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5823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03 04:25
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空腔共鸣音并且能够提高生产率的充气轮胎。解决方案:充气轮胎(1)具备:吸声部件(10),其由安装于胎面部(3)的轮胎内表面(1a)并沿轮胎周向延伸的海绵构成;以及布(20),其安装于吸声部件(10)的轮胎径向内表面并沿轮胎周向延伸。

Pneumatic ti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充气轮胎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充气轮胎。
技术介绍
已知由于当车辆沿崎岖不平的路面行驶时、通过路面的接缝时等所产生的来自轮胎接地面的振动,而产生轮胎内部的空气造成的空腔共鸣音。空腔共鸣音是车厢内出现噪声的原因,因此要抑制空腔共鸣音。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一种充气轮胎,其在板状部件上形成多个贯穿孔和沿轮胎周向延伸的多个槽,并且在将沿轮胎宽度方向延伸的多个圆筒状的支撑部件插入多个槽中后,将在槽中插入有支撑部件的板状部件安装于胎面部的轮胎内表面,来抑制空腔共鸣音。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2017-20279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但是,所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结构是,在板状部件上形成多个贯穿孔、多个槽,并且使多个支撑部件插入槽,之后,将板状部件安装于胎面部的轮胎内表面,这可能引起制造轮胎时的生产率下降。因此,本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空腔共鸣音并且能够提高生产率的充气轮胎。(二)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充气轮胎,其具备:吸声部件,其由安装于胎面部的轮胎内表面并沿轮胎周向延伸的海绵构成;以及布,其安装于所述吸声部件的轮胎径向内表面并沿轮胎周向延伸。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于来自轮胎接地面的振动所产生的轮胎内部的空气的振动所造成的声音通过由海绵构成的吸声部件时被降低,并且通过布时被降低,因此能够抑制来自轮胎接地面的振动所产生的轮胎内部的空气的振动所造成的声音进行共鸣而在轮胎内部产生的空腔共鸣音。布具有组合纱而形成的开口部,因此当声音通过开口部时能够降低声音,并能够抑制空腔共鸣音。另外,当声音通过布时引起布自身的振动而能够降低声音,并能够抑制空腔共鸣音。而且,布由于组合纱而在表面形成有凹凸,因此当来自轮胎接地面的振动所产生的轮胎内部的空气的振动所造成的声音通过吸声部件及布而呈放射状传播时,能够利用在布的轮胎径向内表面形成的凹凸降低声音,并能够进一步抑制空腔共鸣音。除此之外,当制造轮胎时,仅在胎面部的轮胎内表面安装由海绵构成的吸声部件和布,就能够抑制空腔共鸣音,因此能够比较容易地制造,能够提高生产率。所述布优选是由织物制成的布。根据本结构,由织物制成的布组合经纱和纬纱而形成有开口部,并且在表面形成有凹凸,因此能够抑制空腔共鸣音。另外,由织物制成的布还能够适当变更开口部的大小,能够有效地抑制空腔共鸣音。所述布优选是由经纱和纬纱分别以相对于轮胎周向及轮胎宽度方向倾斜45度的方式配置的织物制成的布。根据本结构,由于经纱和纬纱分别以相对于轮胎周向及轮胎宽度方向倾斜45度的方式配置,因此在轮胎内表面于轮胎接地时弯曲变形、扭转变形的情况下,能够使经纱和纬纱追随而变形,能够有效地抑制由来自轮胎接地面的振动在轮胎内部产生的空腔共鸣音。所述吸声部件优选遍及轮胎周向整体安装于胎面部的轮胎内表面。根据本结构,与吸声部件在胎面部的轮胎内表面安装于轮胎周向的一部分的情况相比,能够有效地抑制空腔共鸣音。所述布优选遍及轮胎周向整体安装于吸声部件的轮胎径向内表面根据本结构,与布在吸声部件的轮胎径向内表面安装于轮胎周向的一部分的情况相比,能够有效地抑制空腔共鸣音。所述布也可以缝合于吸声部件。根据本结构,由于能够利用将布缝合于吸声部件的纱而在吸声部件的轮胎径向内表面也形成凹凸,因此当来自轮胎接地面的振动所产生的轮胎内部的声音呈放射状传播时,能够进一步降低声音,并能够进一步抑制空腔共鸣音。所述吸声部件也可以具备在轮胎径向内表面沿轮胎周向分离配置并向轮胎径向内侧突出的多个凸部。