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60934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5 05: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能够避免从基座连接器拔出插座连接器时的、撬动动作引起的基座连接器的损伤。基座连接器(10)具备具有凹部(11)的第1壳体(1),插座连接器(20)具备第2壳体(2),第2壳体具有能够导入至凹部中的包括一对第1侧壁(21w、21w)和一对第2侧壁(22w、22w)的框架部(2f)。第1壳体具有与凹部的长度方向大致垂直的一对第1限制壁(11w、11w)。第2壳体具有从一个第2侧壁(22w)的面突出的一对突起(21b、21b)。凹部具有针对第1侧壁的倾斜动作的第1退避部(11e)和针对突起的倾斜动作的第2退避部(12e)。当从框架部(2f)已导入凹部(11)的状态将框架部从凹部拔出时,能够避免撬动动作引起的基座连接器(10)的损伤。

Electrical conn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特别是涉及一种连接有多根电线的终端的插座连接器与安装于印刷基板的基座连接器拆装自如地嵌合的电连接器的结构。
技术介绍
公知一种连接有多根电线的终端的插座连接器与安装于印刷基板的基座连接器拆装自如地嵌合的、所谓的基板对电线用的电连接器。这样的电连接器为了可靠地连接基座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而设置有锁定机构。例如,公开了一种带锁定机构的插座连接器,其能够利用比较弱的力解除锁定或插入至基座连接器中,能够简化成型模具的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中,插座连接器具备绝缘性的壳体和多个插孔触头。基座连接器具备安装于印刷基板的绝缘性壳体和多个插针触头。插座连接器通过在相对于印刷基板垂直的方向移动而能够与基座连接器结合。这样的电连接器一般被称作垂直安装型连接器或上部连接器(topconnecter)。在上述结合时,设置在弹性支承于插座连接器的壳体的锁定臂的末端的锁定爪会越过设置于基座连接器的壳体的闩锁部。由此,锁定爪与闩锁部卡定,插座连接器相对于基座连接器被锁定。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5062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相对于基座连接器,在解除插座连接器的锁定后,当将插座连接器从基座连接器拔出时,存在撬动着拔出的倾向。即,相对于基座连接器的壳体,在使插座连接器的壳体向各种方向倾斜的同时拔出插座连接器。这样的伴随撬动动作的插座连接器的拔出时,会有过度的撬动力作用于基座连接器的壳体,担心使基座连接器的壳体的外壁损伤。将插座连接器从基座连接器拔出的操作通过手动进行,因此很难防止伴有上述撬动动作的拔出。例如,如果能增大基座连接器的壳体的外壁的厚度,则几乎没有壳体的外壁损伤引起的恶劣影响,但存在使印刷基板的安装区域减少的问题、或插座连接器侧损伤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能够避免从基座连接器拔出插座连接器时的由撬动动作引起的连接器的损伤。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者完成以下这样的新电连接器的专利技术:对于相结合的连接器的、凹部的第1壳体和能够导入至凹部中的第2壳体,在第1壳体上,在规定部设置有作用于第2壳体的定位的限制壁及针对第2壳体的撬动动作的退避部,在第2壳体上,将被第1壳体的限制壁定位控制并且防止过度的撬动动作的突起设置成收纳于规定的退避部。(1)本专利技术的电连接器由一组方形的第1连接器和方形的第2连接器构成,所述第2连接器相对于所述第1连接器拆装自如,所述第1连接器具备第1壳体,该第1壳体具有使一个面呈矩形开口而成的凹部,所述第2连接器具备第2壳体,该第2壳体具有能够导入至所述凹部中的方形的框架部,所述第1壳体在所述凹部的一个内壁上具有与所述凹部的长度方向垂直的一对第1限制壁,所述第2壳体具有:一对第1侧壁,其与所述框架部的长度方向垂直;一对第2侧壁,其沿着所述框架部的长度方向;以及一对突起,其从一个所述第2侧壁的面突出,所述突起形成在所述框架部的底部侧并且与所述第1侧壁连续,而且所述突起具备被所述第1限制壁限制向所述凹部中导入的侧面,在所述凹部中设置有退避部,所述退避部避免所述第2壳体在向与所述第1限制壁大致垂直的方向倾动时与所述凹部的内壁接触,所述退避部具有:针对所述第1侧壁的倾斜动作的第1退避部,其形成在所述凹部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以及针对所述突起的倾斜动作的第2退避部,其形成在所述凹部的与该凹部的长度方向垂直的一个内壁上,能够避免从所述框架部导入于所述凹部中的状态将所述框架部从所述凹部拔出时所述第1连接器的损伤。(2)优选为,所述第1壳体具有一对第2限制壁,该一对第2限制壁沿着所述凹部的长度方向形成,包围所述凹部并且限制一对所述第2侧壁的嵌合,一个所述第2限制壁在两端部具有一对所述第2退避部,另一个所述第2限制壁在中央侧具有形成为比一个所述第2限制壁低的阶差部,所述阶差部与另一个所述第2限制壁的端部经由倒角状的倾斜面连续。(3)优选为,所述第1壳体在所述凹部的底面上具有能够供自动安装机具备的吸附垫进行吸附的吸附区域,所述吸附区域包含所述第2限制壁的切口部,所述切口部形成了在另一个所述第2限制壁的中央部处与所述凹部的底面连续的底面。(4)优选为,所述第1连接器由能够安装于印刷基板的基座连接器构成,所述第2连接器由能够连接多根电线的终端的插座连接器构成,所述第1壳体具有固定于该第1壳体的多个针状的第1触头,所述第1触头在两端设置有从所述凹部的底面突出的连接端子和能够焊接接合于所述印刷基板的表面的引线端子,所述第2壳体具有排列在该第2壳体的内部的多个波形的第2触头,该第2触头具有与所述电线连接的接线部,该第2触头的与所述接线部连续的连接部能够与所述第1触头连接。