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毛刷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2114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8 05: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毛刷轮,包括主轮体以及小平板毛刷盘,所述主轮体包括主轮体基体和至少一件主轮体单体,所述主轮体单体设置于主轮体基体上,所述小平板毛刷盘与主轮体单体一一对应设置且二者间可拆卸连接,在所述小平板毛刷盘的工作面上设有毛束。所述主轮体基体为首尾相接的同步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多件主轮体单体设置在同步带上,通过同步带实现驱动多件主轮体单体同步运动,同步带为弹性材质具有较好的韧性,可以起到缓冲作用,当机台异常受力过大时可以通过同步带的弹性变形对产品起到保护作用,防止产品被破坏。

A brush whe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毛刷轮
本技术涉及抛光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毛刷轮。
技术介绍
2.5D/3D玻璃经常需要使用毛刷轮来对其弧边及直身位进行抛光。参见图6,现有的毛刷轮是采用圆柱形的一体式抛光轮体,该毛刷轮沿轴向设置有多圈刷毛,每一圈刷毛均对应在毛刷轮的轮体上沿周向设置有多个植毛孔,在每个孔径内需要植入300根以上的猪鬃,任意相邻两圈植毛孔间隔均匀设置且交错排列。现有毛刷轮上的刷毛是通过一根绳子固定在轮体上,因此当任意一个植毛孔出现损坏或者是系绳断裂时都会对其他植毛孔内的毛束的稳定性造成影响,从而会导致整个毛刷轮无法继续使用,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综上所述,急需一种毛刷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毛刷轮,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毛刷轮,包括主轮体以及小平板毛刷盘,所述主轮体包括主轮体基体和至少一件主轮体单体,所述主轮体单体设置于主轮体基体上,所述小平板毛刷盘与主轮体单体一一对应设置且二者间可拆卸连接,在所述小平板毛刷盘的工作面上设有毛束。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主轮体单体沿所述主轮体基体周向分布,所述主轮体单体跟随所述主轮体基体作转动运动。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主轮体基体为首尾相接的同步带,所述主轮体单体设置于同步带上且跟随同步带运动。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主轮体单体上设有沿主轮体单体长度方向设置的开口槽,所述小平板毛刷盘设置于开口槽中实现小平板毛刷盘和主轮体单体之间可拆卸。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开口槽为T型槽,所述小平板毛刷盘包括毛刷盘单体和设置于毛刷盘单体上的至少一个毛刷孔;所述毛刷盘单体为与T型槽相匹配的T型结构,通过T型结构的毛刷盘单体与T型槽配合实现小平板毛刷盘可拆卸设置于主轮体单体上;多个所述毛刷孔沿毛刷盘单体的长度方向排列设置形成毛刷孔排,所述毛刷孔内设有用于抛光产品的毛束。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T型槽的一端设有限位装置。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毛刷盘单体上的毛刷孔分成至少两列沿毛刷盘单体长度方向排列设置的毛刷孔排。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相邻两列毛刷孔排之间的毛刷孔错位设置。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还包括驱动装置,所述同步带由驱动装置驱动进行运动。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至少两件同步轮,所述同步带设置于同步轮上且由同步轮驱动进行运动,从而实现毛刷轮对产品进行抛光。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毛刷轮不仅可以满足产品的加工要求,而且结构简单,能有效降低加工成本,提高毛刷利用率,同时可以有效解决加工产品长宽尺寸品质不一的状况;将主轮体单体和小平板毛刷盘之间设计成可拆卸结构,方便对毛刷轮进行维护,当其中一个小平板毛刷盘出现损坏时,直接更换该小平板毛刷盘即可,避免了现有毛刷轮一旦出现损坏导致整个毛刷轮无法继续使用的情况,大大降低了毛刷轮的使用成本。(2)本技术的毛刷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省力省时、可靠性较高,成本较低;因此实用性较好,易于推广应用,具有较大实用价值;主轮体单体上设置T型槽,毛刷盘单体设计为与T型槽相匹配的T型结构,两者均容易加工,同时方便更换小平板毛刷盘。(3)本技术的毛刷轮优于现有的圆柱式抛光轮,现有的圆柱式抛光轮为点接触式加工,针对尺寸较大产品不能完全覆盖到位,且受力点不均,容易造成崩边,尺寸超差,未透等不良;本技术的毛刷轮通过弹性材质的同步轮带动整个毛刷运行,特别是大尺寸产品能完全覆盖到位,且受力均衡,在加工中整体轮体有韧性(弹性缓冲),机台异常受力过大时,轮体的柔韧收缩可以更好的保护产品不受破坏。(4)本技术的毛刷盘单体上相邻两列毛刷孔排之间的毛刷孔错位设置,毛刷孔数量设置密集且根据现有产品的情况做到了最大化,可以实现对产品进行高效抛光。