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流化床锅炉联接支撑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5375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联接支撑件,循环硫化床锅炉部件。包括与护板联接的支撑件体,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主要改进点在于支撑件体由相互独立的至少两部分构成,分别为固定件与联接件,固定件联接护板,固定件与联接件依次前后错位叠压在一起,叠压部分加工有固定通孔,固定件与联接件通过固定通孔内安装的紧固螺栓固联为一体,联接件端部与护板相互不接触,当紧固螺栓采用陶瓷等高阻热材质时,可仅在固定件与联接件叠压部分之间加装隔热垫。本发明专利技术整体上大大降低了支撑件体的热传导,因此具有节能降耗明显,且结构简单,易于实施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循环硫化床锅炉部件,具体是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联接支撑件
技术介绍
循环流化床锅炉旋风分离器、返料器、混合风室、下灰管等部位,由于其炉墙结构不合理,造成外壁严重超温,技术人员对多种炉型调查发现,锅炉上述部位表面温度都有严重超标现象。炉体表面与环境温度之间的温差越大,散热损失就越大,锅炉的热效率就会越低。造成炉体表面温度过高有两方面的因素其一是保温绝热材料的选择和使用是否合理并满足使用要求,但只要选择使用得当就不会造不成炉体表面超温。其二是支撑、固定在炉墙的联接件,即一体式的销钉和托架,由于一体式的销钉和托架与炉墙护板直接联接,因此销钉和托架就将炉内热量直接传递到炉体表面造成严重超温,是主要因素。随着我国节约型社会的建立,节能降耗,提高热效率,充分利用热能等问题被逐步的重视起来,所以降低炉体表面温度的问题已迫在眉睫。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应用后能够大幅度降低炉体表面的温度,减少锅炉的热损失,节能降耗,且结构简单,易于实施的循环流化床锅炉联接支撑件。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即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联接支撑件,包括与护板联接的支撑件体,本专利技术的主要改进点在于支撑件体由相互独立的至少两部分构成,分别为固定件与联接件,固定件联接护板,固定件与联接件依次前后错位叠压在一起,叠压部分加工有固定通孔,固定件与联接件通过固定通孔内安装的紧固螺栓固联为一体,联接件端部与护板相互不接触,当紧固螺栓采用陶瓷等高阻热材质时,可仅在固定件与联接件叠压部分之间加装隔热垫。当紧固螺栓采用通用材质时,为了降低因螺栓与固定件以及联接件接触部位的热传导,可在紧固螺栓的外表面包覆隔热层,紧固螺栓配套的紧固螺母与固定件或联接件的接触部位也加装隔热垫圈,以尽可能的降低螺栓的热传递系数,达到理想的阻热效果。由于传统循环流化床锅炉联接支撑件的支撑件体外在结构形式不同,主要由一体式的销钉组件,以及一体式的托架组件两部分构成,因此支撑件体改进为多段结构后,其外在形式表现为两种结构,即固定件可为联接板,联接件为销钉,或固定件为联接托架,联接件为联接板。为了进一步降低支撑件体的阻热效果,在支撑件体的联接件为销钉结构时,销钉可又由相互独立的至少两部分构成,且依次前后错位呈台阶状叠压在一起,叠压部分加工有固定通孔,销钉的前后部分通过固定通孔内安装的紧固螺栓固联为一体,叠压部分之间加装隔热垫,紧固螺栓的外表面包覆隔热层,紧固螺母与销钉接触部位也加装隔热垫圈;在支撑件体的联接件为托架板结构时,托架板又由相互独立的至少两部分构成,且依次前后错位呈台阶状叠压在一起,叠压部分加工有固定通孔,销钉的前后部分通过固定通孔内安装的紧固螺栓固联为一体,叠压部分之间加装隔热垫,紧固螺栓的外表面包覆隔热层,紧固螺母与托架板接触部位也加装隔热垫圈。本专利技术经过上述改进后,由于将传统的一体式结构的高热传导的支撑件体分为了固定件以及联接件的多段式结构,且在各段之间,以及紧固螺栓与各段之间加装隔热材料层,这样,除与护板直接相联的固定件仍进行直接热传导外,其余各联接件与护板间部不再直接进行热传导,整体上大大降低了支撑件体的热传导,从而降低了炉体表面温度,减少了锅炉的热损失,因此具有节能降耗明显,且结构简单,易于实施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图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图3图1的安装使用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图4图2的安装使用结构示意图。