专利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的电连接器中,在第1壳体上,在凹部的一个内壁上设置与凹部的长度方向大致垂直的一对第1限制壁,在第2壳体上,设置与一对第1侧壁分别连续且从一个第2侧壁的面突出的一对突起,由此以突起(突起的侧面)在第1限制壁上滑动的方式引导连接器之间的嵌合。此外,通过在第1壳体的凹部中设置针对倾斜状态的第2壳体的第1侧壁的第1退避部和针对倾斜状态的第2壳体的突起的第2退避部,能够避免从第2壳体导入于凹部中的状态将第2壳体从凹部拔出时撬动动作引起的连接器的损伤。此外,即使在伴随有这样的撬动动作的拔出时,突起也会与第1限制壁抵接,由此,壳体两者的嵌合侧的对置位置、即第1壳体的凹部的底部与第2壳体的连接端的平面的对置位置容易被保持,难以偏移,有助于防止过度的撬动动作。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的结构的立体图,示出构成电连接器的第1连接器与第2连接器对置配置的状态。图2是示出所述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的结构的立体图,示出构成电连接器的第1连接器与第2连接器相连接的状态。图3是示出所述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的结构的立体图,示出从与图1相反的方向观察的外观。图4A是示出构成所述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的第1连接器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图4B是放大了构成所述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的第1连接器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5A是放大了构成所述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的第1连接器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示出未连接第2连接器的状态。图5B是放大了构成所述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的第1连接器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示出连接有第2连接器的状态。图6是放大了构成所述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的第2连接器所具备的第2触头的立体图。标号说明1:第1壳体;2:第2壳体;2f:框架部;10:基座连接器(第1连接器);11:凹部;11e:第1退避部;11w、11w:一对第1限制壁;12e:第2退避部;20:插座连接器(第2连接器);21b、21b:一对突起;21s:突起的侧面;21w、21w:一对第1侧壁;22w、22w:一对第2侧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连接器,其由一组方形的第1连接器和方形的第2连接器构成,所述第2连接器相对于所述第1连接器拆装自如,/n所述第1连接器具备第1壳体,该第1壳体具有使一个面呈矩形开口而成的凹部,/n所述第2连接器具备第2壳体,该第2壳体具有能够导入至所述凹部中的方形的框架部,/n所述第1壳体在所述凹部的一个内壁上具有与所述凹部的长度方向垂直的一对第1限制壁,/n所述第2壳体具有:/n一对第1侧壁,其与所述框架部的长度方向垂直;/n一对第2侧壁,其沿着所述框架部的长度方向;以及/n一对突起,其从一个所述第2侧壁的面突出,/n所述突起形成在所述框架部的底部侧并且与所述第1侧壁连续,而且所述突起具备被所述第1限制壁限制向所述凹部中导入的侧面,/n在所述凹部中设置有退避部,所述退避部避免所述第2壳体在向与所述第1限制壁垂直的方向倾动时与所述凹部的内壁接触,/n所述退避部具有:/n针对所述第1侧壁的倾斜动作的第1退避部,其形成在所述凹部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以及/n针对所述突起的倾斜动作的第2退避部,其形成在所述凹部的与该凹部的长度方向垂直的一个内壁上,/n能够避免从所述框架部导入于所述凹部中的状态将所述框架部从所述凹部拔出时所述第1连接器的损伤。/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827 JP 2018-1587611.一种电连接器,其由一组方形的第1连接器和方形的第2连接器构成,所述第2连接器相对于所述第1连接器拆装自如,
所述第1连接器具备第1壳体,该第1壳体具有使一个面呈矩形开口而成的凹部,
所述第2连接器具备第2壳体,该第2壳体具有能够导入至所述凹部中的方形的框架部,
所述第1壳体在所述凹部的一个内壁上具有与所述凹部的长度方向垂直的一对第1限制壁,
所述第2壳体具有:
一对第1侧壁,其与所述框架部的长度方向垂直;
一对第2侧壁,其沿着所述框架部的长度方向;以及
一对突起,其从一个所述第2侧壁的面突出,
所述突起形成在所述框架部的底部侧并且与所述第1侧壁连续,而且所述突起具备被所述第1限制壁限制向所述凹部中导入的侧面,
在所述凹部中设置有退避部,所述退避部避免所述第2壳体在向与所述第1限制壁垂直的方向倾动时与所述凹部的内壁接触,
所述退避部具有:
针对所述第1侧壁的倾斜动作的第1退避部,其形成在所述凹部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以及
针对所述突起的倾斜动作的第2退避部,其形成在所述凹部的与该凹部的长度方向垂直的一个内壁上,
能够避免从所述框架部导入于所述凹部中的状态将所述框架部从所述凹部拔出时所述第1连接器的损伤。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工藤广纪木全琢也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