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7DL染色体抗赤霉病基因紧密连锁的DNA标记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96405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3 12: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小麦7DL染色体抗赤霉病基因紧密连锁的DNA标记及其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位于7DL染色体上与小麦抗赤霉病连锁的分子标记cau7DL278,该标记是小麦7DL染色体上抗赤霉病QTL QFhb.cau‑7DL的紧密连锁标记,且为共显性标记,连锁度高(遗传距离0.1cM)。本发现提供的分子标记具有快速、准确和高效的特点,可用来检测小麦7DL染色体上抗赤霉病QTL QFhb.cau‑7DL,快速准确地筛选具有该位点的植株,提高育种工作效率,为选育高抗赤霉病小麦品种奠定理论基础且提供分子辅助选择手段。

Closely linked DNA markers of scab resistance genes on chromosome 7dl of wheat and their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小麦7DL染色体抗赤霉病基因紧密连锁的DNA标记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分子生物学、植物病理学及作物遗传育种领域,具体涉及小麦7DL染色体上与一个新的抗赤霉病基因紧密连锁的SSR标记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小麦(TriticumaestivumL.)是世界主要粮食作物,为全球近40%的人口提供主食。目前全球小麦种植面积约为2.2~2.4亿hm2,2018年全球生产总量约7.5亿吨(http://faostat.fao.org/faostat);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小麦生产国和消费国,小麦种植以普通冬小麦为主,播种面积常年在2400万hm2左右,总产量约占世界小麦总产量的17%。小麦的安全生产至关重要,但它易受多种病害威胁,其中小麦赤霉病是世界范围的重要病害之一,由于小麦耕作制度改变和气候变化等多种原因,赤霉病的发生具有愈来愈严重的趋势,已经成为毁灭性病害(McMullenM,BergstromG,DeWolfE,Dill-MackyR,HershmanD,ShanerGandVanSanfordD.Aunifiedefforttofightanenemyofwheatandbarley:Fusariumheadblight.PlantDisease,2012,96:1712–1728;张爱民,阳文龙,李欣,孙家柱.小麦抗赤霉病研究现状与展望.遗传,2018(10):858–873)。大量报道表明欧美国家的小麦产区发病程度和频率不断加重;在我国,发病区域从长江中下游麦区逐渐向黄淮麦区和北方麦区扩展,淮河流域成为重病区。2001~2018年,有9个年份小麦赤霉病发生面积超过333万hm2,2012年赤霉病流行面积近1000万hm2(张爱民,阳文龙,李欣,孙家柱.小麦抗赤霉病研究现状与展望.遗传,2018(10):858–873)。小麦赤霉病主要是由真菌禾谷镰孢菌(FusariumgraminearumSchw)引起。在小麦的各个生育时期均有可能发病,造成小麦苗腐、茎腐、基腐和穗腐,其中穗部危害最为严重,致使受害的籽粒皱缩、变色和粒重降低,造成产量损失,通常损失范围是10-80%(因病情的不同程度而异)。赤霉病还影响小麦品质,威胁食品安全,感染赤霉病的小麦籽粒含有多种对人畜有害的毒素,包括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雪腐镰刀菌烯醇(Nivalenol,NLV)和乙酰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Acetyldoxynivalenol,AcDON)等,这些毒素一旦进入人体或牲畜体内,会造成肌体免疫力下降,致畸致癌等严重后果。防治赤霉病重要措施之一是培育和利用抗病品种,这种措施具有减少农药使用、从而避免或减轻环境污染、降低生产成本等优点。因此,开展赤霉病抗性遗传研究,利用DNA标记辅助选择加快抗病育种速度,对持续控制小麦赤霉病具有深远意义(SuZ,BernardoA,TianB,ChenH,WangS,MaH,CaiS,LiuD,ZhangD,LiT,TrickH,AmandPS,YuJ,ZhangZ,BaiG.AdeletionmutationinTaHRCconfersFhb1resistancetoFusariumheadblightinwheat.NatureGenetics,2019,51(7):1099–1105)。国内外研究表明赤霉病抗性是由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traitlocus,QTL)控制(尚未发现免疫基因),国内外已经报道了250多个抗赤霉病QTL,这些QTL抗病程度不同,单一QTL可以解释2.1%至50.0%的抗病程度,通常将解释抗病程度比较大的QTL(例如>20%)称为主效QTL,但绝大多数报道的QTL属于微效QTL。此外,这些QTL在稳定性方面也存在差异,有的QTL仅仅在某些遗传背景中和某些环境条件下才表达抗病作用,另外一些QTL则在不同遗传背景中和多种环境条件下均稳定地表达抗病作用。稳定且抗病作用强的主效QTL在小麦抗赤霉病实际育种工作中具有更大的应用价值。国际上把上述QTL中抗病程度较高且比较稳定的7个统一编号为抗赤霉病基因(Fhb1-7),其中Fhb1是抗病性稳定且抗病程度最高的QTL,半个世纪以来,含有Fhb1的小麦品种“苏麦3号”或其衍生品种一直是世界范围内最佳的抗性资源,该基因已于2019年被成功克隆(SuZ,BernardoA,TianB,ChenH,WangS,MaH,CaiS,LiuD,ZhangD,LiT,TrickH,AmandPS,YuJ,ZhangZ,BaiG.AdeletionmutationinTaHRCconfersFhb1resistancetoFusariumheadblightinwheat.NatureGenetics,2019,51(7):1099–1105)。小麦赤霉病抗性QTLQFhb.cau-7DL是本专利申请人从小麦品系AQ24788-83(以下简称AQ)中发现的,利用Luke×AQ的272个重组自交系定位于7D染色体长臂上,是一个与目前国内外报道的QTL不同的新的主效QTL,在多种环境条件和不同遗传背景中均稳定地表现20%至32%的抗病程度,其抗病程度与Fhb1相近(RenJ,WangZ,DuZ,CheM,ZhangY,QuanW,WangY,JiangX,ZhangZ.DetectionandvalidationofanovelmajorQTLforresistancetoFusariumheadblightfromTriticumaestivumintheterminalregionofchromosome7DL.TheoreticalandAppliedGenetic,2019,132:241–259)。本专利申请人用Fhb1基因的特异标记(TaHTC)对小麦品系AQ的DNA进行扩增,从AQ中没有发现Fhb1基因的特异产物,这表明QFhb.cau-7DL是一个不同于Fhb1的新的抗病资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个与小麦7DL染色体抗赤霉病基因QFhb.cau-7DL紧密连锁的SSR标记及其应用。本专利技术首先保护特异引物对;所述特异引物对由引物F和引物R组成;所述引物F为如下(a1)或(a2):(a1)序列表的序列1所示的单链DNA分子;(a2)将序列1经过一个或几个核苷酸的取代且与序列1具有相同功能的DNA分子;所述引物R为如下(a3)或(a4):(a3)序列表的序列2所示的单链DNA分子;(a4)将序列2经过一个或几个核苷酸的取代且与序列2具有相同功能的DNA分子。所述特异引物对的用途为如下(b1)-(b6)中的至少一种:(b1)鉴定或辅助鉴定小麦赤霉病抗性;(b2)筛选或辅助筛选赤霉病抗病小麦;(b3)检测或辅助检测待测小麦是否具有QFhb.cau-7DL抗性QTL;(b4)制备用于鉴定或辅助鉴定小麦赤霉病抗性的试剂盒;(b5)制备用于筛选或辅助筛选赤霉病抗病小麦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特异引物对;所述特异引物对由引物F和引物R组成;/n所述引物F为如下(a1)或(a2):/n(a1)序列表的序列1所示的单链DNA分子;/n(a2)将序列1经过一个或几个核苷酸的取代且与序列1具有相同功能的DNA分子;/n所述引物R为如下(a3)或(a4):/n(a3)序列表的序列2所示的单链DNA分子;/n(a4)将序列2经过一个或几个核苷酸的取代且与序列2具有相同功能的DNA分子。/n

