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1642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8 02:26
马达具有转子、定子、逆变器部以及壳体,壳体是单一部件,具有:定子收纳部,其收纳定子;逆变器收纳部,其收纳逆变器部;以及分隔壁部,其位于定子收纳部与逆变器收纳部之间,在壳体的轴向一侧的端部具有壳体开口部,该壳体开口部供定子的至少一部分、分隔壁部的轴向一侧的端部以及逆变器收纳部的至少一部分露出,在壳体开口部的内侧,从定子延伸的三相用线圈线穿过分隔壁部的端部延伸至逆变器部,而与设置于逆变器部的轴向一侧的端部的连接器端子连接,该马达具有覆盖壳体开口部的罩部件。

mo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马达
本专利技术涉及马达。
技术介绍
作为车辆用的马达驱动装置,公知有在马达的壳体上安装逆变器的马达驱动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05377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在使马达与逆变器一体化的情况下,马达与逆变器在壳体的内部电连接。以往,使用汇流条和连接器来将马达与逆变器电连接。因此,部件数量变多,并且按照每个机种而需要专用的汇流条。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能够在壳体的内部简便地将马达与逆变器电连接的马达。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提供马达,其具有:转子,其具有马达轴,该马达轴沿着在一个方向上延伸的中心轴线配置;定子,其与所述转子在径向上隔着间隙对置;逆变器部,其与所述定子电连接;以及壳体,其收纳所述定子和所述逆变器部,所述壳体是单一部件,具有:定子收纳部,其收纳所述定子;逆变器收纳部,其位于所述定子收纳部的径向外侧,收纳所述逆变器部;以及分隔壁部,其位于所述定子收纳部与所述逆变器收纳部之间,在所述壳体的轴向一侧的端部具有壳体开口部,该壳体开口部供所述定子的至少一部分、所述分隔壁部的轴向一侧的端部以及所述逆变器收纳部的至少一部分露出,在所述壳体开口部的内侧,从所述定子延伸的三相用线圈线穿过所述分隔壁部的端部延伸至所述逆变器部,而与设置于所述逆变器部的轴向一侧的端部的连接器端子连接,该马达具有覆盖所述壳体开口部的罩部件。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提供能够在壳体的内部简便地将马达与逆变器电连接的马达。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马达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马达的图,是图1的II-II线剖视图。图3是示出拆下罩部件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4是示出逆变器部与线圈线的连接部的立体图。图5是线圈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各图所示的Z轴方向是将正的一侧作为上侧并将负的一侧作为下侧的铅垂方向Z。Y轴方向是与沿各图所示的一个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J平行的方向,是与铅垂方向Z垂直的方向。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与中心轴线J平行的方向、即Y轴方向称为“轴向Y”。另外,将轴向Y的正的一侧称为“轴向一侧”,将轴向Y的负的一侧称为“轴向另一侧”。各图所示的X轴方向是与轴向Y和铅垂方向Z双方垂直的方向。在以下的说明中,将X轴方向称为“宽度方向X”。另外,将宽度方向X的正的一侧称为“宽度方向一侧”,将宽度方向X的负的一侧称为“宽度方向另一侧”。在本实施方式中,铅垂方向Z相当于规定方向。另外,将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为“径向”,将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周向简称为“周向θ”。另外,在周向θ上,在从轴向另一侧朝向轴向一侧观察时,将顺时针前进的一侧(即,图中示出周向θ的箭头所前进的一侧)称为“周向一侧”,将逆时针前进的一侧(即,图中示出周向θ的箭头所前进的一侧的相反侧)称为“周向另一侧”。另外,铅垂方向、上侧以及下侧仅是用于对各部分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说明的名称,实际的配置关系等也可以是这些名称所表示的配置关系等以外的配置关系等。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具有壳体10、盖部11、罩部件12、传感器罩13、转子20、定子30、逆变器单元50、连接器部18以及旋转检测部70,其中,该转子20具有沿着中心轴线J配置的马达轴21。如图2所示,壳体10收纳转子20、定子30、旋转检测部70以及逆变器单元50。壳体10是单一部件。壳体10例如通过砂型铸造而制作。壳体10具有周壁部10b、底壁部10a、轴承保持部10c以及方筒部10e。