图5图1的安装使用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图6图1的安装使用实施例3结构示意图。图7联接件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中1护板;2固定件;3隔热层;4紧固螺栓;5隔热垫圈;6隔热垫;7联接件。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所示,本循环流化床锅炉联接支撑件,包括与护板1联接的支撑件体,本专利技术的主要改进点在于支撑件体由相互独立的至少两部分构成,分别为固定件2与联接件7,固定件2联接护板1,固定件2与联接件7依次前后错位叠压在一起,叠压部分加工有固定通孔,固定件2与联接件7通过固定通孔内安装的紧固螺栓4固联为一体,联接件7端部与护板1相互不接触。当紧固螺栓4采用陶瓷等高阻热材质时,可仅在固定件2与联接件7叠压部分之间加装隔热垫6。当紧固螺栓4采用通用材质时,为了降低因螺栓与固定件2以及联接件7接触部位的热传导,可在紧固螺栓4的外表面包覆隔热层3,紧固螺栓4配套的紧固螺母与固定件2或联接件7的接触部位也加装隔热垫圈5,以尽可能的降低螺栓的热传递系数,达到理想的阻热效果。由于传统循环流化床锅炉联接支撑件的支撑件体外在结构形式不同,主要由一体式的销钉组件,以及一体式的托架组件两部分构成,因此支撑件体改进为多段结构后,其外在形式表现为两种结构,即如图1所示固定件2可为联接板,联接件7为销钉,或如图2所示固定件2为联接托架,联接件7为联接板。如图7所示,为了进一步降低支撑件体的阻热效果,在支撑件体的联接件7为销钉结构时,销钉可又由相互独立的至少两部分构成,且依次前后错位呈台阶状叠压在一起,叠压部分加工有固定通孔,销钉的前后部分通过固定通孔内安装的紧固螺栓4固联为一体,叠压部分之间加装隔热垫6,紧固螺栓4的外表面包覆隔热层3,紧固螺母与销钉接触部位也加装隔热垫圈5;在支撑件体的联接件7为托架板结构时,托架板又由相互独立的至少两部分构成,且依次前后错位呈台阶状叠压在一起,叠压部分加工有固定通孔,销钉的前后部分通过固定通孔内安装的紧固螺栓4固联为一体,叠压部分之间加装隔热垫6,紧固螺栓4的外表面包覆隔热层3,紧固螺母与托架板接触部位也加装隔热垫圈5。这两种结构形式的联接件7,其叠压后的台阶状结构可为升序,也可为降序,使用效果相同。综合效益分析如下实施例1如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应用于自护板1向里依次为A硅酸铝纤维毡;B硅酸钙砖;C轻质隔热浇注料;D高强耐磨浇注料的炉墙结构时,配合改进后的多段式支撑件体,即能够以目前的现有技术材质最大限度的降低炉体表面温度,可以将炉体表面温度从传统的120-170;降到改进后的40-60℃,最大能降温差大于100℃。假设环境温度为25℃,风速为0.5m/s;改用前实测锅炉表面温度为120℃改用后实测表温为45℃。改用前每平方米每小时的热量损失为Q1=1475.6KJ/m2h;改用后每平方米每小时的热量损失为Q2=279KJ/m2h;每平方米每年节约的热量为Q3=10.48*106KJ/m2h;每平方米每年折合标准煤为W=10.48*106/7000*4.2=356.5Kg=0.356t;以240t/h的锅炉为例旋风筒直段的面积为287m2;混合风室的面积为111m2;则每年节约的标煤为W总=0.356*398=141.688t;标煤按600元/吨,则直接效益为8.5013万/年。实施例2如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应用于自护板1向里依次为A硅酸铝纤维毡;B水玻璃珍珠岩砖;C微珠保温砖;D高强耐磨浇注料的炉墙结构时,配合改进后的多段式支撑件体,同样能够以目前的现有技术材质最大限度的降低炉体表面温度,达到预定隔热降温的效果。假设环境温度为25℃,风速为0.5m/s;改用前实测锅炉表面温度为120℃改用后实测表温为45℃。改用前每平方米每小时的热量损失为Q1=1475.6KJ/m2h;改用后每平方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联接支撑件,包括与护板联接的支撑件体,其特征在于支撑件体由相互独立的至少两部分构成,分别为固定件与联接件,固定件联接护板,固定件与联接件依次前后错位叠压在一起,叠压部分加工有固定通孔,固定件与联接件通过固定通孔内安装的紧固螺栓固联为一体,联接件端部与护板相互不接触,固定件与联接件叠压部分之间加装隔热垫。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联汝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科鲁能源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