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辅助动力取力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55506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5 01: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辅助动力取力装置,包括壳体、一个一级主齿轮、多个二级传动齿轮和多个三级取力齿轮,电动机主轴的输出端与一级主齿轮固定连接,二级传动轴与二级传动齿轮固定连接,三级取力轴与三级取力齿轮固定连接,本装置的一级主齿轮为主动力传动齿轮,通过电机主轴引进动力,进而驱动二级传动轴上的各二级副齿轮,再被动驱动三级取力齿轮的旋转获取相应取力设备的动力,通过采用齿轮啮合来传递动力,实现了结构简单,传动效率高的效果;在一个取力输出组中,二级传动齿轮的圆心、一级主齿轮的圆心形成的直线与一级主齿轮的圆心、三级取力齿轮的圆心形成的直线成夹角设置,减小了传动装置的体积。

An auxiliary power take off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辅助动力取力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动力传递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辅助动力取力装置。
技术介绍
现在进入到新能源时代,在现有的电动机上,主轴作为单一的动力驱动源,不能像柴油机那样具有多个皮带转架可多重取力方案,通常应用一端动力输出,基本不可外挂辅助取力装置。目前,现有电动车的辅助动力取力技术是采用多个小型电动机各自实现取力功能,这样做的弊端是增加的多个小动力源存在体积过大、传动效率低、噪声大、故障率高、系统布置复杂、线束多,维修复杂的现象,并直接影响电动车的续航能力。因此,市场上亟需一种安装体积小、传动效率高、结构简单的辅助动力取力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辅助动力取力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可以实现安装体积小、传动效率高、结构简单的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辅助动力取力装置,包括壳体、一个一级主齿轮、多个二级传动齿轮和多个三级取力齿轮,所述壳体内安装有多个二级传动轴和多个三级取力轴,电动机主轴的输出端伸入至所述壳体内形成动力部,所述一级主齿轮与所述动力部固定连接,各所述二级传动轴上均固定连接有一个所述二级传动齿轮,各所述三级取力轴上均固定连接有一个所述三级取力齿轮,所述二级传动齿轮和所述三级取力齿轮的数量相同,所述二级传动齿轮同时与所述一级主齿轮和所述三级取力齿轮外啮合,各所述三级取力轴用于与取力设备的输入轴固定连接,一个所述一级主齿轮、一个所述二级传动齿轮、一个与所述二级传动齿轮啮合的所述三级取力齿轮构成一个取力输出组,在一个所述取力输出组中,所述二级传动齿轮的圆心、所述一级主齿轮的圆心形成的直线与所述一级主齿轮的圆心、所述三级取力齿轮的圆心形成的直线成夹角设置。优选地,所述二级传动齿轮的数量为2-6个,各所述二级传动齿轮的模数相同。优选地,所述三级取力齿轮的数量为2-6个。优选地,所述变速箱体壳体的材质为灰铸铁。优选地,所述二级传动轴和所述三级取力轴均由所述壳体内部对应轴承支撑,所述轴承上固定设有轴端盖,所述轴端盖上设有注油嘴。优选地,所述一级主齿轮与所述电动机主轴为键连接。优选地,所述一级主齿轮的圆心、所述二级传动齿轮的圆心形成的直线与所述二级传动齿轮的圆心、所述三级取力齿轮的圆心形成的直线的夹角为20°-40°。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有益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辅助动力取力装置,包括壳体、一个一级主齿轮、多个二级传动齿轮和多个三级取力齿轮,电动机主轴的输出端与一级主齿轮固定连接,二级传动轴与二级传动齿轮固定连接,三级取力轴与三级取力齿轮固定连接,二级传动齿轮同时与一级主齿轮和三级取力齿轮外啮合,本装置的一级主齿轮为主动力传动齿轮,通过电机主轴引进动力,进而驱动二级传动轴上的各二级副齿轮,再被动驱动三级取力齿轮的旋转获取相应取力设备的动力,通过采用齿轮啮合来传递动力,相比于现有的采用多个皮带转架来传递动力的方式,实现了结构简单,传动效率高的效果;在一个取力输出组中,二级传动齿轮的圆心、一级主齿轮的圆心形成的直线与一级主齿轮的圆心、三级取力齿轮的圆心形成的直线成夹角设置,减小了传动装置的体积。