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侧板顶紧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04496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3 17: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侧板顶紧机构,包括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的两端相对设有压紧机构,所述压紧机构包括承载板,所述承载板上设有顶压机构,所述顶压机构通过移动机构与承载板连接,所述移动机构控制顶压机构水平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自动化顶紧侧板,无需人工手动顶紧,减少操作人员的人力投入,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节约生产成本,且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有利于在行业内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侧板顶紧机构
本技术涉及电池生产设备,具体为一种侧板顶紧机构。
技术介绍
环境污染,石油、煤炭等非再生能源逐日减少,人们需要逐渐减少非再生能源的依赖,寻找新的能源代替,其中新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等应运而生。而支持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运行起来的是动力电池包。动力电池包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在动力电池包的两侧分别放置侧板,以侧板作为限位便于放置支架,同时也通过侧板固定动力电池包使其不容易变形。目前动力电池包的侧板固定时一般采用人手对动力电池包的两侧进行施压,从而顶紧侧板达到固定的目的,但人工施力容易出现受力不均匀,影响侧板固定效果。因此研发一种提高侧板固定时的受力均匀性,保证侧板固定的牢固性,为目前行业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侧板压紧机构,实现自动化顶紧侧板,且受力均匀性佳,保证侧板顶紧的时候不容易因为受力不均而导致受损,有效节约人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本技术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侧板顶紧结构,包括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的两端相对设有压紧机构,所述压紧机构包括承载板,所述承载板上设有顶压机构,所述顶压机构通过移动机构与承载板连接,所述移动机构控制顶压机构水平移动。通过移动机构驱动顶压机构靠拢从而对动力电池包两侧的侧板进行施压,无需人工施压,有效提高生产效率,且保证侧板固定完全的同时不容易因人工施力不均导致侧板损坏等情况。进一步地,所述顶压机构包括顶压承载板、顶压固定板和顶压块,所述顶压固定板垂直固定在顶压承载板上,所述顶压块设置在顶压固定板的侧面。通过顶压承载板作为支撑底座,顶压固定板固定在顶压承载板上形成安装顶压块的稳定结构,保证顶压块顶压侧板时施力均匀。进一步地,所述顶压块至少设有2个。顶压块设置至少2个使施力点分散,保证侧板各个位置受力均匀,最优设置个数为4个,使侧板各个位置受力最均匀,且顶压过程中不会出现翘板或断板。进一步地,所述顶压块包括承压块和施压块,所述施压块垂直设置在承压块上,所述施压块和承压块为一体成型。承压块的承压面积比施压块大,保证受力顶压时承压块有效分散压力,提高部件使用寿命,施压块和承压块一体成型确保加压时施压块与承压块之间不会发生移位。进一步地,所述施压块的顶部设有缓冲软胶条。通过缓冲软胶条缓冲顶压力,保证侧板不容易变形。进一步地,所述顶压块与顶压固定板的连接处设有压力传感器。通过压力传感器监控各个顶压点的压力变化情况,且压力传感器可以与中控电脑连接,通过中控电脑可设置压力传感器的压力感应上限值,当顶压过程中压力传感器测试到压力接近压力感应上限值时,立即停止加压,有效避免施压力度过大导致侧板破裂。进一步地,所述移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承载板上的若干个滑轨,所述滑轨平行设置,所述顶压承载板的底部设有与滑轨相适配的滑块。通过滑块与滑轨相配合,实现顶压承载板在承载板上移动调整顶压块与动力电池包的侧板位置。进一步地,所述顶压承载板的底部还设有齿条,所述承载板上设有与齿条相互啮合的齿轮,所述齿轮与驱动装置的活动端连接。驱动装置驱动齿轮转动,齿轮与齿条啮合作用形成推动力,使顶压承载板在齿条的带动下沿滑轨移动,实现自动调整位置,提高位置调整的精准度,驱动装置以驱动电机的驱动效果最佳。