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纵向抗震的有绝热层的水平管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7907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06 18: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纵向抗震的有绝热层的水平管夹,该水平管夹包括左管夹片、右管夹片和绝热层,在左管夹片和右管夹片之间夹持固定有一管道,左管夹片和右管夹片的上端和下端分别通过两个紧固螺栓进行紧固,两个紧固螺栓沿管道的轴向并列设置;在上端的两个紧固螺栓上方设有两个连接销轴,两个连接销轴沿管道的轴向并列设置;连接销轴的两端均设有销孔,销孔用于插入开口销,通过开口销将连接销轴固定到左管夹片和右管夹片;绝热层包围管道,绝热层的外边缘位于上端的紧固螺栓和连接销轴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替代常规的两个三螺栓水平管夹,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且降低生产和安装费用。

Horizontal pipe clamp with insulating layer for longitudinal seismic resist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纵向抗震的有绝热层的水平管夹
本技术涉及建筑和抗震领域,具体地涉及用于建筑机电工程设施的抗震支撑的通用部件,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纵向抗震的有绝热层的水平管夹。
技术介绍
为了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规定:防震减灾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设计单位应当按照抗震设防要求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抗震设计,并对抗震设计的质量以及出具的施工图设计文件的准确性负责。《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中规定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6度以上地区的建筑机电工程(包括给水排水、供暖、通风、空调、燃气、热力、电力、通讯、消防等)必须进行抗震设计。目前,国内工业、建筑工程中有相当部分管道、风道及电缆桥架系统有些没有抗震设施。一些工程中虽然采用了抗震支吊架,但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其中包括:部件结构较复杂,安装不方便;抗震支吊架(或称为抗震吊架)某些部件的强度较低;抗震支吊架的结构不合理,导致抗震性能难以令人满意等。以管夹为例,目前抗震用的管夹,都是延用的普通管夹。为了满足抗震要求,一个抗震吊架不得不同时连接两个或三个普通管夹,这样的连接方式不仅费用高、安装费时,而且受力性能不好。综上所述,本领域迫切需要开发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且具有优良抗震性的用于纵向抗震的有绝热层的水平管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强度高的用于纵向抗震的有绝热层的水平管夹。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纵向抗震的有绝热层的水平管夹,具体地,该水平管夹包括左管夹片、右管夹片和绝热层,在所述左管夹片和所述右管夹片之间夹持固定有一管道,所述左管夹片和所述右管夹片的上端和下端分别通过两个紧固螺栓进行紧固,所述两个紧固螺栓沿所述管道的轴向并列设置;在上端的所述两个紧固螺栓上方设有两个连接销轴,所述两个连接销轴沿所述管道的轴向并列设置;在所述左管夹片和所述右管夹片之间设置有左球面垫圈和右球面垫圈,所述左球面垫圈的底面贴靠所述左管夹片,所述右球面垫圈的底面贴靠所述右管夹片;所述连接销轴贯穿所述左管夹片、所述左球面垫圈、所述右球面垫圈和所述右管夹片;所述连接销轴的两端均设有销孔,所述销孔用于插入开口销,通过所述开口销将所述连接销轴固定到所述左管夹片和右管夹片;所述绝热层包围所述管道,所述绝热层的外边缘位于上端的所述紧固螺栓和所述连接销轴之间。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连接销轴设有多个垫圈;所述垫圈位于所述开口销和所述左管夹片之间以及所述开口销和所述右管夹片之间。在另一优选例中,上端的所述紧固螺栓和所述连接销轴之间的间距为40-70mm。在另一优选例中,上端的所述紧固螺栓和所述连接销轴之间的间距为所述紧固螺栓公称直径或所述连接销轴公称直径的2.2-3.2;优选地,2.3-2.8。在另一优选例中,两个所述连接销轴分别与抗震斜杆连接。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抗震斜杆的一端与所述连接销轴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于固定件。在另一优选例中,两个所述连接销轴分别与垂直吊杆和抗震斜杆连接。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固定件为钢筋混凝土梁、柱、楼板、墙面或者钢梁(例如,工字梁、H型钢等)、钢柱等。应理解,在本技术范围内中,本技术的上述各技术特征和在下文(如实施例)中具体描述的各技术特征之间都可以互相组合,从而构成新的或优选的技术方案。限于篇幅,在此不再一一累述。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例中的用于纵向抗震的有绝热层的水平管夹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一个实例中的用于纵向抗震的有绝热层的水平管夹的侧视图;图3是本技术一个实例中的用于纵向抗震的有绝热层的水平管夹的立体图;图4是本技术一个实例中的分别与一垂直吊杆和一抗震斜杆连接的用于纵向抗震的有绝热层的水平管夹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一个实例中的与两个抗震斜杆连接的用于纵向抗震的有绝热层的水平管夹的示意图。