周壁部10b呈在转子20和定子30的径向外侧包围转子20和定子30的筒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周壁部10b呈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大致圆筒状。周壁部10b在轴向一侧开口。周壁部10b具有对定子30和逆变器单元50进行冷却的冷却部60。底壁部10a设置于周壁部10b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底壁部10a封闭周壁部10b的轴向另一侧。底壁部10a具有沿轴向Y贯通底壁部10a的传感器收纳部10g。传感器收纳部10g在沿轴向Y观察时例如呈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圆形状。由底壁部10a和周壁部10b构成定子收纳部14。即,壳体10具有有底筒状的定子收纳部14,该定子收纳部14具有周壁部10b和底壁部10a。轴承保持部10c呈从底壁部10a的轴向一侧的面的传感器收纳部10g的周缘部向轴向一侧突出的圆筒状。轴承保持部10c在比后述的转子铁芯22靠轴向另一侧的位置对轴承进行保持,该轴承对马达轴21进行支承。如图1和图2所示,方筒部10e呈从周壁部10b向上侧延伸的方筒状。方筒部10e向上侧开口。在本实施方式中,方筒部10e例如呈正方形筒状。如图2所示,构成方筒部10e的壁部中的轴向另一侧的壁部与底壁部10a的上端部相连。方筒部10e具有贯通孔10f,该贯通孔10f沿轴向Y贯通构成方筒部10e的壁部中的轴向一侧的壁部。贯通孔10f的下端部与周壁部10b的轴向一侧的开口相连。贯通孔10f和周壁部10b的轴向一侧的开口构成壳体开口部10A。由方筒部10e和周壁部10b构成逆变器收纳部15。即,壳体10具有逆变器收纳部15。逆变器收纳部15位于定子收纳部14的径向外侧。在本实施方式中,逆变器收纳部15在与轴向Y垂直的铅垂方向Z上位于定子收纳部14的上侧。定子收纳部14与逆变器收纳部15被分隔壁部10d在铅垂方向Z上隔开。分隔壁部10d是周壁部10b的上侧的部分。即,周壁部10b具有将定子收纳部14与逆变器收纳部15隔开的分隔壁部10d。图2所示的盖部11呈板面与铅垂方向Z垂直的板状。盖部11固定于方筒部10e的上端部。盖部11封闭方筒部10e的上侧的开口。如图1至图3所示,罩部件12呈板面与轴向Y垂直的板状。罩部件12固定于周壁部10b和方筒部10e的轴向一侧的面。罩部件12封闭壳体开口部10A。如图2和图3所示,罩部件12具有圆板状的定子罩部12A和向定子罩部12A的上侧延伸的矩形状的逆变器罩部12B。定子罩部12A封闭周壁部10b的轴向一侧的开口。逆变器罩部12B封闭贯通孔10f。罩部件12具有沿轴向Y贯通定子罩部12A的输出轴孔12a。输出轴孔12a例如呈穿过中心轴线J的圆形状。罩部件12具有从定子罩部12A的轴向另一侧的面的输出轴孔12a的周缘部向轴向另一侧突出的轴承保持部12b。轴承保持部12b在比后述的转子铁芯22靠轴向一侧的位置对轴承进行保持,该轴承对马达轴21进行支承。罩部件12具有从定子罩部12A的外周缘向径向外侧突出的4个部位的固定部12C。罩部件12具有沿轴向Y贯通各个固定部12C的贯通孔。罩部件12被4根螺栓110紧固于壳体10,该4根螺栓110通过4个部位的固定部12C的贯通孔。传感器罩13固定于底壁部10a的轴向另一侧的面。传感器罩13覆盖并封闭传感器收纳部10g的轴向另一侧的开口。传感器罩13从轴向另一侧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马达,其具有:/n转子,其具有马达轴,该马达轴沿着在一个方向上延伸的中心轴线配置;/n定子,其与所述转子在径向上隔着间隙对置;/n逆变器部,其与所述定子电连接;以及/n壳体,其收纳所述定子和所述逆变器部,/n所述壳体是单一部件,具有:定子收纳部,其收纳所述定子;逆变器收纳部,其位于所述定子收纳部的径向外侧,收纳所述逆变器部;以及分隔壁部,其位于所述定子收纳部与所述逆变器收纳部之间,/n在所述壳体的轴向一侧的端部具有壳体开口部,该壳体开口部供所述定子的至少一部分、所述分隔壁部的轴向一侧的端部以及所述逆变器收纳部的至少一部分露出,/n在所述壳体开口部的内侧,从所述定子延伸的三相用线圈线穿过所述分隔壁部的端部延伸至所述逆变器部,而与设置于所述逆变器部的轴向一侧的端部的连接器端子连接,/n该马达具有覆盖所述壳体开口部的罩部件。/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728 JP 2017-1471141.一种马达,其具有:
转子,其具有马达轴,该马达轴沿着在一个方向上延伸的中心轴线配置;
定子,其与所述转子在径向上隔着间隙对置;
逆变器部,其与所述定子电连接;以及
壳体,其收纳所述定子和所述逆变器部,
所述壳体是单一部件,具有:定子收纳部,其收纳所述定子;逆变器收纳部,其位于所述定子收纳部的径向外侧,收纳所述逆变器部;以及分隔壁部,其位于所述定子收纳部与所述逆变器收纳部之间,
在所述壳体的轴向一侧的端部具有壳体开口部,该壳体开口部供所述定子的至少一部分、所述分隔壁部的轴向一侧的端部以及所述逆变器收纳部的至少一部分露出,
在所述壳体开口部的内侧,从所述定子延伸的三相用线圈线穿过所述分隔壁部的端部延伸至所述逆变器部,而与设置于所述逆变器部的轴向一侧的端部的连接器端子连接,
该马达具有覆盖所述壳体开口部的罩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奥畑佳久梶田国博小长谷美香伊东阳介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