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人因工程学的座椅自动调节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437803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8 14: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人因工程学的座椅自动调节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位于车辆内各位置上安装对应的数据采集设备;利用所述采集设备获取当前车辆所处状态下的场景;调节模块根据所述采集设备的数据反馈结果和车辆当前的场景自动调节车辆座椅。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利用了人因工程达到了更自然的交互以及自动调节。

A method of seat automatic adjustment based on human factor engineer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人因工程学的座椅自动调节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座椅自动调节的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人因工程学的座椅自动调节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自动驾驶汽车又称无人驾驶汽车、电脑驾驶汽车、或轮式移动机器人,是一种通过电脑系统实现无人驾驶的智能汽车。汽车自动驾驶技术包括视频摄像头、雷达传感器以及激光测距器来了解周围的交通状况,并通过一个详尽的地图(通过有人驾驶汽车采集的地图)对前方的道路进行导航。这一切都通过谷歌的数据中心来实现,谷歌的数据中心能处理汽车收集的有关周围地形的大量信息。就这点而言,自动驾驶汽车相当于谷歌数据中心的遥控汽车或者智能汽车,汽车自动驾驶技术物联网技术应用之一。作为汽车自动驾驶技术中的座椅自动调节,也是相当热门的研究对象,但目前的座椅调节主要依据用户的主观感受进行手动或电动调节。不能实现根据场景、每个人不同的身高体重进行自动化的调节。
技术实现思路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鉴于上述现有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专利技术。因此,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基于人因工程学的座椅自动调节方法,优化车辆座椅的自动调节。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人因工程学的座椅自动调节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位于车辆内各位置上安装对应的数据采集设备;利用所述采集设备获取当前车辆所处状态下的场景;调节模块根据所述采集设备的数据反馈结果和车辆当前的场景自动调节车辆座椅。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基于人因工程学的座椅自动调节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采集设备的安装包括以下步骤,座椅、扶手和地板上安装受力传感器;驾驶者的前部安装距离传感器与摄像头;方向盘和扶手上安装握持传感器。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基于人因工程学的座椅自动调节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握持传感器包括以下数据交互步骤,判断驾驶者当前是否在使用方向盘,判断当前是使用方向盘的状态;状态定义为握持和非握持的使用状态,其中所述握持包括单手握持、双手握持和持续握持状态,所述非握持包括手离开方向盘和使用手掌操作状态。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基于人因工程学的座椅自动调节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受力传感器包括以下交互步骤,地板受力传感器获取驾驶者对车辆地板施加的力;座椅靠背、坐垫受力传感器获取驾驶者对于座椅施加的力;根据受力的变化判断驾驶者的当前坐姿和是否有躺/起的意图。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基于人因工程学的座椅自动调节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包括以下场景获取步骤,所述距离传感器和所述摄像头获取驾驶者的当前坐姿;坐姿与受力传感器、握持传感器的数据结合判断所述驾驶者是否有躺/起的意图;利用自动驾驶传感器获取车辆当前速度、档位和转向灯;获取车辆的自动驾驶状态,包括驾驶和驻车。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基于人因工程学的座椅自动调节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包括以下调节步骤,获取车辆的当前状态,包括驻车时驾驶者不在车内时和行车时;驾驶者上车时根据身份识别判断是否存有该驾驶者的座椅位置信息;若有则使用上一次记录的信息;若没有则根据用户体型进行首次自动调节。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基于人因工程学的座椅自动调节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根据用户体型进行首次调节包括以下步骤,判断当前使用场景;驾驶者上车将手掌握于扶手末端3s,座椅开始自动调节;根据距离传感器判断驾驶者距离方向盘的距离,并调节座椅的前后;根据摄像头判断驾驶者眼部的位置并调节座椅高度;根据坐垫及靠背的受力,调节座椅靠背角度。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基于人因工程学的座椅自动调节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自动调节的依据包括以下,当识别用户有驾驶意图时,座椅靠背允许调节角度为90~135度、座椅高度位置为人眼在前风挡高度中间的位置且上限为用户头顶不能接触到车顶、座椅前后调节依据膝盖前方的距离L;当检测到用户手掌离开扶手末端时停止调节保持当前位置驻车时调节无限制行驶过程中时不允许调节座椅。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基于人因工程学的座椅自动调节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还包括驾驶者对座椅主动调节的方式,其中座椅靠背调节包括如下步骤,用户握住扶手末端时若座椅靠背上半部分检测到受力大小,小于F1时座椅靠背将向垂直地面方向调整直到力达到F1或调节到允许最大角度或用户手掌离开扶手末端;检测到地板上与地面夹角θ1在θ0、θ2之间的受力,且靠背上半部分受力大于下半部分受力且大于F2时靠背向水平方向移动直到力减小到F2或调节到允许最大角度或用户手掌离开扶手末端。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基于人因工程学的座椅自动调节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主动调节包括座椅前后调节的步骤,用户握住扶手末端时检测到地板上和坐垫上有前后相对的作用力且大于F3坐垫、F3地板时座椅向前调节,直到力小于F3坐垫、F3地板或调节到允许最大距离或用户手掌离开扶手末端;在地板上和坐垫上有前后相离的作用力且大于F3坐垫、F3地板时座椅向后调节。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利用了人因工程达到了更自然的交互以及自动调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种实施例所述基于人因工程学的座椅自动调节方法的整体流程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种实施例所述基于人因工程学的座椅自动调节方法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一种实施例所述座椅调节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一种实施例所述基于人因工程学的座椅自动调节系统的整体原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的范围。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专利技术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人因工程学的座椅自动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位于车辆内各位置上安装对应的数据采集设备(100);/n利用所述采集设备(100)获取当前车辆所处状态下的场景;/n调节模块(200)根据所述采集设备(100)的数据反馈结果和车辆当前的场景自动调节车辆座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人因工程学的座椅自动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位于车辆内各位置上安装对应的数据采集设备(100);
利用所述采集设备(100)获取当前车辆所处状态下的场景;
调节模块(200)根据所述采集设备(100)的数据反馈结果和车辆当前的场景自动调节车辆座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人因工程学的座椅自动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设备(100)的安装包括以下步骤,
座椅、扶手和地板上安装受力传感器(101);
驾驶者的前部安装距离传感器(102)与摄像头(103);
方向盘和扶手上安装握持传感器(104)。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人因工程学的座椅自动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传感器(104)包括以下数据交互步骤,
判断驾驶者当前是否在使用方向盘,
判断当前是使用方向盘的状态;
状态定义为握持和非握持的使用状态,其中所述握持包括单手握持、双手握持和持续握持状态,所述非握持包括手离开方向盘和使用手掌操作状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人因工程学的座椅自动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力传感器(101)包括以下交互步骤,
地板受力传感器获取驾驶者对车辆地板施加的力;
座椅靠背、坐垫受力传感器获取驾驶者对于座椅施加的力;
根据受力的变化判断驾驶者的当前坐姿和是否有躺/起的意图。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人因工程学的座椅自动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场景获取步骤,
所述距离传感器(102)和所述摄像头(103)获取驾驶者的当前坐姿;
坐姿与受力传感器(101)、握持传感器(104)的数据结合判断所述驾驶者是否有躺/起的意图;
利用自动驾驶传感器获取车辆当前速度、档位和转向灯;
获取车辆的自动驾驶状态,包括驾驶和驻车。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基于人因工程学的座椅自动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调节步骤,
获取车辆的当前状态,包括驻车时驾驶者不在车内时和行车时;
驾驶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高宇
申请(专利权)人:的卢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