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1T1R结构的忆阻器及其制备方法、集成结构技术

技术编号:23472029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06 13: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1T1R结构的忆阻器及其制备方法、集成结构,所述忆阻器包括:基于所述1T1R结构形成的MOSFET结构底座和生长在所述MOSFET结构底座上的RRAM结构,所述RRAM结构的底电极设置在所述MOSFET结构底座上、与所述MOSFET结构底座的漏极电连接,设置在所述RRAM结构的底电极上的所述RRAM结构的阻变层与所述MOSFET结构底座的漏极之间间隔所述底电极并错位对应。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RRAM结构的阻变层和MOSFET结构的漏极错位对应,在MOSFET结构底座上预留平整的表面用于生长RRAM结构,阻变层与底电极接触更好,避免了短路,降低了接触电阻,使RRAM结构的生长工艺更加稳定可控,并提高1T1R结构的忆阻器器件的良率和稳定性。

Memristor based on 1t1r structure, its preparation method and integrated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1T1R结构的忆阻器及其制备方法、集成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集成
,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1T1R结构的忆阻器及其制备方法、集成结构。
技术介绍
忆阻器是一个与磁通量(φ)和电荷(q)相关的无源电路元件,其电阻满足M(q)=dΦ/dq关系。简单地说,忆阻器的电阻值与外加电流和电压的历史数据相关,表现出具有记忆功能的非线性电阻特性。忆阻器的这种记忆特性使其成为除电阻、电容、电感之外的第四种基本电路元素,并且在模拟电路、存储器件、神经网络等众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基于1T1R结构的忆阻器是一种重要的新型半导体器件。1T1R结构的忆阻器是将MOSFET和忆阻器结合的器件,具有抑制crossbar阵列的旁路电流的能力。混合MOSFET电路设计的CMOS忆阻器是一种常用集成电路设计。目前被广泛应用在新型存储,人工神经网络加速器和存算一体结构的处理器中。但是制备大规模1T1R结构器件时,存在由于CMOS底座不平整导致忆阻器器件的良率低,易击穿,短路风险高,阻变性能差等问题。具体而言,目前1T1R结构的存储器都采用直接将RRA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1T1R结构的忆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忆阻器包括:/n基于所述1T1R结构形成的MOSFET结构底座和生长在所述MOSFET结构底座上的RRAM结构,/n所述RRAM结构的底电极设置在所述MOSFET结构底座上,并与所述MOSFET结构底座的漏极电连接,/n设置在所述RRAM结构的底电极上的所述RRAM结构的阻变层与所述MOSFET结构底座的漏极之间间隔有所述底电极,且所述阻变层与所述漏极相对于所述底电极错位对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1T1R结构的忆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忆阻器包括:
基于所述1T1R结构形成的MOSFET结构底座和生长在所述MOSFET结构底座上的RRAM结构,
所述RRAM结构的底电极设置在所述MOSFET结构底座上,并与所述MOSFET结构底座的漏极电连接,
设置在所述RRAM结构的底电极上的所述RRAM结构的阻变层与所述MOSFET结构底座的漏极之间间隔有所述底电极,且所述阻变层与所述漏极相对于所述底电极错位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忆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RRAM结构的底电极的一端与所述RRAM结构的阻变层相接触,所述RRAM结构的底电极的另一端与所述MOSFET结构的漏极之间通过设置的至少一个第一过孔建立电连接,用于形成所述阻变层与所述漏极相对于所述底电极的错位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忆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RRAM结构的阻变层上设置与所述阻变层对应的顶电极,在所述顶电极和所述在RRAM结构表面之间设置至少一个第二过孔,在所述第二过孔对应的RRAM结构表面设置第一金属线,所述第一金属线和所述顶电极通过所述第二过孔建立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忆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MOSFET结构底座表面还包括第二金属线,所述第二金属线和所述MOSFET结构的栅极之间设置至少一个第三过孔,用于在所述第二金属线和所述MOSFET结构的栅极之间建立电连接;
所述MOSFET结构底座表面还包括第三金属线,所述第三金属线和所述MOSFET结构的源极之间设置至少一个第四过孔,用于在所述第三金属线和所述MOSFET结构的源极之间建立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忆阻器,其特征在于,过孔内部包括至少具有导电特性的填充材料,所述填充材料至少包括钨、金、银、铂、铜及其相应的合金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忆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MOSFET结构面积尺寸包括宽度6μ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琦魏劲松吴祖恒时拓窦春萌刘明张续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