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线定子绕组转移装置以及夹取扁线定子绕组的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514632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8 01: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扁线定子绕组转移装置以及夹取扁线定子绕组的方法,其包括设置在扁线定子绕组的内侧、呈圆柱状的柱状内撑机构和设置在扁线定子绕组外侧呈圆环形的环状外支撑机构;柱状内撑机构的外圈由多个可向中心收缩和向外推伸移动的顶推单元构成,整体收缩时可从扁线定子绕组顶部的开口伸入或移出,整体外推时顶推单元抵住圆筒形扁线定子绕组内侧;环状外支撑机构的内圈为可收张结构,由夹取驱动机构驱动的多数量取件外夹构成圆弧内圈,在向内收紧状态时与整体外推的柱状内撑机构配合,夹持扁线定子绕组周边的U型线圈。柱状内撑机构与环状外支撑机构相配合,可以将装配完成的扁线定子绕组完整地夹起并转移。

Transfer device of flat stator winding and method of clamping flat stator win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扁线定子绕组转移装置以及夹取扁线定子绕组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卡电机的定子绕组加工,具体涉及到一种扁线定子绕组转移装置以及夹取扁线定子绕组的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的发卡电机采用扁线定子绕组,扁线定子绕组通常包括多个如图1所示的U型线圈。该U型线圈由截面为非圆形的扁线制成,包括两根直立导线以及连接在两根直立导线之间的横向连接导线。扁线定子绕组中,各U型线圈的直立导线与其他的U型线圈的直立导线连接,构成完整的绕组。组装扁线定子绕组的过程中,需要将各U型线圈的直立导线插入定子铁心的插槽中。现有技术中该过程通常由人工完成,然而扁线定子绕组结构复杂,人工装配的效率以及成品率均不理想,因此需要使用机器进行自动化的装配。在自动化装配的过程中,需要将总的扁线定子绕组分为若干个单层或多层的扁线定子绕组进行分层装配。每层扁线定子绕组呈筒形,包括若干个叠瓦状排列的U型线圈。在分层装配的过程中,各U型线圈需要在专用治具中进行装配形成单层或多层的扁线定子绕组,装配完成后再将扁线定子绕组转移至定子铁心中,然而现有技术中缺项相应的转移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扁线定子绕组转移装置,该装置利用夹持机构对扁线定子绕组进行夹取,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缺乏转移扁线定子绕组的装置的问题。具体方案如下:一种扁线定子绕组转移装置,扁线定子绕组(1)呈圆筒形,包括多数量开口朝向同一方向、且相互呈叠瓦式排列的U型线圈(11);所述扁线定子绕组转移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扁线定子绕组(1)的内侧、呈圆柱状的柱状内撑机构(2)和设置在所述扁线定子绕组外侧呈圆环形的环状外支撑机构(3);所述柱状内撑机构(2)的外圈由多个可向中心收缩和向外推伸移动的顶推单元(21)构成,整体收缩时可从所述扁线定子绕组(1)顶部的开口伸入或移出,整体外推时所述顶推单元(21)抵住圆筒形扁线定子绕组(1)内侧;所述环状外支撑机构(3)的内圈为可收张结构,由通过夹取驱动机构(31)驱动且与顶推单元(21)相对设置的多数量取件外夹(32)构成圆弧内圈,在向内收紧状态时与整体外推的所述柱状内撑机构(2)配合,夹持所述扁线定子绕组(1)的U型线圈(11)。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柱状内撑机构(2)包括多个以圆周排列、并夹持在两个导向板之间的顶推单元(21);两个所述导向板平行配置,可以围绕所述导向板的中心相对旋转;所述顶推单元(21)的上侧或下侧以圆柱销插入所述导向板上开设的圆弧滑槽或斜向滑槽;所述顶推单元(21)的另一侧以凸条或凹槽结构与另一导向板上呈放射状排列的凹槽或凸条构成径向滑动结构;两所述导向板相对旋转时,所述顶推单元(21)在上下复合轨迹作用下向外侧推移或收缩。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顶推单元(21)的两侧设置有翼板(213),相邻所述顶推单元(21)的翼板(213)交叠设置;所述翼板(213)延伸至所述顶推单元(21)与所述扁线定子绕组(1)接触的端面。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开设有所述圆弧滑槽或斜向滑槽的导向板的中心开设有通孔;一固定轴穿过所述通孔与另一所述导向板的中心固定连接;所述固定轴的外侧套设有筒形轴,所述筒形轴与中心开设有通孔的导向板的中部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取件外夹(32)朝向所述扁线定子绕组(1)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限位齿(323);夹持扁线定子绕组(1)时,所述限位齿(323)插设在所述扁线定子绕组(1)中相邻直立导线(111)之间的空隙中。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夹取驱动机构(31)包括平行设置的固定导向环板(311)以及旋转导向环板(312);各所述取件外夹(32)设置在固定导向环板(311)以及旋转导向环板(312)之间,沿着所述固定导向环板(311)的内边缘呈圆周状排列;所述取件外夹(32)的一侧以导向滚轮(322)插入所述旋转导向环板(312)上的圆弧滑槽或斜向滑槽;所述取件外夹(32)的另一侧以凸条或凹槽结构与所述嵌入固定导向环板(311)上呈放射状排列的凹槽或凸条构成径向滑动结构;所述固定导向环板(311)以及旋转导向环板(312)相对转动时,各所述取件外夹(32)在所述固定导向环板(311)以及旋转导向环板(312)的复合作用下向中心收缩或向外推伸移动。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夹取驱动机构(31)包括两个所述固定导向环板(311)以及一个旋转导向环板(312);两个所述固定导向环板(311)相对设置,所述旋转导向环板(312)设置在两个所述固定导向环板(311)之间;所述旋转导向环板(312)与两个所述固定导向环板(311)之间均设置有取件外夹(32)。