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梁与楼板装配式组合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4134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0 13: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梁与楼板装配式组合结构,属于建筑技术领域,包括矩形框梁以及多块楼板,矩形框梁靠近内圈的侧壁且在竖直方向上开设有燕尾槽,楼板的侧壁上设置有与燕尾槽相配的燕尾块,燕尾槽在矩形框梁上为上端开口设置、下端封口设置,矩形框梁上设置有用于将燕尾块固定在燕尾槽内的固定机构,楼板的一侧沿着楼板侧边的长度方向开设有T形槽,楼板背离T形槽的另一侧壁上设置有长度方向与T形槽一致且与T形槽相配合的T形板,矩形框梁靠近地面侧的内圈边缘上设置有用于支撑楼板的矩形凸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方便安装且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的优点。

A fabricated composite structure of beam and flo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梁与楼板装配式组合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
,尤其是涉及一种梁与楼板装配式组合结构。
技术介绍
在现有传统钢筋混凝土建筑中,所有梁与楼板面都是现场支模浇筑形成的。现场浇筑施工繁琐,导致传统施工使用人员数量多,施工时需要支撑附件及耗材量大,致使很大一部分建筑成本使用在了人员及支撑耗材上了。还有我国农村地区,由于房子的修建高度大多在1~3层高,传统预制楼板的使用量还是比较大的。现场施工过程中,预制楼板直接放置在浇铸梁上且使用细骨料混凝土进行辅助粘接固定,然后继续在预制楼板上进行后续修建,由于楼板和梁之间的连接强度不高,当发生地震时,抗震性能差,楼板和梁之间的连接极易发生破坏致使建筑倒塌,造成不可挽救的事故。再则农村使用传统浇筑,也需要大量耗材作为支撑,同样很增加人工及建筑成本。建房多为各家自建或随便外包,多数质量参差不齐,达不到应有强度和抗震要求,成本还高。因此,授权公告号为CN20839610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梁与楼板装配式组合结构,包括结构梁和楼板组件,楼板组件由一块第一楼板单元、若干第二楼板单元以及一块第三楼板单元依次对接组合而成,且第一楼板单元、若干第二楼板单元以及一块第三楼板单元依次对接组合的侧面上采用公母式配合结构并采用螺栓连接,楼板组件朝向结构梁的边缘位置插入式安装在结构梁内并采用螺栓固定连接。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梁与楼板装配式组合结构,采用相互插入式的结构并采用螺栓连接固定,极大的提高了其连接强度。但上述梁与楼板装配式组合结构有一点不足之处在于,由于是通过固定螺栓进行连接的,需要用到的固定螺栓众多,在安装时需要工人一颗一颗的拧紧,依旧使得工人的劳动强度巨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梁与楼板装配式组合结构,具有方便安装且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梁与楼板装配式组合结构,包括矩形框梁以及多块楼板,所述矩形框梁靠近内圈的侧壁且在竖直方向上开设有燕尾槽,所述楼板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燕尾槽相配的燕尾块,所述燕尾槽在矩形框梁上为上端开口设置、下端封口设置,所述矩形框梁上设置有用于将燕尾块固定在燕尾槽内的固定机构,所述楼板的一侧沿着楼板侧边的长度方向开设有T形槽,所述楼板背离T形槽的另一侧壁上设置有长度方向与T形槽一致且与T形槽相配合的T形板,所述矩形框梁靠近地面侧的内圈边缘上设置有用于支撑楼板的矩形凸边。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在将多个楼板安装在矩形框梁上时,首先将楼板进行连接,连接时,首先把一个楼板上的T形板滑入另一个楼板上的T形槽内,通过上述步骤将多个楼板连接在一起后,将多个连接的楼板上的燕尾块对准矩形框梁上的燕尾槽然后滑入,使得燕尾块处于燕尾槽内后,楼板也贴合在矩形凸边上,最后用固定机构将燕尾块固定在燕尾槽内即可。相对于人工手动一颗一颗将螺栓拧入,这样设置不仅安装方便,而且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安装后的梁与楼板之间也会更加稳固。进一步,所述固定机构包括滑动设置在矩形框梁上位于燕尾槽处的阻挡板,所述矩形框梁上位于燕尾槽开口端的两侧均开设有截面形状为梯形的滑槽,所述阻挡板上设置有与所述滑槽相配的梯形滑块,所述阻挡板上设置有用于将阻挡板固定在把燕尾槽的开口处阻挡的位置的固定件。实施上述技术方案,用手推动阻挡板,使得阻挡板上的梯形滑块沿着滑槽的长度方向移动,当移动到燕尾槽的正上方时,用固定件把梯形滑块固定在此时的位置,便能够将燕尾槽的开口处阻挡,使得燕尾块能够稳定处于燕尾槽中,并且梯形滑块的形状特性,能够让阻挡板在滑动时也不会与滑槽产生脱离。进一步,所述阻挡板上开设有贯穿梯形滑块的销孔,所述固定件包括穿设在销孔内的固定销,所述滑槽内位于燕尾槽的一侧开设有供固定销插入的底槽。实施上述技术方案,阻挡板滑动到让销孔与底槽处于同一竖直线上的位置后,直接通过固定销插入到底槽内,使得固定销的一端处于底槽内后,梯形滑块的移动就被受到限制,从而把阻挡板固定住,达到固定阻挡板较为方便的效果。进一步,所述矩形框梁上位于燕尾槽处开设有容纳槽,所述燕尾槽的开口端、滑槽以及阻挡板均处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阻挡板的高度低于容纳槽的深度。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容纳槽能够把阻挡板进行容纳,使得阻挡板始终处于容纳槽内,不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从而达到让阻挡板能够正常滑动的效果,让矩形框梁的外部也没有凸起部分。