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簧针连接器的套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2446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3 00: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弹簧针连接器的套管,该套管具有一呈直筒状的主体,在该主体上形成有一圈第一内凸包、一圈第二内凸包;其中所述第一内凸包靠近该主体的一端,所述第二内凸包靠近该主体的另一端;在该主体的另一端形成有多个倾斜式的悬臂,所述悬臂构成的开口的口径小于该主体的口径;其中每一悬臂的自由端均形成有朝向该套管内的圆弧倒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套管通过倾斜式悬臂以及圆弧倒角设计,能够精准地引导中心端子进入套管中,使得该弹簧针连接器获得更稳定的机械性能及射频性能,不会产生频率偏移。

Sleeve for spring pin conn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弹簧针连接器的套管
本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器
,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弹簧针连接器的套管。
技术介绍
弹簧针连接器应用于手机等电子产品,起连接作用。弹簧针连接器(POGOPin)是一个很精细的探针,体积可以做到非常小,所以应用在精密连接器中可以降低连接器的重量、节省空间、美化产品外观。通常,弹簧针连接器是一种由针头和针管及弹簧三个基本部件通过精密仪器铆压之后形成的弹簧式探针。由于弹簧针连接器采用了弹簧设计,因此该弹簧针连接器具有上下滑动的空间,但同时也会影响连接点的左右位置,从而影响该弹簧针连接器的机械性能及射频性能。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弹簧针连接器的套管,其具备良好的机械性能,其能够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弹簧针连接器的套管,其能够精准地引导中心端子进入其中,使得该弹簧针连接器获得更稳定的机械性能及射频性能,不会产生频率偏移。本技术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技术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弹簧针连接器的套管,具有一呈直筒状的主体,在该主体上形成有一圈第一内凸包、一圈第二内凸包;其中所述第一内凸包靠近该主体的一端,所述第二内凸包靠近该主体的另一端;在该主体的另一端形成有多个倾斜式的悬臂,所述悬臂构成的开口的口径小于该主体的口径;其中每一悬臂的自由端均形成有朝向该套管内的圆弧倒角。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内凸包与所述第二内凸包是通过铆压工艺形成的铆点。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悬臂构成口径渐缩的锥状。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弹簧针连接器的套管通过设置倾斜式悬臂,所述悬臂形成口径渐缩的锥状,并在每一悬臂上采用圆弧倒角设计,从而能够精准地引导中心端子进入其中,使得该弹簧针连接器获得更稳定的机械性能及射频性能,不会产生频率偏移。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弹簧针连接器的套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套管沿另一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套管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套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A为本技术套管在制作初期经由冲压拉伸后的结构示意图。图5B为本技术套管在经由翻边之后的结构示意图。图5C为本技术套管在经由切槽和收口之后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说明书附图中的主要附图标记说明如下:套管10主体11第一内凸包12第二内凸包13悬臂14开口140圆弧倒角141。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式,用以例示本技术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技术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顶」、「底」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技术,而非用以限制本技术。请参照图1、图2、图3所示,本技术套管10应用于弹簧针连接器中,该套管10具有一大致呈直筒状的主体11。在该主体11上形成有多个位于同一圆周上的第一内凸包12、以及多个位于同一圆周上的第二内凸包13,其中所述第一内凸包12靠近该主体11的一端并围绕形成一圈;所述第二内凸包13靠近该主体11的另一端,并围成一圈。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内凸包12与所述第二内凸包13可以是通过铆压工艺形成的铆点。在该主体11的另一端形成多个细长的悬臂14,这些悬臂14构成口径渐缩的锥状。具体地讲,由这些悬臂14的自由端构成的开口140的口径明显小于该主体11的口径。相较于所述第一内凸包12,所述第二内凸包13更靠近所述悬臂14。在使用时,所述悬臂14能够倾斜式的夹持一中心端子(未图示),从而在该套管10与该中心端子之间建立稳定的接触关系。此外,如图4所示,每一悬臂14的自由端均形成朝向该套管10内的圆弧倒角141,即俗称R角。通过圆弧倒角的设计可以有利于该中心端子顺利插入该套管10内。下面将简要地描述该套管10的有关制作工艺。如图5A所示,将制作套管所用的原材料经过冲压拉伸并同时外侧切形成一斜角101。如图5B所示,利用冲头对图5A所示的结构进行挤压,使材料边缘外翻,形成圆弧倒角141(R角)。如图5C所示,对图5B所示的结构进行切槽和收口工艺,从而在套管端缘处形成多个倾斜式的且口径渐缩的悬臂14,并且所述悬臂14的自由端均具有圆弧倒角141。当然,在使用时,还需要通过铆压工艺形成铆点,如图4所示,亦即在套管10上形成所述第一内凸包12与所述第二内凸包13,以与相对应的结构进行配合。综上所述,本技术弹簧针连接器的套管10通过设置倾斜式悬臂14,所述悬臂14形成口径渐缩的锥状,并在每一悬臂14上采用圆弧倒角141的结构设计,从而能够精准地引导中心端子进入其中,使得该弹簧针连接器获得更稳定的机械性能及射频性能,不会产生频率偏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弹簧针连接器的套管,其特征在于:该套管具有一呈直筒状的主体,在该主体上形成有一圈第一内凸包、一圈第二内凸包;其中所述第一内凸包靠近该主体的一端,所述第二内凸包靠近该主体的另一端;在该主体的另一端形成有多个倾斜式的悬臂,所述悬臂构成的开口的口径小于该主体的口径;其中每一悬臂的自由端均形成有朝向该套管内的圆弧倒角。/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弹簧针连接器的套管,其特征在于:该套管具有一呈直筒状的主体,在该主体上形成有一圈第一内凸包、一圈第二内凸包;其中所述第一内凸包靠近该主体的一端,所述第二内凸包靠近该主体的另一端;在该主体的另一端形成有多个倾斜式的悬臂,所述悬臂构成的开口的口径小于该主体的口径;其中每一悬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涂海文张洪超丁树林涂安平
申请(专利权)人:翊腾电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