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毛刷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主轮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主轮体单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中小平板毛刷盘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毛刷轮的工作示意图;图6是现有毛刷轮的工作示意图;其中,1、主轮体,1.1、主轮体单体,1.11、T型槽,1.2、同步带,1.3、同步轮,2、小平板毛刷盘,2.1、毛刷盘单体,2.2、毛刷孔,2.3、毛束,3、叠片玻璃。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可以根据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实施例1:参见图1-5,一种毛刷轮,具体是用于对2.5D/3D玻璃弧边及直身位进行抛光的毛刷轮,包括主轮体1以及小平板毛刷盘2,所述主轮体1包括主轮体基体和至少一件主轮体单体1.1,所述主轮体单体1.1设置于主轮体基体上,所述小平板毛刷盘2与主轮体单体1.1一一对应设置且二者间可拆卸连接,在所述小平板毛刷盘2的工作面上设有用于抛光产品的毛束2.3。所述主轮体单体1.1沿所述主轮体基体周向分布,所述主轮体单体1.1跟随所述主轮体基体作转动运动。所述主轮体基体为首尾相接的同步带1.2,所述主轮体单体1.1设置于同步带1.2上且跟随同步带1.2运动。优选的,本实施例中主轮体单体和小平板毛刷盘的数量均为14件,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的加工情况进行灵活设置。所述主轮体单体1.1上设有沿主轮体单体1.1长度方向设置的开口槽,所述小平板毛刷盘2设置于开口槽中实现小平板毛刷盘2和主轮体单体1.1之间可拆卸。所述开口槽为T型槽1.11,所述小平板毛刷盘2包括毛刷盘单体2.1和设置于毛刷盘单体2.1上的至少一个毛刷孔2.2,优选的,所述毛刷孔设置于毛刷盘单体的工作面上。所述毛刷盘单体2.1为与T型槽1.11相匹配的T型结构,通过T型结构的毛刷盘单体2.1与T型槽1.11配合实现小平板毛刷盘2可拆卸设置于主轮体单体1.1上。多个所述毛刷孔2.2沿毛刷盘单体2.1的长度方向排列设置形成毛刷孔排,所述毛刷孔2.2内设有用于抛光产品的毛束2.3。所述T型槽1.11的一端设有限位装置,优选的,所述限制装置可以是将T型槽设置成盲槽,通过盲槽结构来实现防止小平板毛刷盘和主轮体单体脱离,从而实现限位。参见图3,所述盲槽是指没有贯穿主轮体单体的槽,T型槽在主轮体单体长度方向的一端形成开口,所述毛刷盘单体通过该开口进入到T型槽中,T型槽在主轮体单体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为封闭状态,以实现对毛刷盘单体的限位,同时为了防止毛刷盘单体从T型槽中滑出应该将主轮体单体竖直设置且T型槽的开口端朝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毛刷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轮体(1)以及小平板毛刷盘(2),所述主轮体(1)包括主轮体基体和至少一件主轮体单体(1.1),所述主轮体单体(1.1)设置于主轮体基体上,所述小平板毛刷盘(2)与主轮体单体(1.1)一一对应设置且二者间可拆卸连接,在所述小平板毛刷盘(2)的工作面上设有毛束(2.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毛刷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轮体(1)以及小平板毛刷盘(2),所述主轮体(1)包括主轮体基体和至少一件主轮体单体(1.1),所述主轮体单体(1.1)设置于主轮体基体上,所述小平板毛刷盘(2)与主轮体单体(1.1)一一对应设置且二者间可拆卸连接,在所述小平板毛刷盘(2)的工作面上设有毛束(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刷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轮体单体(1.1)沿所述主轮体基体周向分布,所述主轮体单体(1.1)跟随所述主轮体基体作转动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毛刷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轮体基体为首尾相接的同步带(1.2),所述主轮体单体(1.1)设置于同步带(1.2)上且跟随同步带(1.2)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毛刷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轮体单体(1.1)上设有沿主轮体单体(1.1)长度方向设置的开口槽,所述小平板毛刷盘(2)设置于开口槽中实现小平板毛刷盘(2)和主轮体单体(1.1)之间可拆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毛刷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槽为T型槽(1.11),所述小平板毛刷盘(2)包括毛刷盘单体(2.1)和设置于毛刷盘单体(2.1)上的至少一个毛刷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群飞苏继光
申请(专利权)人:蓝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