进一步,所述阻挡板上还设置有用于将燕尾块的端部抵紧在燕尾槽内的抵紧件。实施上述技术方案,抵紧件的设置能够让燕尾块被抵紧在燕尾槽内,让燕尾块更加稳定地处于燕尾槽内。进一步,所述抵紧件包括抵紧板、压缩弹簧以及按压杆,所述阻挡板的中部开设有供按压杆插入的导向孔,所述按压杆靠近燕尾块侧的端部与抵紧杆的中部连接,所述阻挡板上靠近燕尾块侧开设有与导向孔连通且用于容纳抵紧板的开槽,所述压缩弹簧在所述开槽内位于导向孔两侧各设置有一个且均与所述抵紧板连接。实施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抵紧板两侧压缩弹簧的设置,会在压缩弹簧本身弹力的作用下将抵紧板向下推动,使得抵紧板抵触在燕尾块的端部,而开槽的设置能够让抵紧板有一个容纳空间,需要抵紧时把抵紧板从开槽内滑出抵到燕尾块上,不需要抵紧时竖直向上拉动按压杆,使得抵紧板处于开槽内,不影响到阻挡板在滑槽内的正常滑动。进一步,所述按压杆远离抵紧板的一端设置有提拉把手。实施上述技术方案,提拉把手的设置能更方便工人进行拉动按压杆。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一、在将多个楼板安装在矩形框梁上时,首先将楼板进行连接,连接时,首先把一个楼板上的T形板滑入另一个楼板上的T形槽内,通过上述步骤将多个楼板连接在一起后,将多个连接的楼板上的燕尾块对准矩形框梁上的燕尾槽然后滑入,使得燕尾块处于燕尾槽内后,楼板也贴合在矩形凸边上,最后用固定机构将燕尾块固定在燕尾槽内即可。相对于人工手动一颗一颗将螺栓拧入,这样设置不仅安装方便,而且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安装后的梁与楼板之间也会更加稳固;二、由于抵紧板两侧压缩弹簧的设置,会在压缩弹簧本身弹力的作用下将抵紧板向下推动,使得抵紧板抵触在燕尾块的端部,而开槽的设置能够让抵紧板有一个容纳空间,需要抵紧时把抵紧板从开槽内滑出抵到燕尾块上,不需要抵紧时竖直向上拉动按压杆,使得抵紧板处于开槽内,不影响到阻挡板在滑槽内的正常滑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展示楼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隐藏楼板及一块阻挡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的A部放大图;图5是图3中的B部放大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展示阻挡板的部分剖视图。附图标记:1、矩形框梁;11、燕尾槽;12、矩形凸边;2、楼板;21、燕尾块;22、T形板;23、T形槽;3、阻挡板;31、梯形滑块;32、固定销;33、导向孔;34、开槽;4、容纳槽;41、滑槽;411、底槽;5、抵紧件;51、抵紧板;52、压缩弹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梁与楼板装配式组合结构,包括矩形框梁(1)以及多块楼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框梁(1)靠近内圈的侧壁且在竖直方向上开设有燕尾槽(11),所述楼板(2)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燕尾槽(11)相配的燕尾块(21),所述燕尾槽(11)在矩形框梁(1)上为上端开口设置、下端封口设置,所述矩形框梁(1)上设置有用于将燕尾块(21)固定在燕尾槽(11)内的固定机构,所述楼板(2)的一侧沿着楼板(2)侧边的长度方向开设有T形槽(23),所述楼板(2)背离T形槽(23)的另一侧壁上设置有长度方向与T形槽(23)一致且与T形槽(23)相配合的T形板(22),所述矩形框梁(1)靠近地面侧的内圈边缘上设置有用于支撑楼板(2)的矩形凸边(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梁与楼板装配式组合结构,包括矩形框梁(1)以及多块楼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框梁(1)靠近内圈的侧壁且在竖直方向上开设有燕尾槽(11),所述楼板(2)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燕尾槽(11)相配的燕尾块(21),所述燕尾槽(11)在矩形框梁(1)上为上端开口设置、下端封口设置,所述矩形框梁(1)上设置有用于将燕尾块(21)固定在燕尾槽(11)内的固定机构,所述楼板(2)的一侧沿着楼板(2)侧边的长度方向开设有T形槽(23),所述楼板(2)背离T形槽(23)的另一侧壁上设置有长度方向与T形槽(23)一致且与T形槽(23)相配合的T形板(22),所述矩形框梁(1)靠近地面侧的内圈边缘上设置有用于支撑楼板(2)的矩形凸边(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梁与楼板装配式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包括滑动设置在矩形框梁(1)上位于燕尾槽(11)处的阻挡板(3),所述矩形框梁(1)上位于燕尾槽(11)开口端的两侧均开设有截面形状为梯形的滑槽(41),所述阻挡板(3)上设置有与所述滑槽(41)相配的梯形滑块(31),所述阻挡板(3)上设置有用于将阻挡板(3)固定在把燕尾槽(11)的开口处阻挡的位置的固定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梁与楼板装配式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板(3)上开设有贯穿梯形滑块(31)的销孔,所述固定件包括穿设在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宗元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构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