本专利技术还包括一种夹取扁线定子绕组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将环状外支撑机构(3)套设在扁线定子绕组(1)的外侧,并将柱状内撑机构(2)插入所述扁线定子绕组的内侧,使得环状外支撑机构(3)的取件外夹(32)与柱状内撑机构(2)的顶推单元(21)相对设置;控制所述柱状内撑机构(2)的顶推单元(21)向外侧扩张,使得所述顶推单元(21)顶推所述扁线定子绕组(1)的内侧,并通过夹取驱动机构(31)驱动取件外夹(32)向内顶推扁线定子绕组(1)的外侧,以实现对所述扁线定子绕组(1)的夹取。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柱状内撑机构与环状外支撑机构相配合,可以将装配完成的扁线定子绕组完整地夹起并转移;(2)柱状内撑机构的外径与环状外支撑机构的内径均可通过顶推单元以及取件外夹的伸缩距离进行改变,使得绕组转移装置可适应不同尺寸的扁线定子绕组,具有较好的泛用性;(3)在转运过程中,取件外夹上的限位齿可以使得相邻的直立导线保持间距,便于各直立导线插入定子铁芯的导线槽中;(4)柱状内撑机构与环状外支撑机构的轴线长度较短,占用空间小,可使得设备更加紧凑。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U型线圈的立体视图;图2为扁线定子绕组的立体视图;图3为扁线定子绕组转移装置的立体视图;图4为柱状内撑机构的立体视图;图5为柱状内撑机构的爆炸图;图6为第二导向板朝向第一导向板一侧的示意图;图7为环状外支撑机构的爆炸图;图8为取件外夹的立体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专利技术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专利技术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专利技术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为了彻底理解本专利技术,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步骤以及详细的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扁线定子绕组转移装置,扁线定子绕组(1)呈圆筒形,包括多数量开口朝向同一方向、且相互呈叠瓦式排列的U型线圈(11);/n其特征在于:所述扁线定子绕组转移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扁线定子绕组(1)的内侧、呈圆柱状的柱状内撑机构(2)和设置在所述扁线定子绕组外侧呈圆环形的环状外支撑机构(3);/n所述柱状内撑机构(2)的外圈由多个可向中心收缩和向外推伸移动的顶推单元(21)构成,整体收缩时可从所述扁线定子绕组(1)顶部的开口伸入或移出,整体外推时所述顶推单元(21)抵住圆筒形扁线定子绕组(1)内侧;/n所述环状外支撑机构(3)的内圈为可收张结构,由通过夹取驱动机构(31)驱动且与顶推单元(21)相对设置的多数量取件外夹(32)构成圆弧内圈,在向内收紧状态时与整体外推的所述柱状内撑机构(2)配合,夹持所述扁线定子绕组(1)的U型线圈(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扁线定子绕组转移装置,扁线定子绕组(1)呈圆筒形,包括多数量开口朝向同一方向、且相互呈叠瓦式排列的U型线圈(11);
其特征在于:所述扁线定子绕组转移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扁线定子绕组(1)的内侧、呈圆柱状的柱状内撑机构(2)和设置在所述扁线定子绕组外侧呈圆环形的环状外支撑机构(3);
所述柱状内撑机构(2)的外圈由多个可向中心收缩和向外推伸移动的顶推单元(21)构成,整体收缩时可从所述扁线定子绕组(1)顶部的开口伸入或移出,整体外推时所述顶推单元(21)抵住圆筒形扁线定子绕组(1)内侧;
所述环状外支撑机构(3)的内圈为可收张结构,由通过夹取驱动机构(31)驱动且与顶推单元(21)相对设置的多数量取件外夹(32)构成圆弧内圈,在向内收紧状态时与整体外推的所述柱状内撑机构(2)配合,夹持所述扁线定子绕组(1)的U型线圈(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扁线定子绕组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状内撑机构(2)包括多个以圆周排列、并夹持在两个导向板之间的顶推单元(21);
两个所述导向板平行配置,可以围绕所述导向板的中心相对旋转;
所述顶推单元(21)的上侧或下侧以圆柱销插入所述导向板上开设的圆弧滑槽或斜向滑槽;
所述顶推单元(21)的另一侧以凸条或凹槽结构与另一导向板上呈放射状排列的凹槽或凸条构成径向滑动结构;
两所述导向板相对旋转时,所述顶推单元(21)在上下复合轨迹作用下向外侧推移或收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扁线定子绕组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推单元(21)的两侧设置有翼板(213),相邻所述顶推单元(21)的翼板(213)交叠设置;所述翼板(213)延伸至所述顶推单元(21)与所述扁线定子绕组(1)接触的端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扁线定子绕组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开设有所述圆弧滑槽或斜向滑槽的导向板的中心开设有通孔;一固定轴穿过所述通孔与另一所述导向板的中心固定连接;所述固定轴的外侧套设有筒形轴,所述筒形轴与中心开设有通孔的导向板的中部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扁线定子绕组转移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年丰钱志超彭伟史传根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华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