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多层式微通道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11200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7 23: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高效多层式微通道换热器。该换热器包括微通道扁管、翅片和集流管,翅片设置在相邻两个微通道扁管之间,各个微通道扁管的两端分别与两侧集流管连通,所述微通道扁管、翅片和集流管组成微通道单片,两个或两个以上微通道单片通过连接部件相互平行重叠固定。该发明专利技术将多片微通道单片通过法栏机械连接或U管焊接的方式平行叠加,相比铜管翅片式换热器体积更小、重量更轻、成本更低,其具有的换热性能满足大型制冷设备有限空间内的最大制冷能力。

An efficient multi-layer microchannel heat exchang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多层式微通道换热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换热器
,尤其是一种高效多层式微通道换热器。
技术介绍
微通道换热器具有结构紧凑、换热效率高、质量轻、运行安全可靠等优点,被广泛运用在空调、汽车等行业。大多微通道换热器多以单层单片结构为主,而大型制冷设备,如大型数据中心用制冷设备,由于其换热功率较大,如果用铜管翅片式换热器,不仅体积更大,且成本造价很高,由于微通道换热器相比铜管翅片式有效率更高、体积更小以及成本低等因素,所以有些大型制冷设备原铜管翅片式换热器已逐渐被微通道换热器取代。微通道换热器相比铜管翅片式具有了更高的能效,但对于大型制冷设备的制冷效率,大多都要几百KW甚至1MW以上,若以常规单片式结构,将不能完全满足该制冷效率的要求,常用的方法是增大换热器长、宽的尺寸,从而提高散热面积,但这样会导致制冷设备占用很大的场地,导致设备成本及厂房占地等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效多层式微通道换热器。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效多层式微通道换热器,包括微通道扁管、翅片和集流管,翅片设置在相邻两个微通道扁管之间,各个微通道扁管的两端分别与两侧集流管连通,所述微通道扁管、翅片和集流管组成微通道单片,两个或两个以上微通道单片通过连接部件相互平行叠加固定。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所述连接部件为法兰,法兰设置在集流管上,紧固螺栓连接相邻法兰将微通道单片平行叠加固定,法兰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所述连接部件为U型管,U型管两端分别焊接在相邻两个微通道单片的集流管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所述集流管上设置管座,管座上安装进出管,进出管连通各个微通道单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所述集流管上设置有支架,支架上螺栓固定钣金框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所述钣金框架内侧四周设置有密封条。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所述微通道单片之间的层间连接处设置有挡风盖板。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所述微通道单片之间的连接回路为单回路、双回路或多回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所述微通道单片之间的连通方式为串联或并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专利技术将多片微通道单片通过法栏机械连接或U管焊接的方式平行叠加,相比铜管翅片式换热器体积更小、重量更轻、成本更低,其具有的换热性能满足大型制冷设备有限空间内的最大制冷能力。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微通道单片的结构一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微通道单片的结构二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翅片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法兰连接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U型管焊接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微通道扁管,2.翅片,3.集流管,4.微通道单片,5.连接部件,6.法兰,7.紧固螺栓,8.密封结构,9.U型管,10.管座,11.进出管,12.支架,13.钣金框架,14.密封条,15.挡风盖板。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是本专利技术微通道单片的结构一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微通道单片的结构二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翅片的安装结构示意图,一种高效多层式微通道换热器,包括微通道扁管1、翅片2和集流管3,翅片2设置在相邻两个微通道扁管1之间,各个微通道扁管1的两端分别与两侧集流管3连通,微通道扁管1、翅片2和集流管3组成微通道单片4,两个或两个以上微通道单片4通过连接部件5相互平行叠加固定,集流管3上设置管座10和支架12。如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法兰连接的侧面结构示意图,连接部件5为法兰6,法兰6设置在集流管3上,紧固螺栓7连接相邻法兰6将微通道单片4平行叠加固定,法兰6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8,密封结构8为密封圈或密封垫。如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U型管焊接的侧面结构示意图,连接部件5为U型管9,U型管9两端分别焊接在相邻两个微通道单片4的集流管3上。如图6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集流管3上设置管座10,管座10上安装进出管11,进出管11连通各个微通道单片4,集流管3上设置有支架12,支架12上螺栓固定钣金框架13,钣金框架13内侧四周设置有密封条14,微通道单片4之间的层间连接处设置有挡风盖板15,微通道单片4之间的连接回路为单回路、双回路或多回路,微通道单片4之间的连通方式为串联或并联。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微通道扁管1、翅片2和集流管3组成了微通道单片4,相邻两个微通道扁管1之间设置有折叠的翅片2,微通道扁管1的两端分别连接集流管3;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微通道单片4通过法兰6进行层间连接或采用U型管9焊接,且在微通道单片4之间安装有隔片,在相邻的微通道单片4的集流管3处设置法兰6,在法兰6内侧设置密封结构8,密封结构8为密封圈或密封垫,通过紧固螺栓7固定法兰6,从而将各个微通道单片4组合形成换热器的整体;采用U型管9焊接则是将U型管9的两端分别焊接在相邻两个微通道单片4的集流管3上;微通道单片4的集流管3处设置有管座10,管座10上连接进出管11,进出管11可为铜管、铝管或不锈钢管;在微通道单片4的集流管3上设置支架12,支架12上螺栓固定钣金框架13,进一步确保了微通道单片4与微通道单片4连接后的稳定性和牢固性,并且在钣金框架13的四周设置密封条14以及在微通道单片4的层间连接处设置挡风盖板15,确保了微通道单片4间的循环风的密封性;该多层式微通道换热器相比铜管翅片式换热器体积更小、重量更轻、成本更低,适用于蒸发器冷却和室外冷凝器散热,以及适于数据中心、机房空调、中央空调等各类制冷设备及工程机械。以上说明对本专利技术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做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多层式微通道换热器,包括微通道扁管(1)、翅片(2)和集流管(3),翅片(2)设置在相邻两个微通道扁管(1)之间,各个微通道扁管(1)的两端分别与两侧集流管(3)连通,其特征是,所述微通道扁管(1)、翅片(2)和集流管(3)组成微通道单片(4),两个或两个以上微通道单片(4)通过连接部件(5)相互平行叠加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多层式微通道换热器,包括微通道扁管(1)、翅片(2)和集流管(3),翅片(2)设置在相邻两个微通道扁管(1)之间,各个微通道扁管(1)的两端分别与两侧集流管(3)连通,其特征是,所述微通道扁管(1)、翅片(2)和集流管(3)组成微通道单片(4),两个或两个以上微通道单片(4)通过连接部件(5)相互平行叠加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多层式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是,所述连接部件(5)为法兰(6),法兰(6)设置在集流管(3)上,紧固螺栓(7)连接相邻法兰(6)将微通道单片(4)平行叠加固定,法兰(6)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多层式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是,所述连接部件(5)为U型管(9),U型管(9)两端分别焊接在相邻两个微通道单片(4)的集流管(3)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多层式微通道换热器,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东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爱迪尔制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