根据本结构,由于能够利用在吸声部件的轮胎径向内表面沿轮胎周向分离配置的多个凸部而在吸声部件及安装于吸声部件的布的轮胎径向内表面形成凹凸,因此当来自轮胎接地面的振动所产生的轮胎内部的声音呈放射状传播时,能够进一步降低声音,并能够进一步抑制空腔共鸣音。(三)有益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能够抑制空腔共鸣音并且提高生产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纵向剖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横向剖视图。图3是表示安装于轮胎内表面的吸声部件及布的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纵向剖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横向剖视图。图6是表示安装于轮胎内表面的吸声部件及布的图。图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变形例的图。附图标记说明1、1′-充气轮胎;3-胎面部;4-胎圈部;5-胎侧部;10、10′-吸声部件;11-基部;12-凸部;13-空洞部;20-布;21-经纱;22-纬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纵向剖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横向剖视图。如图1及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橡胶制的充气轮胎1组装至轮子2而与轮子2一起构成车轮,该充气轮胎1形成为环状。利用充气轮胎1的轮胎内表面1a和轮子2的轮辋部2a的外表面,轮胎内部(内腔)8形成为圆环状。如图2所示,充气轮胎1具备:胎面部3,其位于轮胎径向外侧,并与路面接触;两侧的胎圈部4,位于轮胎径向内侧,并组装于轮子2的轮辋部2a;以及两侧的胎侧部5,分别位于胎面部3与两侧的胎圈部4之间,并沿轮胎径向延伸。充气轮胎1在两侧的胎圈部4之间设置有未图示的胎体,并且在所述胎体的轮胎内表面侧设置有构成轮胎内表面1a的未图示的内衬层。所述内衬层用于保持气压,由防止透气的橡胶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充气轮胎1的轮胎内表面1a,具体而言,在胎面部3的轮胎内表面1a安装有沿轮胎周向延伸的吸声部件10,并且在吸声部件10的轮胎径向内表面安装有沿轮胎周向延伸的布20。图3是表示安装于轮胎内表面的吸声部件及布的图。在图3中,表示将吸声部件及布安装于轮胎内表面之前的状态。吸声部件10及布20分别以遍及轮胎周向整体沿轮胎周向延伸的方式形成于轮胎内表面1a。布20遍及轮胎周向整体安装于吸声部件10的轮胎径向内表面,如图3所示,安装于吸声部件10的轮胎径向内表面整体。吸声部件10及布20分别优选以遍及轮胎周向整体沿轮胎周向延伸的方式形成,但也能够以沿轮胎周向延伸的方式形成于轮胎周向的一部分。另外,布20优选遍及轮胎周向整体安装于吸声部件10的轮胎径向内表面,但也能够在吸声部件10的轮胎径向内表面安装于轮胎周向的一部分。吸声部件10以沿轮胎周向延伸的方式形成为片状。吸声部件10由作为多孔质体的海绵形成,包含使合成树脂等发泡而成的连续气泡或者独立气泡。由海绵构成的吸声部件10优选使用比重为0.021g/cm3以上且0.027g/cm3以下的吸声部件。作为吸声部件10,能够使用例如聚氨酯类的海绵,但能够使用各种海绵。使用粘接剂或者双面胶等适当的接合方式将吸声部件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气轮胎,其具备:/n吸声部件,其由安装于胎面部的轮胎内表面并沿轮胎周向延伸的海绵构成;以及/n布,其安装于所述吸声部件的轮胎径向内表面并沿轮胎周向延伸。/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822 JP 2018-1556011.一种充气轮胎,其具备:
吸声部件,其由安装于胎面部的轮胎内表面并沿轮胎周向延伸的海绵构成;以及
布,其安装于所述吸声部件的轮胎径向内表面并沿轮胎周向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布是由织物制成的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布是由经纱和纬纱分别以相对于轮胎周向及轮胎宽度方向倾斜45度的方式配置的织物制成的布。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榊原一泰
申请(专利权)人:通伊欧轮胎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