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防爆自行车车轮内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8732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1 03: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防爆自行车车轮内胎,其结构包括内胎主体、气嘴外壳、气嘴内壳、气门芯、气嘴盖、防护装置和固定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防爆自行车车轮内胎,本设计提出防护装置设计,解决了通常内胎通过外胎进行保护防爆,保护力度较小,爆胎几率较高的问题,首先尖锐物被保护外壳阻挡住,且尖锐物穿过保护外壳,就会被薄铜片所阻挡,且穿过薄铜片后,会有MPN胶料层,再次对尖锐物进行阻挡,当将尖锐物拔出后,自补液会将保护外壳上的孔洞给修补堵住,而MPN胶料层则会自动复原,去除穿孔,达到加强对内胎的保护,减小内胎爆胎的几率的有益效果。

A new type of explosion-proof inner tube of bicycle whe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防爆自行车车轮内胎
本技术涉及自行车内胎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防爆自行车车轮内胎。
技术介绍
内胎俗称里胎,指用于保持轮胎内压、带有轮胎气门嘴的圆环形弹性管,气门嘴用以充气并使空气在内胎内保持一定压力,内胎应具有良好的气密性、耐热性、弹性、耐老化性及较小的永久变形,一般用丁基橡胶制造,随着自行车的不断改进,新型防爆自行车车轮内胎也得到了技术改进,但是现有技术,通常内胎通过外胎进行保护防爆,保护力度较小,爆胎几率较高,内胎气嘴因与车圈孔有间隙在骑行或充气时摆动易导致气嘴与内胎胶粘处易疲劳开裂。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新型防爆自行车车轮内胎,解决了通常内胎通过外胎进行保护防爆,保护力度较小,爆胎几率较高的问题,内胎气嘴因与车圈孔有间隙在骑行或充气时摆动易导致气嘴与内胎胶粘处易疲劳开裂的问题,达到了加强对内胎的保护,减小内胎爆胎的几率,且便于将气嘴固定住,防止气嘴随意晃动的有益效果。(二)技术方案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防爆自行车车轮内胎,包括内胎主体、气嘴外壳、气嘴内壳、气门芯、气嘴盖、防护装置和固定装置,所述气嘴外壳下端与设置在内胎主体内侧上端且与内胎主体内侧粘接,所述气嘴内壳下端设置在气嘴外壳内部,并且气嘴内壳下端外侧与气嘴外壳内侧固定连接,所述气门芯外侧与气嘴内壳内侧固定连接,所述气嘴盖内侧与气嘴外壳外侧上端螺纹连接,所述防护装置设置在内胎主体外侧,所述固定装置设置在气嘴外壳外侧下端,所述防护装置由保护外壳、自补液、薄铜片、MPN胶料层、开口槽和气嘴槽组成,所述保护外壳内侧和内胎主体外侧相互贴合,所述自补液设置在保护外壳内侧上端,所述薄铜片设置在保护外壳内侧中端且与保护外壳内侧固定连接,所述MPN胶料层外侧与保护外壳内侧下端粘接,所述开口槽设置在保护外壳上端,所述气嘴槽设置在开口槽与气嘴外壳下端交接处,所述固定装置由安装板、安装通孔、第一夹板、第二夹板、固定螺帽和防滑块组成,所述安装板设置在内胎主体内侧,所述安装通孔设置有两个,并且安装通孔设置在安装板顶端最左侧和最右侧,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设置在两个安装通孔之间,所述第一夹板底端与安装板顶端左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夹板底端与安装板顶端右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螺帽内侧与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外侧螺纹连接,所述防滑块设置在固定螺帽外侧。进一步的,所述防护装置呈圆管状,与内胎主体长度相同,且防护装置厚度为1cm。进一步的,所述开口槽呈环形,围绕保护外壳内侧一圈,且开口槽之间的宽度为0.5cm。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板为弧形板,长3.5cm,宽2cm,且顶端中部设置有一圆形通孔。