【技术特征摘要】
1.特异引物对;所述特异引物对由引物F和引物R组成;
所述引物F为如下(a1)或(a2):
(a1)序列表的序列1所示的单链DNA分子;
(a2)将序列1经过一个或几个核苷酸的取代且与序列1具有相同功能的DNA分子;
所述引物R为如下(a3)或(a4):
(a3)序列表的序列2所示的单链DNA分子;
(a4)将序列2经过一个或几个核苷酸的取代且与序列2具有相同功能的DNA分子。


2.权利要求1所述特异引物对的应用,为如下(b1)-(b6)中的至少一种:
(b1)鉴定或辅助鉴定小麦赤霉病抗性;
(b2)筛选或辅助筛选赤霉病抗病小麦;
(b3)检测或辅助检测待测小麦是否具有QFhb.cau-7DL抗性QTL;
(b4)制备用于鉴定或辅助鉴定小麦赤霉病抗性的试剂盒;
(b5)制备用于筛选或辅助筛选赤霉病抗病小麦的试剂盒;
(b6)制备用于检测或辅助检测待测小麦是否具有QFhb.cau-7DL抗性QTL的试剂盒。


3.含有权利要求1所述特异引物对的试剂盒;所述试剂盒的应用为如下(c1)-(c3)中的至少一种:
(c1)鉴定或辅助鉴定小麦赤霉病抗性;
(c2)筛选或辅助筛选赤霉病抗病小麦;
(c3)检测或辅助检测待测小麦是否具有QFhb.cau-7DL抗性QTL。


4.权利要求3所述试剂盒的制备方法,包括将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异引物对中的各条引物进行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振任俊达彭友良赵文生权威张忠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