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定子接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9400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0 18: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马达定子接线结构,包括有一马达定子组件,该马达定子组件包含有定子铁芯及线轮架,且在该定子铁芯上缠绕特定匝数的导电线材以构成一线圈,复数个引出部位于该线圈上;该马达定子接线结构的特征在于:一接线组件,设置于该马达定子组件上,包含有一绝缘座,复数个下金属板均匀分布装设于该绝缘座上,一第一金属板、一第二金属板及一第三金属板依序装设于该下金属板上,复数个绝缘片分别装设于该下金属板与该第一金属板之间、该第一金属板与该第二金属板之间以及该第二金属板与该第三金属板之间。

Motor stator wiring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马达定子接线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马达定子接线结构,尤指一种马达定子上的线圈绕组接线的结构改良。
技术介绍
马达种类可分为单相马达以及三相马达,其中三相马达的运作原理是线圈绕组通电后会形成旋转磁场,旋转磁场会带动马达,使转子输出产生转速与扭矩。如图1所示,一马达定子组件10包含有定子铁芯11及线轮架12,且在定子铁芯11上缠绕特定匝数的导电线材以构成一线圈13,马达定子组件10在通电后,线圈13会产生磁场。马达定子组件10还具有复数个引出部14位于该线圈上,为各线圈13所预留一定的长度而形成,马达接线时会将各线圈13的引出部14作焊接,如此来完成接线作业,但这种方式会造成马达定子组件10组装过程复杂,且错误率会大幅增加。综合以上原因,使得现有技术仍存在有改良的空间,本技术设计人有鉴于此,乃积极研究,加以多年从事相关产品研发的经验,并经不断试验及改良,终于发展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马达定子接线结构,可以增加马达组装便利性,以及降低传统直接接线的错误率。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马达定子接线结构,包括有一马达定子组件,该马达定子组件包含有定子铁芯及线轮架,且在该定子铁芯上缠绕特定匝数的导电线材以构成一线圈,复数个引出部位于该线圈上。该马达定子接线结构的特征在于:包括:一接线组件,设置于该马达定子组件上,包含有一绝缘座、复数个下金属板、一第一金属板、一第二金属板、一第三金属板及复数个绝缘片;该下金属板均匀分布装设于该绝缘座上,该下金属板设置有复数个出线孔,该第一金属板、该第二金属板及该第三金属板依序装设于该下金属板上,该第一金属板设置有复数个第一出线孔,该第二金属板设置有复数个第二出线孔,该第三金属板设置有复数个第三出线孔,该绝缘片分别装设于该下金属板与该第一金属板之间、该第一金属板与该第二金属板之间以及该第二金属板与该第三金属板之间。该线圈的引出部分别穿过于该下金属板的出线孔、该第一金属板的第一出线孔、该第二金属板的第二出线孔以及该第三金属板的第三出线孔,然后以焊接的方式将各该引出部分别与该下金属板、该第一金属板、该第二金属板及该第三金属板固定。凭借上述的构成,本技术马达定子接线结构,可以增加马达组装便利性,以及降低传统直接接线的错误率。为了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详细参阅以下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图式仅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做任何限制。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马达定子接线结构的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马达定子接线结构的立体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马达定子接线结构的接线组件的立体分解图。图5为本技术马达定子接线结构的接线组件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附图标记说明:马达定子组件10;定子铁芯11;线轮架12;线圈13;引出部14;接线组件20;绝缘座21;下金属板22;出线孔221;出线槽222第一金属板23;第一出线孔231;第一出线槽232;第二金属板24;第二出线孔241;第二出线槽242;第三金属板25;第三出线孔251;第三出线槽252;绝缘片26。