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形状均为半圆形,高度为1cm,两者合并后的直径小于且气嘴外壳直径,且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之间相距0.2cm,外侧均设置有螺纹。进一步的,所述固定螺帽内侧设置有螺纹,且固定螺帽内部形状呈倒锥形。进一步的,所述防滑块为矩形块,且防滑块设置有两个以上,呈等距排列在固定螺帽外侧。进一步的,所述MPN胶料层材质为高分子记忆纳米合成材料。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夹板材质为不锈钢。(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为解决通常内胎通过外胎进行保护防爆,保护力度较小,爆胎几率较高的问题,本设计提出防护装置设计,解决了通常内胎通过外胎进行保护防爆,保护力度较小,爆胎几率较高的问题,首先尖锐物被保护外壳阻挡住,且尖锐物穿过保护外壳,就会被薄铜片所阻挡,且穿过薄铜片后,会有MPN胶料层,再次对尖锐物进行阻挡,当将尖锐物拔出后,自补液会将保护外壳上的孔洞给修补堵住,而MPN胶料层则会自动复原,去除穿孔,达到加强对内胎的保护,减小内胎爆胎的几率的有益效果。2)、为解决内胎气嘴因与车圈孔有间隙在骑行或充气时摆动易导致气嘴与内胎胶粘处易疲劳开裂的问题,本设计提出固定装置设计,解决了内胎气嘴因与车圈孔有间隙在骑行或充气时摆动易导致气嘴与内胎胶粘处易疲劳开裂的问题,将气嘴外壳穿过安装板上的通孔,将安装板固定在车轮骨架上,接着将固定螺帽套入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上,然后拧紧固定螺帽,随着固定螺帽转动,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不断的靠近,将气嘴外壳夹住,达到便于将气嘴固定住,防止气嘴随意晃动的有益效果。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气嘴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截取段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防护装置截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固定装置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固定螺帽内部截面结构示意图;图中:内胎主体-1、气嘴外壳-2、气嘴内壳-3、气门芯-4、气嘴盖-5、防护装置-6、固定装置-7、保护外壳-61、自补液-62、薄铜片-63、MPN胶料层-64、开口槽-65、气嘴槽-66、安装板-71、安装通孔-72、第一夹板-73、第二夹板-74、固定螺帽-75、防滑块-76。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方案中:防护装置6、固定装置7、保护外壳61、自补液62、薄铜片63、MPN胶料层64、开口槽65、气嘴槽66、安装板71、安装通孔72、第一夹板73、第二夹板74、固定螺帽75、防滑块76为本技术含有实质创新性构件。内胎主体1、气嘴外壳2、气嘴内壳3、气门芯4、气嘴盖5为实现本技术技术方案必不可少的连接性构件。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图5与图6,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防爆自行车车轮内胎:包括内胎主体1、气嘴外壳2、气嘴内壳3、气门芯4、气嘴盖5、防护装置6和固定装置7,气嘴外壳2下端与设置在内胎主体1内侧上端且与内胎主体1内侧粘接,气嘴内壳3下端设置在气嘴外壳2内部,并且气嘴内壳3下端外侧与气嘴外壳2内侧固定连接,气门芯4外侧与气嘴内壳3内侧固定连接,气嘴盖5内侧与气嘴外壳2外侧上端螺纹连接,防护装置6设置在内胎主体1外侧,固定装置7设置在气嘴外壳2外侧下端,防护装置6由保护外壳61、自补液62、薄铜片63、MPN胶料层64、开口槽65和气嘴槽66组成,保护外壳61内侧和内胎主体1外侧相互贴合,自补液62设置在保护外壳61内侧上端,薄铜片63设置在保护外壳61内侧中端且与保护外壳61内侧固定连接,MPN胶料层64外侧