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于全浮式后驱动桥轮毂轴承的安装辅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2246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8 06: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于全浮式后驱动桥轮毂轴承的安装辅具,包括用于推动轮毂轴承在桥壳上沿轴向进行移动的驱动块、与驱动块连接的限位块和与限位块连接且用于接受由外界施加的压力的操纵杆,驱动块具有容纳桥壳的避让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于全浮式后驱动桥轮毂轴承的安装辅具,结构简单,成本低,实施方便,避免装配时出现轮毂端面和轴承损坏、轴承偏斜、内圈卡死在轴上等问题,可以提高轮毂轴承装配工作效率,提高装配质量。

Installation aids for hub bearing of full floating rear drive ax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于全浮式后驱动桥轮毂轴承的安装辅具
本技术属于汽车工程
,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适于全浮式后驱动桥轮毂轴承的安装辅具。
技术介绍
微货或卡车用全浮式后驱动桥,在轮毂内有两对圆锥滚子轴承。轮毂轴承装配时需通过敲击轮毂端面,使轴承依次装配到对应的轴承位,然后用锁紧螺环对轴承进行锁紧。现有技术中缺少专用辅具进行圆锥滚子轴承的装配,装配时只能用钎子、铁棍等敲击到限位点,导致容易产生轮毂端面和轴承损坏、轴承偏斜、内圈卡死在轴上等无法装配到位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适于全浮式后驱动桥轮毂轴承的安装辅具,目的是实现全浮式后驱动桥轮毂轴承装配的同时,避免轮毂轴承出现损坏。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适于全浮式后驱动桥轮毂轴承的安装辅具,包括用于推动轮毂轴承在桥壳上沿轴向进行移动的驱动块、与驱动块连接的限位块和与限位块连接且用于接受由外界施加的压力的操纵杆,驱动块具有容纳桥壳的避让孔。所述避让孔为圆孔。所述驱动块为圆柱形结构,所述避让孔设置于驱动块的中心处。所述限位块为圆柱形结构,限位块与所述驱动块为同轴设置且限位块的直径大于驱动块的直径。所述操纵杆在所述限位块的中心处与限位块固定连接。所述操纵杆的外表面设有滚花。本技术适于全浮式后驱动桥轮毂轴承的安装辅具,结构简单,成本低,实施方便,避免装配时出现轮毂端面和轴承损坏、轴承偏斜、内圈卡死在轴上等问题,可以提高轮毂轴承装配工作效率,提高装配质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适于全浮式后驱动桥轮毂轴承的安装辅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适于全浮式后驱动桥轮毂轴承的安装辅具的使用状态图;上述图中的标记均为:1、操纵杆;2、限位块;3、驱动块;4、避让孔;5、第一轮毂轴承;6、第二轮毂轴承;7、桥壳;8、轮毂油封;9、轮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需要说明的是,在下述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第一”和“第二”并不代表结构和/或功能上的绝对区分关系,也不代表先后的执行顺序,而仅仅是为了描述的方便。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适于全浮式后驱动桥轮毂轴承的安装辅具,包括用于推动轮毂轴承在桥壳7上沿轴向进行移动的驱动块3、与驱动块3连接的限位块2和与限位块2连接且用于接受由外界施加的压力的操纵杆1,驱动块3具有容纳桥壳7的避让孔4。具体地说,如图1和图2所示,驱动块3为圆柱形结构,避让孔4设置于驱动块3的中心处,避让孔4为圆孔,避让孔4在驱动块3的端面上形成让桥壳7通过的开口。避让孔4的直径不小于全浮式后驱动桥的桥壳7的外直径。如图1和图2所示,限位块2为圆柱形结构,限位块2与驱动块3为同轴设置且限位块2的直径大于驱动块3的直径,驱动块3沿限位块2的轴向朝向限位块2的外侧伸出,限位块2的直径大于轮毂的中心孔的直径。如图1和图2所示,操纵杆1在限位块2的中心处与限位块2固定连接,操纵杆1具有一定的长度且操纵杆1是横截面呈T形的回转体结构,操纵杆1与限位块2为同轴设置且操纵杆1与限位块2为同轴设置,限位块2位于驱动块3和操纵杆1之间。操纵杆1用于让操作人员手部握持,操纵杆1的外表面设有滚花,增大摩擦,起到防滑效果。使用上述结构的安装辅具进行轮毂轴承的装配过程的步骤如下:步骤一:在压装台上,将第一轮毂轴承5、第二轮毂轴承6的轴承外圈压入轮毂内至轴承位,将第二轮毂轴承6、轮毂油封8依次放入轮毂内,由压装设备将轮毂油封8端面与轮毂端面平齐,即完成轮毂油封8压装;步骤二:油封压装后的轮毂反过来,将第一轮毂轴承5内圈放入轮毂另一侧;步骤三:将分装后的轮毂套在桥壳7上,将安装辅具的驱动块3对准第一轮毂轴承5,用锤子敲击操纵杆1,安装辅具对第一轮毂轴承5施加压力,第二轮毂轴承6在轮毂推动下从轴承位1移动至轴承位2;第一轮毂轴承5的内圈受到驱动块3的推力而移动到轴承位1,驱动块3与第一轮毂轴承5的外圈不接触,第一轮毂轴承5的外圈不受力;步骤四:第二轮毂轴承6的内圈移动到桥壳7限位面时停止敲击,取下安装辅具,然后在轮毂中放入垫圈、锁紧螺环,通过锁紧螺环按照要求的力矩固定轴承,并将第一轮毂轴承5的内圈带入到轴承位1,完成轮毂轴承的装配。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技术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技术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技术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适于全浮式后驱动桥轮毂轴承的安装辅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推动轮毂轴承在桥壳上沿轴向进行移动的驱动块、与驱动块连接的限位块和与限位块连接且用于接受由外界施加的压力的操纵杆,驱动块具有容纳桥壳的避让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适于全浮式后驱动桥轮毂轴承的安装辅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推动轮毂轴承在桥壳上沿轴向进行移动的驱动块、与驱动块连接的限位块和与限位块连接且用于接受由外界施加的压力的操纵杆,驱动块具有容纳桥壳的避让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于全浮式后驱动桥轮毂轴承的安装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避让孔为圆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适于全浮式后驱动桥轮毂轴承的安装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块为圆柱形结构,所述避让孔设置于驱动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中坤王国辉朱钊王飞朱其凤黄巨成黄峻代立宏
申请(专利权)人: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