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一种辅助动力取力装置中一级主齿轮、二级传动齿轮和三级取力齿轮啮合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辅助动力取力装置的A-A剖视图;图中:1-一级主齿轮、2-二级传动齿轮、3-三级取力齿轮、4-电动机主轴、5-二级传动轴、6-三级取力轴、7-壳体、8-取力设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一种辅助动力取力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辅助动力取力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壳体7、一个一级主齿轮1、多个二级传动齿轮2和多个三级取力齿轮3,壳体7内安装有多个二级传动轴5和多个三级取力轴6,如图2所示,电动机主轴4的输出端伸入至壳体7内形成动力部,一级主齿轮1与动力部固定连接,各二级传动轴5上均固定连接有一个二级传动齿轮2,各三级取力轴6上均固定连接有一个三级取力齿轮3,二级传动齿轮2和三级取力齿轮3的数量相同,二级传动齿轮2同时与一级主齿轮1和三级取力齿轮3外啮合,各三级取力轴6用于与取力设备8的输入轴固定连接,一个一级主齿轮1、一个二级传动齿轮2、一个与二级传动齿轮2啮合的三级取力齿轮3构成一个取力输出组,在一个取力输出组中,二级传动齿轮2的圆心、一级主齿轮1的圆心形成的直线与一级主齿轮1的圆心、三级取力齿轮3的圆心形成的直线成夹角设置,如图1中的θ角。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辅助动力取力装置,在具体应用过程中,一级主齿轮1与电动机主轴4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二级传动齿轮2与二级传动轴5固定连接,三级取力齿轮3与三级取力轴6固定连接,二级传动齿轮2同时与一级主齿轮1和三级取力齿轮3外啮合,电动机产生的动力,通过电动机输出轴传递给一级主齿轮1,一级主齿轮1与二级传动齿轮2的啮合会将动力传递到二级传动齿轮2上,由于二级传动齿轮2与三级取力齿轮3的啮合,再将动力传递到三级取力齿轮3,三级取力齿轮3的旋转,会带动三级取力轴6的旋转,就能获取相应取力设备的动力,通过采用齿轮啮合来传递动力,相比于现有的采用多个皮带转架来传递动力的方式,简化了传动结构,提高了传动效率,在一个取力输出组中,二级传动齿轮2的圆心、一级主齿轮1的圆心形成的直线与一级主齿轮1的圆心、三级取力齿轮3的圆心形成的直线成θ角设置,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一级主齿轮1的圆心、二级传动齿轮2的圆心、三级取力齿轮3的圆心都在一条直线上的传动结构,减小了传动装置的体积。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电动机主轴4和取力设备8的主轴动力的传递,二级传动齿轮5的数量为2-6个,各二级传动齿轮2的模数相同,在优选的实施例中,二级传动齿轮2的数量为6个,能传递6个轴上的动力,但是数量并不限于6个,可根据实际传动装置的需要而定。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对取力设备8的取力,三级取力齿轮3的数量为2-6个,在优选的实施例中,三级取力齿轮3的数量为6个,能够实现6个轴的取力,但是数量并不限于6个,可根据实际传动装置的需要而定。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本装置的减震性,壳体7的材质为灰铸铁。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的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辅助动力取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一个一级主齿轮、多个二级传动齿轮和多个三级取力齿轮,所述壳体内安装有多个二级传动轴和多个三级取力轴,电动机主轴的输出端伸入至所述壳体内形成动力部,所述一级主齿轮与所述动力部固定连接,各所述二级传动轴上均固定连接有一个所述二级传动齿轮,各所述三级取力轴上均固定连接有一个所述三级取力齿轮,所述二级传动齿轮和所述三级取力齿轮的数量相同,所述二级传动齿轮同时与所述一级主齿轮和所述三级取力齿轮外啮合,各所述三级取力轴用于与取力设备的输入轴固定连接,一个所述一级主齿轮、一个所述二级传动齿轮、一个与所述二级传动齿轮啮合的所述三级取力齿轮构成一个取力输出组,在一个所述取力输出组中,所述二级传动齿轮的圆心、一级主齿轮的圆心形成的直线与所述一级主齿轮的圆心、所述三级取力齿轮的圆心形成的直线成夹角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辅助动力取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一个一级主齿轮、多个二级传动齿轮和多个三级取力齿轮,所述壳体内安装有多个二级传动轴和多个三级取力轴,电动机主轴的输出端伸入至所述壳体内形成动力部,所述一级主齿轮与所述动力部固定连接,各所述二级传动轴上均固定连接有一个所述二级传动齿轮,各所述三级取力轴上均固定连接有一个所述三级取力齿轮,所述二级传动齿轮和所述三级取力齿轮的数量相同,所述二级传动齿轮同时与所述一级主齿轮和所述三级取力齿轮外啮合,各所述三级取力轴用于与取力设备的输入轴固定连接,一个所述一级主齿轮、一个所述二级传动齿轮、一个与所述二级传动齿轮啮合的所述三级取力齿轮构成一个取力输出组,在一个所述取力输出组中,所述二级传动齿轮的圆心、一级主齿轮的圆心形成的直线与所述一级主齿轮的圆心、所述三级取力齿轮的圆心形成的直线成夹角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辅助动力取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东山崔金泽汪建星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科达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