本技术侧板顶紧机构,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第一、实现自动化顶紧侧板;本技术通过在顶压承载板的底部设置滑块以及在承载板上设置滑轨,使顶压承载板可承载顶压块在承载板上移动调整顶压位置,同时通过驱动齿轮转动与设置在顶压承载板底部的齿条啮合传动,实现顶压承载板自动调整顶紧位置,无需人工手动顶紧;第二、提高工作效率;本技术以相对设置的压紧机构对动力电池包的侧板进行压紧固定,且通过驱动齿轮转动与设置在顶压承载板底部的齿条啮合传动,自动顶压动力电池包,减少操作人员的人力投入,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节约生产成本;第三、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本技术整体结构设计简单,且操作方法简易,操作人员容易上手使用,且整套设备的生产成本低,有利于在行业内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侧板顶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侧板顶紧机构的顶压块结构示意图。如附图所示:1、支撑底座;2、压紧机构;21、承载板;22、顶压机构;221、顶压承载板;222、顶压固定板;223、顶压块;223a、承压块;223b、施压块;223c、缓冲软胶条;224、压力传感器;23、移动机构;231、滑轨;232、滑块;233、齿条;234、齿轮;235、驱动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产品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侧板顶紧结构,包括支撑底座1,所述支撑底座1的两端相对设有压紧机构2,所述压紧机构2包括承载板21,所述承载板21上设有顶压机构22,所述顶压机构22通过移动机构23与承载板21连接,所述移动机构23控制顶压机构22水平移动。为保证顶压过程中结构稳定且施力均匀,进一步地,所述顶压机构22包括顶压承载板221、顶压固定板222和顶压块223,所述顶压固定板222垂直固定在顶压承载板221上,所述顶压块223设置在顶压固定板222的侧面。其中所述顶压块223至少设有2个,所述顶压块223优选设置4个,保证动力电池包的侧板各个位置受力处于最均匀的状态。进一步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顶压块223包括承压块223a和施压块223b,所述施压块223b垂直设置在承压块223a上,所述施压块223b和承压块223a为一体成型。承压块223a的承压面积比施压块223b大,保证施压时承压块223a有更好的承受能力,有效提高施压块223b的施压稳定性。同时为了避免施压块223b大力施压导致电池包侧板受损,所述施压块223b的顶部设有缓冲软胶条223c,以缓冲直接接触对侧板的损伤。同时,所述顶压块223固定板的连接处设有压力传感器224。通过压力传感器224实时监控所施加的压力,且压力传感器224可直接与中控电脑连接,通过中控电脑可直观收到压力传感器224所反馈的数据,实现实时监控。如图1所示,所述移动机构23设置在承载板21若干个滑轨231,所述滑轨231平行设置,所述顶压承载板221的底部设有与滑轨231相适配的滑块232。以滑块232带动顶压承载板221沿滑轨231移动,从而实现顶压机构22的整体移动,方便根据动力电池包的大小调整顶压位置。为实现顶压22自动移动,所述顶压承载板221的底部还设有齿条233,所述承载板21上设有与齿条233相互啮合的齿轮234,所述齿轮234与驱动装置235的活动端连接。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本行业的普通技术人员均可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和以上所述而顺畅地实施本技术;但是,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侧板顶紧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的两端相对设有压紧机构,所述压紧机构包括承载板,所述承载板上设有顶压机构,所述顶压机构通过移动机构与承载板连接,所述移动机构控制顶压机构水平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侧板顶紧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的两端相对设有压紧机构,所述压紧机构包括承载板,所述承载板上设有顶压机构,所述顶压机构通过移动机构与承载板连接,所述移动机构控制顶压机构水平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板顶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压机构包括顶压承载板、顶压固定板和顶压块,所述顶压固定板垂直固定在顶压承载板上,所述顶压块设置在顶压固定板的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板顶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压块至少设有2个。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侧板顶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压块包括承压块和施压块,所述施压块垂直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兰胡文朱庆红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龙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