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连杆及具有其的发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62501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03 08: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下连杆及具有其的发动机。该下连杆上设置有与曲轴配合的中心孔,所述下连杆包括:上连杆部、控制连杆部,所述上连杆部与所述控制连杆部相连接,且其中一个连接点为转动连接点,另一个连接点为可调连接点;所述上连杆部与所述控制连杆部之间形成有分型面,所述上连杆部与所述控制连杆部转动连接的一端在所述分型面处设置有凸台。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下连杆,通过在转动连接点处的分型面处设置凸台,并在可调连接点处施加调节力,可以使凸台产生较大的变形,这样,下连杆便可以对轴瓦施加较大的预紧力,从而降低了轴瓦分离的风险。

Lower connecting rod and engine with 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下连杆及具有其的发动机
本技术涉及汽车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下连杆及具有其的发动机。
技术介绍
发动机的压缩比是指活塞运动到下止点时的气缸容积与活塞运动到上止点时的燃烧室容积之比。现有发动机大多数为固定压缩比发动机,燃油燃烧效率低、经济性差、排放高。随着可变压缩比技术的发展,发动机开始增加压缩比调节机构,通过改变活塞上止点位置等方式改变燃烧室容积,从而改变压缩比,以满足不同发动机负荷需求,使发动机始终工作在最佳工作区,这样既提高了动力性降低了油耗,又减少了排放,很好地解决了动力性与经济性、排放性的矛盾。目前典型的改变发动机活塞上止点位置的结构为多连杆机构,其下连杆与曲轴的连杆颈相连接,且下连杆与连杆颈之间设置有轴瓦,但是发动机在运转时,轴瓦分离的风险增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下连杆,以实现轴瓦预紧。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下连杆,所述下连杆上设置有与曲轴配合的中心孔,所述下连杆包括:上连杆部、控制连杆部,所述上连杆部与所述控制连杆部相连接,且其中一个连接点为转动连接点,另一个连接点为可调连接点;所述上连杆部与所述控制连杆部之间形成有分型面,所述上连杆部与所述控制连杆部转动连接的一端在所述分型面处设置有凸台。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上连杆部上设置有上中心半孔,所述控制连杆部上设置有下中心半孔,所述上中心半孔和所述下中心半孔合围成中心孔,所述可调连接点为螺接连接点,所述螺接连接点和所述转动连接点分布在所述中心孔的两侧分型面处。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在所述转动连接点处,所述上连杆部和所述控制连杆部两者中的其中一个上设置有铰孔座,另一个上设置有连接臂,铰接销穿设于所述铰孔座和所述连接臂中,以实现所述上连杆部与所述控制连杆部的转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铰孔座设置在所述分型面的一端,所述凸台设置在位于所述铰孔座一侧的所述分型面上。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臂设置在所述分型面的一端,所述凸台设置在位于所述连接臂一侧的所述分型面上。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分型面所在平面穿过所述中心孔的轴线。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转动连接点的中心位于所述分型面所在平面内。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下连杆还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上连杆部和所述控制连杆部内的轴瓦,两个轴瓦以相对扣合的方式安装在所述中心孔内,且所述凸台的厚度不小于与其对应的所述轴瓦的余面高度。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凸台为长条形凸台,且所述凸台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中心孔的轴线。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下连杆具有以下优势:本技术所述的下连杆,通过在转动连接点处的分型面处设置凸台,并在可调连接点处施加调节力,可以使凸台产生较大的变形,这样,下连杆便可以对轴瓦施加较大的预紧力,从而降低了轴瓦分离的风险。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发动机,该发动机包括:活塞,所述活塞适于在所述发动机的气缸内运动;曲轴,所述曲轴的主轴颈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发动机的缸体上;上述的下连杆,所述下连杆套设在所述曲轴的连杆颈上;上连杆,所述上连杆连接在所述活塞与所述下连杆之间;压缩比调节机构,所述压缩比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所述活塞在所述气缸内的位置,所述压缩比调节机构包括:控制连杆,所述控制连杆与所述下连杆铰接。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发动机具有以下优势:(1)本技术所述的发动机,压缩比调节机构的零件数量较少,便可以达到改变发动机压缩比的目的,由此有利于减少发动机的装配工序,且零件数量较少,有利于提高压缩比调节机构的工作可靠性。