动套螺母13、复位活塞固定螺母14、顶套15、垫圈16、螺母17和固定支架组件18。其中:所述刹车指令传感器是对现有技术改进后得到。该刹车指令传感器包括活动支架组件9、锁紧螺母10、顶套15、固定支架组件18、壳体1、定位套2、复位弹簧3、复位活塞4、力感活塞5、第一力感弹簧6、第二力感弹簧7和止动套8。本实施例对现有技术的改进之处在于,在该刹车指令传感器中增加了一个第二力感弹簧7。所述刹车指令传感器的零件均为现有技术。所述壳体1的一端用于安置电器元件,称为电子腔;该壳体的另一端用于安装机械组件,称为机械腔。所述固定支架组件18的连接端装入壳体1电子腔的内孔中,并通过螺纹固连。垫圈16套装在该连接端的外圆周表面,并使该垫圈的内端面与所述壳体电子腔的外端面贴合。螺母17套装在该连接端的外圆周表面,并使该螺母的内端面与所述垫圈的外端面贴合。通过螺母17和垫圈16将固定支架组件18紧固。顶套15通过螺纹安装在所述壳体内,并使该顶套的外端面与所述固定支架组件连接端的端面贴合,该电子腔内通过顶套15将该电子腔分隔为两个腔室,并使两个腔室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增益刹车指令传感器,包括壳体、定位套、复位弹簧、复位活塞、力感活塞、止动套和固定支架组件和力感弹簧;其中:所述壳体的一端用于安置电器元件,称为电子腔;该壳体的另一端用于安装机械组件,称为机械腔;所述固定支架组件的连接端固装在壳体电子腔的内孔中;固定支架组件固定在壳体电子腔一端端面;在所述机械腔外端端口安装有止动套;力感活塞位于所述机械腔内,并使该力感活塞的传力杆穿过所述止动套的中心孔,位于该止动套端面之外;该力感活塞的活塞端套装在复位活塞的外圆周表面;所述复位活塞位于该机械腔内并靠近所述电子腔一端;两根线位移传感器位于所述壳体内,一端位于所述定位套的中心孔内,另一端装入所述复位活塞端面的通孔中,并分别通过复位活塞固定螺母固定;位于所述力感活塞活塞端内的施压杆的端面与所述复位活塞外端面中心的施压杆凹槽相配合;在所述两根线位移传感器上分别套装有复位弹簧;所述力感弹簧位于该机械腔内;其特征在于:/n所述力感弹簧包括第一力感弹簧和第二力感弹簧,并且所述第二力感弹簧套装在所述力感活塞的传力杆的外圆周上;所述第一力感弹簧套装在所述第二力感弹簧的外圆周上,并使该第一力感弹簧内端端面与所述力感活塞端面贴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增益刹车指令传感器,包括壳体、定位套、复位弹簧、复位活塞、力感活塞、止动套和固定支架组件和力感弹簧;其中:所述壳体的一端用于安置电器元件,称为电子腔;该壳体的另一端用于安装机械组件,称为机械腔;所述固定支架组件的连接端固装在壳体电子腔的内孔中;固定支架组件固定在壳体电子腔一端端面;在所述机械腔外端端口安装有止动套;力感活塞位于所述机械腔内,并使该力感活塞的传力杆穿过所述止动套的中心孔,位于该止动套端面之外;该力感活塞的活塞端套装在复位活塞的外圆周表面;所述复位活塞位于该机械腔内并靠近所述电子腔一端;两根线位移传感器位于所述壳体内,一端位于所述定位套的中心孔内,另一端装入所述复位活塞端面的通孔中,并分别通过复位活塞固定螺母固定;位于所述力感活塞活塞端内的施压杆的端面与所述复位活塞外端面中心的施压杆凹槽相配合;在所述两根线位移传感器上分别套装有复位弹簧;所述力感弹簧位于该机械腔内;其特征在于:
所述力感弹簧包括第一力感弹簧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忠平韩亚国张鹏亮董智超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航空制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