各附图中,各标示如下:0-管道;1-左管夹片;2-右管夹片;3-螺栓头;4-光面段;5-螺纹段;6-螺母;7-薄螺母;8-左球面垫圈;9-右球面垫圈;10-紧固螺栓;11-连接销轴;12-开口销;13-垫圈;14-绝热层;15-抗震斜杆;16-垂直吊杆。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人经过广泛而深入的研究,通过大量筛选,首次开发了一种用于纵向抗震的有绝热层的水平管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水平管夹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强度高、抗震强度显著提高、安全可靠,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本技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纵向抗震的有绝热层的水平管夹,它是一种具有特定结构的水平管夹。典型地,本技术的水平管夹包括左管夹片、右管夹片和绝热层,在所述左管夹片和所述右管夹片之间夹持固定有一管道,所述左管夹片和所述右管夹片的上端和下端分别通过两个紧固螺栓进行紧固,所述两个紧固螺栓沿所述管道的轴向并列设置;在上端的所述两个紧固螺栓上方设有两个连接销轴,所述两个连接销轴沿所述管道的轴向并列设置;在所述左管夹片和所述右管夹片之间设置有左球面垫圈和右球面垫圈,所述左球面垫圈的底面贴靠所述左管夹片,所述右球面垫圈的底面贴靠所述右管夹片;所述连接销轴贯穿所述左管夹片、所述左球面垫圈、所述右球面垫圈和所述右管夹片;所述连接销轴的两端均设有销孔,所述销孔用于插入开口销,通过所述开口销将所述连接销轴固定到所述左管夹片和右管夹片;所述绝热层包围所述管道,所述绝热层的外边缘位于上端的所述紧固螺栓和所述连接销轴之间。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左球面垫圈的底面和所述右球面垫圈的底面是指其横截面最大的面。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紧固螺栓包括光面段和螺纹段。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紧固螺栓的光面段设置在所述左管夹片和所述右管夹片之间。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紧固螺栓包括一个螺纹段,所述光面段的一端与所述螺纹段一体连接,所述光面段的另一端与螺栓头一体连接。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紧固螺栓包括两个螺纹段,所述光面段的一端与一个所述螺纹段一体连接,所述光面段的另一端与另一个所述螺纹段一体连接。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紧固螺栓仅包括螺纹段,即所述紧固螺栓通体为螺纹段。安装时,所述紧固螺栓贯穿所述左管夹片和所述右管夹片,所述紧固螺栓的两端分别与螺母固定连接,拧紧两端螺母以将左管夹片和右管夹片夹紧固定。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紧固螺栓包括螺纹段和螺栓头,所述螺栓头位于所述螺纹段的一端。安装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纵向抗震的有绝热层的水平管夹,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管夹包括左管夹片、右管夹片和绝热层,在所述左管夹片和所述右管夹片之间夹持固定有一管道,所述左管夹片和所述右管夹片的上端和下端分别通过两个紧固螺栓进行紧固,所述两个紧固螺栓沿所述管道的轴向并列设置;/n在上端的所述两个紧固螺栓上方设有两个连接销轴,所述两个连接销轴沿所述管道的轴向并列设置;/n在所述左管夹片和所述右管夹片之间设置有左球面垫圈和右球面垫圈,所述左球面垫圈的底面贴靠所述左管夹片,所述右球面垫圈的底面贴靠所述右管夹片;/n所述连接销轴贯穿所述左管夹片、所述左球面垫圈、所述右球面垫圈和所述右管夹片;/n所述连接销轴的两端均设有销孔,所述销孔用于插入开口销,通过所述开口销将所述连接销轴固定到所述左管夹片和右管夹片;/n所述绝热层包围所述管道,所述绝热层的外边缘位于上端的所述紧固螺栓和所述连接销轴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纵向抗震的有绝热层的水平管夹,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管夹包括左管夹片、右管夹片和绝热层,在所述左管夹片和所述右管夹片之间夹持固定有一管道,所述左管夹片和所述右管夹片的上端和下端分别通过两个紧固螺栓进行紧固,所述两个紧固螺栓沿所述管道的轴向并列设置;
在上端的所述两个紧固螺栓上方设有两个连接销轴,所述两个连接销轴沿所述管道的轴向并列设置;
在所述左管夹片和所述右管夹片之间设置有左球面垫圈和右球面垫圈,所述左球面垫圈的底面贴靠所述左管夹片,所述右球面垫圈的底面贴靠所述右管夹片;
所述连接销轴贯穿所述左管夹片、所述左球面垫圈、所述右球面垫圈和所述右管夹片;
所述连接销轴的两端均设有销孔,所述销孔用于插入开口销,通过所述开口销将所述连接销轴固定到所述左管夹片和右管夹片;
所述绝热层包围所述管道,所述绝热层的外边缘位于上端的所述紧固螺栓和所述连接销轴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平管夹,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销轴设有多个垫圈;所述垫圈位于所述开口销和所述左管夹片之间以及所述开口销和所述右管夹片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平管夹,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其略高聚顾琛钧孙寰勇李杰孙凯刘佳卫丽
申请(专利权)人:中机国能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