与保护外壳61内侧下端粘接,开口槽65设置在保护外壳61上端,气嘴槽66设置在开口槽65与气嘴外壳2下端交接处,固定装置7由安装板71、安装通孔72、第一夹板73、第二夹板74、固定螺帽75和防滑块76组成,安装板71设置在内胎主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防爆自行车车轮内胎,包括内胎主体(1)、气嘴外壳(2)、气嘴内壳(3)、气门芯(4)和气嘴盖(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护装置(6)和固定装置(7),所述气嘴外壳(2)下端与设置在内胎主体(1)内侧上端且与内胎主体(1)内侧粘接,所述气嘴内壳(3)下端设置在气嘴外壳(2)内部,并且气嘴内壳(3)下端外侧与气嘴外壳(2)内侧固定连接,所述气门芯(4)外侧与气嘴内壳(3)内侧固定连接,所述气嘴盖(5)内侧与气嘴外壳(2)外侧上端螺纹连接,所述防护装置(6)设置在内胎主体(1)外侧,所述固定装置(7)设置在气嘴外壳(2)外侧下端,所述防护装置(6)由保护外壳(61)、自补液(62)、薄铜片(63)、MPN胶料层(64)、开口槽(65)和气嘴槽(66)组成,所述保护外壳(61)内侧和内胎主体(1)外侧相互贴合,所述自补液(62)设置在保护外壳(61)内侧上端,所述薄铜片(63)设置在保护外壳(61)内侧中端且与保护外壳(61)内侧固定连接,所述MPN胶料层(64)外侧与保护外壳(61)内侧下端粘接,所述开口槽(65)设置在保护外壳(61)上端,所述气嘴槽(66)设置在开口槽(65)与气嘴外壳(2)下端交接处,所述固定装置(7)由安装板(71)、安装通孔(72)、第一夹板(73)、第二夹板(74)、固定螺帽(75)和防滑块(76)组成,所述安装板(71)设置在内胎主体(1)内侧,所述安装通孔(72)设置有两个,并且安装通孔(72)设置在安装板(71)顶端最左侧和最右侧,所述第一夹板(73)和第二夹板(74)设置在两个安装通孔(72)之间,所述第一夹板(73)底端与安装板(71)顶端左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夹板(74)底端与安装板(71)顶端右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螺帽(75)内侧与第一夹板(73)和第二夹板(74)外侧螺纹连接,所述防滑块(76)设置在固定螺帽(75)外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防爆自行车车轮内胎,包括内胎主体(1)、气嘴外壳(2)、气嘴内壳(3)、气门芯(4)和气嘴盖(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护装置(6)和固定装置(7),所述气嘴外壳(2)下端与设置在内胎主体(1)内侧上端且与内胎主体(1)内侧粘接,所述气嘴内壳(3)下端设置在气嘴外壳(2)内部,并且气嘴内壳(3)下端外侧与气嘴外壳(2)内侧固定连接,所述气门芯(4)外侧与气嘴内壳(3)内侧固定连接,所述气嘴盖(5)内侧与气嘴外壳(2)外侧上端螺纹连接,所述防护装置(6)设置在内胎主体(1)外侧,所述固定装置(7)设置在气嘴外壳(2)外侧下端,所述防护装置(6)由保护外壳(61)、自补液(62)、薄铜片(63)、MPN胶料层(64)、开口槽(65)和气嘴槽(66)组成,所述保护外壳(61)内侧和内胎主体(1)外侧相互贴合,所述自补液(62)设置在保护外壳(61)内侧上端,所述薄铜片(63)设置在保护外壳(61)内侧中端且与保护外壳(61)内侧固定连接,所述MPN胶料层(64)外侧与保护外壳(61)内侧下端粘接,所述开口槽(65)设置在保护外壳(61)上端,所述气嘴槽(66)设置在开口槽(65)与气嘴外壳(2)下端交接处,所述固定装置(7)由安装板(71)、安装通孔(72)、第一夹板(73)、第二夹板(74)、固定螺帽(75)和防滑块(76)组成,所述安装板(71)设置在内胎主体(1)内侧,所述安装通孔(72)设置有两个,并且安装通孔(72)设置在安装板(71)顶端最左侧和最右侧,所述第一夹板(73)和第二夹板(74)设置在两个安装通孔(72)之间,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伟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九宇飞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