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至图4所示,图2为本技术马达定子接线结构的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马达定子接线结构的立体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马达定子接线结构的接线组件的立体分解图。本技术系关于一种马达定子接线结构,包括有一马达定子组件10,该马达定子组件10包含有定子铁芯11及线轮架12,且在该定子铁芯11上缠绕特定匝数的导电线材以构成一线圈13,复数个引出部14位于该线圈13上。该马达定子接线结构的特征在于:一接线组件20,设置于该马达定子组件10上,包含有一绝缘座21、复数个下金属板22、一第一金属板23、一第二金属板24、一第三金属板25及复数个绝缘片26;该下金属板22均匀分布装设于该绝缘座21上,该下金属板22设置有复数个出线孔221,该第一金属板23、该第二金属板24及该第三金属板25依序装设于该下金属板22上,该第一金属板23设置有复数个第一出线孔231,该第二金属板24设置有复数个第二出线孔241,该第三金属板25设置有复数个第三出线孔251,该绝缘片26分别装设于该下金属板22与该第一金属板23之间、该第一金属板23与该第二金属板24之间以及该第二金属板24与该第三金属板25之间。该线圈13的引出部14分别穿过于该下金属板22的出线孔221、该第一金属板23的第一出线孔231、该第二金属板24的第二出线孔241以及该第三金属板25的第三出线孔251,然后以焊接的方式将各该引出部14分别与该下金属板22、该第一金属板23、该第二金属板24及该第三金属板25固定。请参阅图5所示,图5为本技术马达定子接线结构的接线组件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该下金属板22设置有复数个出线槽222,该第一金属板23设置有复数个第一出线槽232,该第二金属板24设置有复数个第二出线槽242,该第三金属板25设置有复数个第三出线槽252;该线圈13的引出部14分别穿过于该下金属板22的出线槽222、该第一金属板23的第一出线槽232、该第二金属板24的第二出线槽242以及该第三金属板25的第三出线槽252。凭借上述的构成,本技术马达定子接线结构,可以增加马达组装便利性,以及降低传统直接接线的错误率。以上说明对本技术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马达定子接线结构,包括有一马达定子组件,该马达定子组件包含有定子铁芯及线轮架,且在该定子铁芯上缠绕数匝导电线材以构成一线圈,复数个引出部位于该线圈上;其特征在于,该马达定子接线结构包括:/n一接线组件,设置于该马达定子组件上,包含有一绝缘座、复数个下金属板、一第一金属板、一第二金属板、一第三金属板及复数个绝缘片;该下金属板均匀分布装设于该绝缘座上,该下金属板设置有复数个出线孔,该第一金属板、该第二金属板及该第三金属板依序装设于该下金属板上,该第一金属板设置有复数个第一出线孔,该第二金属板设置有复数个第二出线孔,该第三金属板设置有复数个第三出线孔,该绝缘片分别装设于该下金属板与该第一金属板之间、该第一金属板与该第二金属板之间以及该第二金属板与该第三金属板之间;/n该线圈的引出部分别穿过于该下金属板的出线孔、该第一金属板的第一出线孔、该第二金属板的第二出线孔以及该第三金属板的第三出线孔,然后以焊接的方式将各该引出部分别与该下金属板、该第一金属板、该第二金属板及该第三金属板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马达定子接线结构,包括有一马达定子组件,该马达定子组件包含有定子铁芯及线轮架,且在该定子铁芯上缠绕数匝导电线材以构成一线圈,复数个引出部位于该线圈上;其特征在于,该马达定子接线结构包括:
一接线组件,设置于该马达定子组件上,包含有一绝缘座、复数个下金属板、一第一金属板、一第二金属板、一第三金属板及复数个绝缘片;该下金属板均匀分布装设于该绝缘座上,该下金属板设置有复数个出线孔,该第一金属板、该第二金属板及该第三金属板依序装设于该下金属板上,该第一金属板设置有复数个第一出线孔,该第二金属板设置有复数个第二出线孔,该第三金属板设置有复数个第三出线孔,该绝缘片分别装设于该下金属板与该第一金属板之间、该第一金属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宗佑林桓槶
申请(专利权)人:士林电机厂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