(2)本技术所述的发动机,通过在上连杆部与控制连杆部转动连接的一端的分型面处设置凸台,可以实现轴瓦预紧,降低轴瓦分离的风险。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活塞、上连杆、下连杆、曲轴、压缩比调节机构的装配示意图;图2是活塞、上连杆、下连杆、压缩比调节机构的装配示意图;图3是上连杆、下连杆、曲轴、控制连杆、轴瓦的分解示意图;图4是上连杆、下连杆、连杆颈、控制连杆、轴瓦的装配示意图;图5是下轴瓦以及下轴瓦的余面高度示意图;图6是上连杆、控制连杆、第一个实施例的下连杆的装配示意图;图7是第一个实施例的下连杆的分解示意图;图8是铰孔座、连接臂和铰接销的连接示意图;图9是上连杆、控制连杆、第一个实施例的下连杆的受力分析示意图;图10是上连杆部和控制连杆部两端使用连杆螺栓连接的受力分析示意图;图11是上连杆、控制连杆、第二个实施例的下连杆的装配示意图;图12是第三个实施例的下连杆的分解示意图;图13是第四个实施例的下连杆的装配示意图;图14是第四个实施例的下连杆的分解示意图;图15是第五个实施例的下连杆的分解示意图;图16是上连杆部和控制连杆部一端转动连接,另一端使用连杆螺栓连接的剖视图;图17是第一个实施例的下连杆的投影区域示意图;图18是投影区域与中心孔干涉的示意图;图19是第一个实施例下连杆的上连杆部和控制连杆部分解示意图;图20是第五个实施例下连杆的上连杆部和控制连杆部分解示意图;图21是上连杆部和控制连杆部的相对转动角度示意图;图22是凸台设置在上连杆部的俯视图;图23是图22中M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24是凸台设置在上连杆部的立体图;图25是凸台设置在控制连杆部,且下轴瓦具有余面高度的示意图;图26是图25中N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27是下连杆与上轴瓦、下轴瓦的装配示意图;图28是下连杆与上轴瓦、下轴瓦的分解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活塞1、上连杆2、曲轴4、主轴颈41、连杆颈42、压缩比调节机构7、控制连杆5、偏心轴6、驱动轴61、偏心轮62、活塞销A、连杆销B、轴瓦C、控制连杆销D、下连杆3、上连杆部31、上连杆销孔311、第一螺纹孔314、上中心半孔316、控制连杆部32、控制连杆销孔321、第二螺栓孔323、第二螺纹孔324、下中心半孔326、中心孔33、连杆螺栓35、凸台37、铰孔座凸台371、连接臂凸台372、加强筋38、分型面40、上段分型面401、下段分型面402、铰孔座51、第一铰孔座511、第二铰孔座512、连接臂52、第一连接臂521、第二连接臂522、铰接销53、铰接销孔54、上轴瓦81、下轴瓦82、余面高度91、投影区域Q。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图1-图28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下连杆(3),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连杆(3)上设置有与曲轴(4)配合的中心孔(33),所述下连杆(3)包括:上连杆部(31)、控制连杆部(32),所述上连杆部(31)与所述控制连杆部(32)相连接,且其中一个连接点为转动连接点,另一个连接点为可调连接点;/n所述上连杆部(31)与所述控制连杆部(32)之间形成有分型面(40),所述上连杆部(31)与所述控制连杆部(32)转动连接的一端在所述分型面(40)处设置有凸台(3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连杆(3),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连杆(3)上设置有与曲轴(4)配合的中心孔(33),所述下连杆(3)包括:上连杆部(31)、控制连杆部(32),所述上连杆部(31)与所述控制连杆部(32)相连接,且其中一个连接点为转动连接点,另一个连接点为可调连接点;
所述上连杆部(31)与所述控制连杆部(32)之间形成有分型面(40),所述上连杆部(31)与所述控制连杆部(32)转动连接的一端在所述分型面(40)处设置有凸台(3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连杆(3),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杆部(31)上设置有上中心半孔(316),所述控制连杆部(32)上设置有下中心半孔(326),所述上中心半孔(316)和所述下中心半孔(326)合围成中心孔(33),所述可调连接点为螺接连接点,所述螺接连接点和所述转动连接点分布在所述中心孔(33)的两侧分型面(40)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下连杆(3),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转动连接点处,所述上连杆部(31)和所述控制连杆部(32)两者中的其中一个上设置有铰孔座(51),另一个上设置有连接臂(52),铰接销(53)穿设于所述铰孔座(51)和所述连接臂(52)中,以实现所述上连杆部(31)与所述控制连杆部(32)的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下连杆(3),其特征在于,所述铰孔座(51)设置在所述分型面(40)的一端,所述凸台(37)设置在位于所述铰孔座(51)一侧的所述分型面(40)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下连杆(3),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涛刘俊杰钟德华渠娜张树旻杨乐尹吉刘君宇姜志永苏旭朝董高峰王文远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